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打雷的蜥蜴”——雷龍的人文歷史

由 悅文天下 發表于 遊戲2022-05-10
簡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早期展示的雷龍骨架,編號AMNH 460,其頭骨直接使用的圓頂龍的頭骨,雷龍為自己掙足了面子後,馬什開始仔細認真地研究這種恐龍,當他將化石與之前命名的迷惑龍對比之後徹底傻眼了:它們很可能是同一種動物

雷龍為什麼叫雷龍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絡

雷龍是樑龍科雷龍屬動物,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奧克拉荷馬州、猶他州以及懷俄明州等地,它以樹冠的葉子為食。

雷龍的尾巴非常長及尖端細,彷似一條鞭子。

在1997年,一項就雷龍尾巴的電腦模擬發現,蜥腳下目恐龍的尾巴揮動時,可以發出200分貝以上的聲響,可以與大炮發射的音量相比。

“打雷的蜥蜴”——雷龍的人文歷史

雷龍是樑龍科雷龍屬動物,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奧克拉荷馬州、猶他州以及懷俄明州等地,它以樹冠的葉子為食。雷龍的尾巴是非常長及尖端細,彷似一條鞭子。在1997年,一項就雷龍尾巴的電腦模擬發現

雷龍的物種起源及名字來源

雷龍曾被歸入迷惑龍,是蜥腳下目樑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侏羅紀的啟莫里階到提通階之間,約1億5000萬年前。

它們是陸地上存在的最大動物之一,身長約20米,體重介於10到25噸。它們的屬名在希臘語意為“雷鳴蜥蜴”,這是因它身軀龐大,走路時發出雷鳴般的響聲。

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北美洲叢林,

午後時分,翼龍在樹上歇著,偶爾扇動幾下翅膀,林中時而傳來幾聲昆蟲的鳴叫。突然,傳來“轟”、“轟”的聲音,由遠而近,越來越響,好像雷聲一樣沉重。然而,天上除漂浮的朵朵白雲外,一碧如洗,毫無變天的跡象。

晴天打雷,豈不是咄咄怪事。

原來這不是天上的雷聲,而是叢林裡走出了一隻大型蜥腳類恐龍。因其腳步沉重,聲音巨大,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所以古生物學家給這種恐龍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龍,意思是“打雷的蜥蜴”。

雷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奧克拉荷馬州和猶他州,以及懷俄明州的Bone Cabin採石場與Nine Mile採石場。但雷龍的頭顱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發現,足足比命名遲了一個世紀。

莫里遜組發現的雷龍化石,來自於第2到第6地層帶。

早期學者認為雷龍過於巨大,很難在旱地上支撐著自己的身體,故有科學家指出蜥腳下目恐龍是生活在如沼澤的地方,部分身體沉在水中。但近年的研究並不支援此一說法。

事實上,就如其親屬樑龍一樣,雷龍是植食性的動物,有著長頸及長尾巴作為平衡。近年研究認為樑龍科的頸部不靈活,而雷龍等蜥腳類恐龍是以低植被為食。足跡化石指出它們可能成群生活。

“打雷的蜥蜴”——雷龍的人文歷史

因雷龍腳步沉重,聲音巨大,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所以古生物學家給這種恐龍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龍,意思是“打雷的蜥蜴”。雷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奧克拉荷馬州和猶他州,以及懷俄明州的Bone Cabin採石場與Nine Mile採石場。但雷龍的頭顱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發現,足足比命名遲了一個世紀

雷龍與迷惑龍到底有怎樣的歷史糾葛

19世紀70年代末,那時美國剛剛結束了內戰,但另一場戰爭卻在本土悄悄上演了,這就是“化石大戰”。

“化石大戰”的主角是古生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和愛德華·德林克·柯普(,兩人因為一塊蛇頸龍類的頭骨結怨,於是卯足了勁要發現更多的恐龍以超過對方。

