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虛擬偶像們的生意經

由 新浪VR 發表于 人文2022-07-14
簡介走娛樂偶像路線的諸如初音未來、洛天依等虛擬人物,除了發單曲、出專輯、開演唱會外,還可以參加各平臺綜藝節目,開頭提到的節目《2046》就有洛天依參加

偶像的偶可以組什麼詞

虛擬偶像們的生意經

10月22日,江蘇衛視首播了一款名為《2046》的綜藝節目,節目中8位由不同團隊創造,被稱為V-life的虛擬人物分別進行才藝表演,最後由評委點評。

這個節目有不少槽點,比如官方將節目定義為“國產原創動漫形象競演節目”,多少有點牽強附會蹭噱頭的味道,節目流程模式方面也欠缺新意,和以往鋪天蓋地的流水線選秀節目如出一轍。

但總體來說,作為首次以虛擬人物選秀為內容的電視綜藝,《2046》還是值得肯定的,既普及了虛擬偶像概念,也展示了全息成像等相關技術。節目首播後,收視率排在當晚全國同時段第二名,網路上也引起不少相關話題。

類似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並非第一次出現,去年愛奇藝推出的《跨次元新星》,也是虛擬人物選秀節目。顯然,虛擬偶像不是一個新概念,而且有一定的受眾基礎,甚至未來還有可能演變出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

什麼是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一詞源於日本,動漫《超時空要塞》中的林明美,遊戲《心跳回憶》中的藤崎詩織等角色,均為虛擬偶像的早期代表。但當時技術有段有限,虛擬偶像概念還只侷限於小眾圈子。

虛擬偶像們的生意經

直到2007年,日本Crypton的公司藉助雅馬哈開發的音樂虛擬合成軟體Vocaloid,釋出了一組音源庫,並未這個聲音打早了一個年齡16,身高158的小姑娘形象,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從此誕生,並在未來的日子裡風靡全球。

最近幾年,這種以虛擬人物為主角的商業現象越來越多,比如國外有被稱為Vtuber的虛擬主播,國內有被稱為Vup的虛擬up主。國內很多企業、藝人也紛紛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虛擬人物形象,這些都可以看作是虛擬偶像概念的延伸。

總結一下的話,虛擬偶像其實就是透過3D建模、聲庫技術、全息成像等技術手段,結合動畫、遊戲、音樂等藝術形式,而打造出的一個虛擬人物形象。這個形象可以替代傳統真人偶像,進行商業演出、音訊創作、粉絲互動等活動。

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

那麼問題來了,虛擬偶像具有商業價值嗎?

經濟學中有個理論叫“需求自動創造供給”,虛擬偶像之所以能夠破圈,本質上原因還是大家有這方面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虛擬偶像毫無疑問是有價值的。

根據艾瑞諮詢《中國二次元產業研究報告》,中國會消費二次元內容的泛二次元使用者在2020年已突破4億,2023年中國泛二次元使用者規模將達到5億。而以動畫、輕小說、漫畫、遊戲為代表ACGN內容,塑造了這個群體的審美傾向和娛樂方式,這種內容需求結構能為虛擬偶像的商業變現提供深厚土壤。

虛擬偶像的商業模式

有商業價值,就能延伸出各類商業模式。目前虛擬偶像主流的商業模式有娛樂偶像路線、獨立IP路線、以及品牌營銷&KOL路線。

走娛樂偶像路線的諸如初音未來、洛天依等虛擬人物,除了發單曲、出專輯、開演唱會外,還可以參加各平臺綜藝節目,開頭提到的節目《2046》就有洛天依參加。這種路線的優點是受眾廣泛,影響力更深遠,並且已有成熟商業模式參考,隨著VR/AR、人工智慧等技術進步,虛擬偶像的可塑性有無限可能。

虛擬偶像們的生意經

阿里巴巴最近推出的超寫實數字人AYAYI,則走服務自身業務的獨立IP路線。按阿里的表述,AYAYI的定位是天貓超級品牌日的數字主理人,在未來還將解鎖多個身份,如NFT藝術家、數字策展人、潮牌主理人、頂流數字人等等。與二次元文化衍生出的虛擬偶像相比,AYAYI的形象更寫實,形象缺乏內容支撐較為單薄,但後續如果能塑造成型,對企業形象打造和營銷宣傳將產生深遠影響。

虛擬偶像們的生意經

最後一種是KOL路線,俗稱帶貨。比如歐美的Shudu Gram、Miquela Sousa、Lil Miquela等虛擬超模,就會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線奢侈品的穿搭,並參與到時尚雜誌的拍攝中。早在2018年,Miquela Sousa就曾與Prada合作,還分別為Chanel和Burberry拍攝過廣告大片。這種商業模式與真人帶貨類似,優點是人設相對不那麼容易崩塌,但前期形象營造可能要花費更大成本。

虛擬偶像會成為時代寵兒嗎?

虛擬偶像的出現,與人類在科技、文化和娛樂方式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未來,隨著網際網路3。0時代的來臨,年青一代消費能力的提升,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必然會得到進一步彰顯,這是值得相關企業和從業者去佈局和思考的問題。

虛擬偶像們的生意經

此外,虛擬偶像與元宇宙、NFT等虛擬概念有相同之處。比如區塊鏈是支援元宇宙終極形態的底層協議;而虛擬偶像和NFT具有類似的非同質化價值,使其很難仿冒或者盜版,未來有成為一種品牌數字資產的潛質。

當然,虛擬偶像的運營成本並不低,虛擬偶像的變現也有其偶然性,比如現階段,單支虛擬偶像單曲的製作成本就高達200萬元,而要舉辦一場演出,編曲、高科技建模、形象設計、舞臺方案都必不可少,這樣算下來,一場演唱會則需要2000萬元以上的成本。

就目前來說,這並不是一哥誰都玩得轉的新興產業,如何取捨還得從長計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