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由 壹娛觀察 發表于 遊戲2022-04-17
簡介其次,相比《將愛》之後的內地青春偶像劇對日韓偶像劇的生硬模仿,柴智屏討巧地利用了日本文化在臺灣的流行這一背景,開啟了“漫改劇”這一偶像劇製作蹊徑:把日本漫畫故事移植到臺灣本土,欽點外形養眼的俊男靚女出演,外加時尚華麗的包裝,更接地氣、更養眼

怎麼才能有流星突擊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文/趙婧

今年4月,臺灣金牌製作人、2001版電視劇《流星花園》的製作人柴智屏在微博上宣佈將重拍《流星花園》,訊息一出立馬引起熱議,而前兩日有關演員的最終人選仍然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的目光。雖然已經過去16年,但是《流星花園》IP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覷。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回溯到16年前,《流星花園》在臺灣一經首播便引發全民追劇狂潮,雖然該劇經兩次改版審批後於2002年1月才與內地觀眾見面,但仍舊反響非凡,可謂是紅透海峽兩岸的現象級劇集。

時過境遷,十六年的時間裡,內地市場風雲變幻,從臺劇傾倒一代內地少男少女到如今內地偶像劇反向輸出港臺地區,柴智屏的舊瓶新酒還能再現當年的奇蹟嗎?

預言未來很難,但壹娛觀察回顧過去的十六年裡,內地偶像劇市場的氣候變化或許能給這部翻拍新作預見一些未來。《流星花園》既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也是內地偶像劇市場的一個里程碑,它的流行,它對當時年輕一代的影響,以及對內地偶像劇的演進的影響,都是中國新世紀電視劇歷史裡不可磨滅的重要一筆。

20世紀90年代:日劇引發觀劇狂潮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政治社會面貌基本穩定。在此背景下,文化領域開始盛行大眾文化和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市場化、世俗化成為文化產品消費的關鍵特徵。首先是一批港臺劇以較強的娛樂性令內地觀眾欲罷不能,如《碧血青天珍珠旗》《新月格格》《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包青天》等。其中,有一種新的型別劇種冉冉興起,元素包括外形靚麗的男女演員、引領時尚潮流的服裝造型、細膩的青春愛情戲碼——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青春偶像劇專門聚焦於年輕人的生活境遇和成長糾葛,以前所未見的內容呈現為觀眾開闢了一個娛樂內容的新世界。

1995年前後,一部經典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在上海電視臺播出,接地氣的故事和灑脫的愛情參悟引起了巨大轟動,隨後,日劇《戀愛世紀》和《悠長假期》也被引進內地出,與《東京愛情故事》並稱為90年代經典愛情三部曲,一批日本偶像劇在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掀起了觀劇狂潮。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東京愛情故事》經典一幕

90年代的經典日劇自成一格,清新的格調和單純的愛情故事讓中國觀眾得以窺見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演繹,這種從艱澀而沉重的傳統國產劇中無法得到的體驗也使得中國觀眾尋到了極好的心靈寄託和精神釋放載體,一方面解釋了觀眾對日劇的迷戀,一方面也為我們自己的青春偶像劇培育了誕生土壤。

果不其然,《真空愛情記錄》(1996)、《17歲不哭》(1997)、《京港愛情線》(1997)等數部內地青春偶像劇相繼出現。這類作品多以校園生活和細膩愛情戲為主,選擇家庭和學校為主要場景,以青少年為主要收視物件。然而,那時多數人還是處於相對的物質匱乏狀況,現世的複雜使得觀眾很難葆有一顆完全單純的心來欣賞這類作品。我們可以做到認可別國的愛情故事,卻很難相信自己身邊會有同樣的故事,因此早期的青春偶像劇問世後並未激起大的漣漪。

事情似乎在1998年有了轉變。這一年,由張一白導演,徐靜蕾、李亞鵬等主演的《將愛情進行到底》橫空出世(以下簡稱《將愛》),

以具有變革性意義的製作手法和創作理念成為了內地第一部真正意義的青春偶像劇

。儘管有原版日劇《愛情白皮書》(1993)珠玉在前,但將愛情、夢想與現實的無奈、困惑交織成一幅都市青年生活畫卷的《將愛》還是俘獲了不少年輕觀眾的喜愛,其片名甚至成為一代年輕人的愛情宣言。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將愛情進行到底》劇照

自《將愛》開啟內地的青春偶像劇之旅後,《真情告白》(1999)、《新聞小姐》(1999)、《都是天使惹的禍》(2000)、《白領公寓》(2001)等作品陸續登場。

然而這一階段的青春偶像劇大都製作拙劣,尚停留在對日韓偶像劇的初級模仿層面,題材狹窄、情節雷同等缺憾無不為人詬病

。例如,《新聞小姐》可謂日版《新聞女郎》的原樣翻拍,僅僅是將人名、地名和小吃等中式化而已。

總體而言,自《將愛》播出到2002年期間,內地的青春偶像劇市場並未出現更優秀的作品,

但日本青春偶像劇在國內積累的人氣和《將愛》的大火側面表明了內地觀眾已有了觀看青春偶像劇的“基因”,且對偶像劇的審美方面深受日本文化的浸染

官方禁播,民間瘋傳:《流星花園》背後的日本+臺灣的青春偶像文化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了世貿組織。“入世”對文化產業的影響可謂深遠,擴大文化市場的准入範圍後,境外電視劇更進一步地擴軍進入內地市場。而在此時,臺劇的瓊瑤劇時代宣告結束,以柴智屏為代表的偶像劇時代登上了舞臺。