1877年,馬什根據發現的部分化石建立了迷惑龍屬,屬名來自希臘語中的“πτη”(意為“騙人、欺騙”)和“σαρο”(意為“蜥蜴”),合起來是“騙人的蜥蜴”,

因為迷惑龍化石中的人字形骨與其他恐龍不同,反而與著名的海生爬行動物滄龍相似。

迷惑龍的模式種名為埃阿斯迷惑龍(A。 ajax),種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大埃阿斯。兩年後,馬什的團隊在懷俄明州的科莫崖發現了一具巨大的恐龍化石,這可把馬什高興壞了,他要用這個大傢伙好好打擊一下柯普。

經過匆忙的研究,馬什將這種恐龍命名為雷龍,屬名來自希臘語中的“βροντη”(意為“雷聲”)和“σαρο”(意為“蜥蜴”),合起來是“雷聲的蜥蜴”,因為馬什相信這種巨大的恐龍在行動時發出的巨大響聲如同雷聲。

雷龍的模式種名為秀麗雷龍,種名原意是“數量超過”,因為其薦椎骨數量比其他恐龍要多。手捧雷龍的馬什立即開始發動宣傳攻勢,各大報刊上都刊登了他對雷龍的描述:“我們驚奇地發現了這種巨大的恐龍,它身體笨重,四肢發達,有長長的脖子和尾巴。

這種恐龍重達30至35噸,而大約體長21至27米,它的脖子比身體長,竟達6米!它的尾巴大約長達9米,它可能可以用腳後跟支撐而站立起來,那真是高聳入雲……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並可能成群結隊而行,當一大群雷龍從遠處走來時,一定是塵土蔽日,響聲如雷。”

雷龍的名氣就這樣被傳播開來。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早期展示的雷龍骨架,編號AMNH 460,其頭骨直接使用的圓頂龍的頭骨,雷龍為自己掙足了面子後,馬什開始仔細認真地研究這種恐龍,當他將化石與之前命名的迷惑龍對比之後徹底傻眼了:它們很可能是同一種動物!

馬什沒想到自己犯了如此低階的錯誤,如果承認的話肯定會讓柯普笑掉大牙。想到這裡,馬什決定耍點小聰明——反正化石中沒有發現完整的頭骨,那就參考圓頂龍的頭骨給它加個腦袋吧!

“打雷的蜥蜴”——雷龍的人文歷史

1877年,馬什根據發現的部分化石建立了迷惑龍屬,合起來是“騙人的蜥蜴”,馬什仔細認真地研究這種恐龍,當他將化石與之前命名的迷惑龍對比之後發現們很可能是同一種動物!1903年,古生物學家埃爾默·裡格斯指出,雷龍與迷惑龍非常類似,應為同種動物。按照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的規定,最早建立的迷惑龍屬具有命名優先權,所以雷龍變成無效名,被歸入迷惑龍屬,名為秀麗迷惑龍。但由於雷龍這個名字相當霸氣和受歡迎,所以大眾繼續使用這個名字,雷龍也因此成為迷惑龍的非正式名稱

就這樣,在馬什1896年完成的雷龍骨骼圖中,這隻動物有著一個類似圓頂龍那樣又短又高的頭骨,這絕對是古生物界掛羊頭賣狗肉的典型案例。

1899年,馬什逝世,而他命名的雷龍於幾年後被裝架,並在耶魯大學的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出。

這可是第一具裝架展示的蜥腳類恐龍化石,早於家喻戶曉的卡內基樑龍。

1903年,古生物學家埃爾默·裡格斯指出,雷龍與迷惑龍非常類似,應為同種動物。

按照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的規定,最早建立的迷惑龍屬具有命名優先權,所以雷龍變成無效名,被歸入迷惑龍屬,名為秀麗迷惑龍。

但由於雷龍這個名字相當霸氣和受歡迎,所以大眾繼續使用這個名字,雷龍也因此成為迷惑龍的非正式名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