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由 雷嘯說創意 發表于 人文2022-08-13
簡介經過挖掘以及對陪葬品的研究,專家發現雖然電視劇中包拯的形象欺騙了我們,但是他的故事卻是真實的,他的人格魅力是真實的

歷史上包拯真的存在嗎

包拯曾在《書端州郡齋壁》中說過:“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包拯,絕對算得上是90後對於電視劇記憶中有著深刻意義的存在。他的出現讓人們第一次對衙門斷案、官員的正義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更因此為不少小夥伴埋下了斷案、查案的種子。可以說電視劇中塑造的包拯形象是90後對政治這個版塊的萌芽教育者。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電視劇中刻畫的包拯形象,如今想來還歷歷在目。黑麵、額心的月亮,都成為代表包拯的標誌。鐵面無私,不愛烏紗只愛子民,是他的典型人物特性。歷史中包拯的人物形象,真如電視劇中所塑造的那樣斷案如神,鐵面無私嗎?

普通的家庭養育不一樣的後代

包拯出生於公元999年的一個安徽合肥普通家庭,和旁人無異,自小就讀書習字,將參加科舉考試作為寒窗苦讀的目標和夢想。走入仕途,出任一方父母官,為這個國家做點功績,是根植於讀書人腦海中的人生價值觀。

包拯普通,家境普通,長相普通,但隨著學識的增加,他逐漸和同齡人拉出了差距,當別人還在埋頭苦讀時,28歲的他便考中了進士。

28歲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或許是大器晚成,但在中國封建社會下的科舉制度中,28歲便中舉卻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比如我們初中時候就曾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文章中四十幾歲的范進考中了舉人之後的癲狂還躍然紙上,全村人為他的狂呼還歷歷在目,考中舉人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進士。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畢竟在北宋時期,七老八十還在考取進士的人不在少數,和他們比起來,包拯絕對可以規劃為有志青年一類。不過,雖然包拯的求學之路甚是平順,考取科舉之路也走得順當,但在做官這件事情上,卻並不那麼如意。

孝悌北宋時期之根本

28歲考中進士的包拯,按照當時情況,應聽從朝廷安排入朝為官了。但在接受朝廷安排官職的環節卻出了問題,因包拯太過孝順,太過念家,他幾度拒絕了朝廷的安排。

最初,北宋朝廷為他安排了江西永修知縣的職位,但由於他的念家他向朝廷提出申請想要一個能夠在家鄉辦公的職位,給出的原因是父母年邁,家中無人照顧,他要照顧父母雙親。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中國曆來是一個以孝悌為首的國家,朝廷對他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考察,最終同意了他的申請,為他新安排了安徽和縣的工作。然而,這份工作還未實實在在開幹,他就要求辭官,原因無他,父母不想他走。估計,他是北宋這段時期中,最難搞的官員了。

本來的“聽選”,即已經受職而未上任者,他又遇到雙親過世,需要為雙親守墓的理由,一直拖著不上任,最後就連他的父老鄉親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催促他快點上任,護一方百姓周全。

要說包拯的經歷放在今天,絕對是妥妥的媽寶男,和電視劇中的形象可謂是完全不符合。很難將這個父母第一的男子與電視劇中的黑麵包拯相聯絡。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也正是由於這一系列的發現,不少人開始對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持懷疑態度,當然也還有不少人下定決心要把電視劇中改編的故事找出來,為大家樹立一個正確偶像形象。

在所有的問題中,包拯的長相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等這些條件都不是人們最在意的,真正讓人們在意的是,包拯是否是清官,是否是鐵面無私的斷案高手,是否是維護一方百姓的不要烏紗要民的高大形象。

鐵面無私是真,愛國愛民也是真

俗話說,顏值即正義,三觀跟著五官走。雖說包拯的長相併不是人們最在意的一點,但人總是難掩心中的好奇,這份好奇驅使著人們想要從外觀上去看看這樣的歷史偉人。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臉黑如鍋,額中有月,這是在1994年《七俠五義》中所塑造出來的包拯形象,自此似乎就奠定了包拯的人物形象,不論是2009年的《新包青天》中的包拯,還是2016年《五鼠鬧東京》中的包拯,形象都是如此。

不過,電視劇中的形象顯然是現代人為他設計的外形,歷史上真正的包拯是面目清秀,白臉長鬚。科舉制度下,需要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識,還有他們的長相,能夠從政之人,必定是長相端莊之人。

加之,中國本就是黃種人,黑麵如鍋的形象只能讓人想到基因突變的理由,不然著實不明白為何在全是黃種人的世界有黑人,這不符合科學邏輯。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電視劇也許是為了讓包拯的形象更加嚴肅。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我們再來說說包拯身邊的跟班,武藝高強的展昭、軍師存在的公孫策都是包拯的得力助手。然而,隨著人們對包拯的疑問越來越多,這些得力助手的是否存在也成為一個謎。

不少網友根據《宋史》中的記載,發現這些人從未出現過,真正跟在包拯身邊的是推官呂公孺、判官陳希亮、陽武知縣王尚恭以及是右軍巡判官侍其瑋,這幾個人和展昭、公孫策沒有任何關係。

雖說外在形象和身邊的團隊是虛構的,但包拯的廉潔公正確實是真的,包拯曾做過一段時間的諫官,專門處罰貪官汙吏。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是他彈劾淮南轉院按察使張可久販賣私鹽牟取暴利,而後又彈劾仁宗親信太監閆世良的監守自盜。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來,他的剛正不阿。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但是,這些都只是人們在史書中發現的線索,是否有具體的實物可以證實包拯的鐵面無私呢?

1956年,考古隊發現了包拯的墓穴。

經過挖掘以及對陪葬品的研究,專家發現雖然電視劇中包拯的形象欺騙了我們,但是他的故事卻是真實的,他的人格魅力是真實的。墓穴早已被盜墓賊挖掘過了,專家分析也有可能是金兵所為,但不論如何終究墓穴是被破壞了。

不過,專家很快便發現,根據墓穴中的物品擺設情況,以及現有狀況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墓穴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值錢的陪葬品。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結論的來源是,墓穴中的物品還原原本本地放置著,除了墓穴的圍牆有盜洞,但墓穴中卻並沒有盜墓的痕跡,這一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墓穴中的陪葬品不值得一盜。

也就是說包拯生平都十分清貧,如果不是如此,按照古人極其看重死後陪葬品的觀念,絕對不可能這麼寒酸。

加之,最重要的一點,專家在墓穴中發現了盜墓賊留下的

“包公清廉,吾輩佩服”

八個大字,足以說明包拯為官的清廉。《讚頌題名碑》中曾說:“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範見留題。”

歷史上包拯真的是清官嗎?1956年專家發現包拯墓,或許能揭開答案

其實,不論電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否和史書中相同,但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清廉的為官者給後人帶來的敬佩之意。剛正不阿的形象早已讓包拯根植於人們心中,他是眾人從政的標杆,剛正不阿,清廉公正,愛戴子民,這樣的一方父母官如何讓人不敬佩呢?

為官者就應該將百姓放在心中,將清廉公正的工作態度貫穿始終,不能忘記自己為官者的初心,這才是被人們認可的好官。雖說,包拯的形象與史書中不符合,但電視中塑造的人物性格,以及為官者的狀態,一直是老百姓最想要的一個為官者的正面形象。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