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文化永州丨齊魯厭盜泉,瀟湘愛濂溪

由 紅網 發表于 人文2022-08-10
簡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仁宗時代是大宋盛世,經濟的發展,教育的進步,文化開始走向鼎盛,此時的大宋名人輩出,寇準、王曾、晏殊、魯宗道、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澈、沈括、米芾等,不勝列舉,與這些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周

吾樂與怎麼讀

盜泉,顧名思義,盜賊之泉,位於山東省新泰市。聞名天下因為至聖先師孔子。春秋時期,當地農民因為苛政被迫上山為盜,孔子師徒二人為了化干戈為玉帛,主動上山與盜匪談判。但是談判陷入僵局,正當雙方口渴難耐之時,賊首取當地泉水為孔子師徒解渴,孔子斷然拒絕。於是“君子不飲盜泉之水”成為美談。近代一位當地文人為了淡化盜泉的惡名,改“盜”為“道”。

濂溪,顧名思義,廉士之溪,位於湖南省永州市。聲名鵲起因為理學宗師周敦頤。宋代周敦頤自幼居於濂溪河邊,濂溪乃瀟水支流,全長41公里,流域面積200。84平方公里,清溪如帶。生於斯、長於斯,周敦頤被濂溪之清澈淨化了心靈,長大後,他出仕為官,為了紀念家鄉的那條魂牽夢繞的小河,他將濂溪之名多次送給自己為官之地的小河。雖然現存多條河流都名為濂溪,但濂溪之名源於永州確鑿無疑。

說起周敦頤,多數人都能聯想到千古名篇《愛蓮說》,其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脫口而出。蓮花,代表著廉潔。它是周敦頤為官清廉的象徵。我們來回顧一下週敦頤的生平。

周敦頤生於公元1017年,歷經真宗、仁宗、英宗、和神宗四代皇帝。1005年,澶淵之盟訂立,宋遼實現和平,雖然現在的人對這一城下之盟頗有微詞,但從大局來看,和平絕對利大於弊。歷經五代十國劫難的中華民族,因為這次和平條約的簽訂,在休養生息的二十年內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在經濟上重新走向了世界的頂峰。真宗時代的和平和發展,為仁宗時代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敦頤就生在這一個難能可貴的和平時代。

1023年,仁宗登基。此時周敦頤還是一個五歲的孩子,生活幸福。1028年,周敦頤的姐姐和弟弟因病紛紛早逝,他第一次嚐到了人生的痛楚,他開始思考人生,探索自己的哲學三問。1029年,周敦頤開始在月岩悟道,小有所成。1032年,周敦頤喪父。生活陷入困境。母親之後帶他離開永州,旅居在舅舅鄭向家,愛之如子的舅舅是周敦頤的貴人。他不僅對其諄諄教導,還將自己恩蔭的名額給了周敦頤。於是周敦頤開始透過人才引進的道路步入仕途。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仁宗時代是大宋盛世,經濟的發展,教育的進步,文化開始走向鼎盛,此時的大宋名人輩出,寇準、王曾、晏殊、魯宗道、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澈、沈括、米芾等,不勝列舉,與這些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周敦頤何其幸哉。

與這些歷史的巨人相比,當時的周敦頤未能受到重視,原因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而是因為前面的人太優秀。生活在盛世的他和那個時代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平靜如水,偶有沉浮,以至於沒有太多生平事蹟留給後人。出仕為官的周敦頤,得益於宋朝盛行高薪養廉的制度,他生活無憂。他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等地區,1064年周敦頤移任永州通判,再次回到家鄉永州。經歷宦海沉浮,周敦頤終老於江西廬山。

讀書做官在那個時代是一條金科玉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學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透過科舉登第,入朝為官之後,生活就開始了腐化,思想出現了懈怠,於是結黨營私之風盛行。盛世的背後,官場開始腐敗。冗兵冗員的鉅額財政開支讓仁宗時代的財政開始出現危機,以至於到了神宗時代不得不開始王安石的變法。變法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來達到富國強兵的效果,不幸的是變法因為諸多原因未能成功。

周敦頤在當時的官場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他廉潔自律,勤政愛民。有詩為證:“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意思是生活上粗茶淡飯,修身養性,事業上安貧樂道,淡泊名利。與大多數追求物質享受的人不同,周敦頤更傾心於追求精神昇華。他不斷鑽研更深的學問。在南安(今江西大餘縣城)他辦學校,興教化,收程顥、程頤為徒,同時筆耕不輟,於是《太極圖說》《易通》橫空出世。儒學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他開宗立派的理學應運而生。在周敦頤的愛徒程顥、程頤的進一步發揚之下,理學逐漸走向了巔峰,並在後世成為官學。

周敦頤人生的多數時間雖然不在永州,但他生於永州,長於永州,自號濂溪乃是永州的一條小河,最初的悟道的地方——月岩也在永州。他是永州人的驕傲。他的廉潔自律猶如潔白無瑕的蓮花,值得所有人特別是黨員幹部深刻學習。

齊魯厭盜泉,瀟湘愛濂溪。歸根結底,推崇廉潔自律,厭惡欺世盜名,兩者殊途同歸。永州人民對於濂溪先生的愛戴之情,將如同湘水餘波,連綿不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