2002年.臺灣青春偶像劇《流星花園》在內地電視臺播出,受到眾多青少年的瘋狂喜愛,其風靡之程度可從被“停播”一事側面看出:是年3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有關部門下電文到各省廣電廳,要求立即暫停播出《流星花園》。據悉,停播的原因是該劇播出後,不少在校生模仿劇中主角F4的穿著打扮並開始“早戀”,引起了家長反對和老師抗議。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臺版《流星花園》中的F4當年曾撩動無數少女心

《流星花園》在青少年市場裡得到了空前的流行,但凡是現象級的爆款背後必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首先,《流星花園》這部日漫改編劇的流行與當時日漫在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火熱不無關係

。80-90年代的內地除了引進《東京愛情故事》等日本青春偶像劇外,各電視臺還引進了《一休》《花仙子》《忍者亂太郎》《機器貓》《聖鬥士星矢》等不少日本動漫,新奇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和帶感的畫面使得這些作品在青少年中頗受歡迎,同名漫畫圖書也因此持續熱銷。無疑,這些日本文化產品的先期湧入為《流星花園》的引爆奠定了廣泛的文化基礎。

其次,相比《將愛》之後的內地青春偶像劇對日韓偶像劇的生硬模仿,

柴智屏討巧地利用了日本文化在臺灣的流行這一背景,開啟了“漫改劇”這一偶像劇製作蹊徑

:把日本漫畫故事移植到臺灣本土,欽點外形養眼的俊男靚女出演,外加時尚華麗的包裝,更接地氣、更養眼的《流行花園》讓觀眾的代入感更強且迷戀心切,因此逐步培養起一批80、90後觀眾。

最後,《流星花園》中“灰姑娘”與“不完美王子”的樸素人物設定和最終麻雀變鳳凰的大團圓結尾給了青少年彷彿星辰隻手可摘般的追夢動力和勇氣。劇中的F4和杉菜對既定命運的不妥協、對嚴苛校園紀律的反抗等等也適時迎合了追劇青少年們的青春期叛逆心理,追劇成了一件很有歸屬感的事。

“停播”未能阻止《流星花園》推動內地青春偶像劇的製作熱潮到來,《對門對面》(2002)、《紅蘋果樂園》(2003)、《星夢緣》(2004)、《像風一樣離去》(2005)等一批青春偶像劇紛紛湧現。但令人扼腕的是,

這一階段的作品相比上世紀90年代的同類型作品並未有長足進步,多數作品還在“事無鉅細”地模仿臺劇、日韓劇

:《對門對面》大幅度“克隆”韓劇《冬日戀歌》;《紅蘋果樂園》被稱為“內地版”《流星花園》,播出次年後原班人馬又換湯不換藥地推出了《星夢緣》;《像風一樣離去》最初就亮出了“中國版《天國的階梯》”的宣傳招牌,上映後的安靜卻與原版韓劇相去甚遠。

《流星花園》熱播後,柴智屏又製作出了《Hi,上班女郎》(2004)、《戰神》(2004)、《惡魔在身邊》(2005)、《天空之城》(2005)、《深情密碼》(2006)、《假面天使》(2006)等諸多青春偶像劇,由《流星花園》掀起的偶像劇風潮從臺灣波及到整個華人地區,品質較高的日漫+臺灣與日本的文化交叉+製作用心的合宜改編也為柴智屏贏得“偶像劇教母”的美譽。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在臺灣青春偶像劇發力之際,《藍色生死戀》(2000)、《英雄》(2001)、《冬季戀歌》(2002)、《浪漫滿屋》(2004)、《豪傑春香》(2005)、《宮》(2006)等製作精良的日韓偶像劇也被引進內地播出,與臺灣偶像劇合力,對以模仿成習的內地青春偶像劇形成夾擊態勢,使得後者更顯力不從心。

《奮鬥》引領內地自主青春偶像劇崛起,合拍劇政策令臺灣偶像劇熱潮戛然而止

2007年,內地青春偶像劇終於迎來了轉折點。由趙寶剛導演,馬伊琍、佟大為、李小璐等主演的《奮鬥》播出,摒棄了脫離現實的蹩腳模仿,內容開始變得更接地氣,觀眾的代入感也強了許多。

《奮鬥》播出之後,《我的青春誰做主》(2009)《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010)等作品也陸續登上熒屏,這些作品都把關注點放在了當代年輕人面臨的現實困惑和心理狀態上,將年輕人無可逃遁的迷茫和憧憬之衝突和盤托出。至此,青春偶像劇不再是一味浮誇的唯美浪漫風,從而贏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奮鬥》劇照

這一階段的青春偶像劇除了本土自制外,內地與臺灣的合拍劇也成為一種新的製作潮流。2007年11月7日,廣電總局宣佈,自2008年元旦起,內地與臺灣的合拍劇在經過相關審查部門核准後,可視為內地生產的電視劇播出和發行。此舉讓兩岸合拍劇有望登上衛視黃金檔,且臺灣演員到內地拍戲也更容易。在此利好背景下,兩岸團隊共同操刀完成了《轉角遇到愛》(2007)、《海派甜心》(2009)、《愛情睡醒了》(2011)、《夏家三千金》(2011)等劇,臺灣偶像劇進一步打開了內地市場。但無奈合拍劇政策的限制作用也顯現了出來,正如柴智屏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

“目前內地偶像劇大多是與港臺班底一起合拍,但我發現從《轉角遇到愛》後,合拍劇的限制又多了起來。拍《轉角遇到愛》時,廣電總局只要求內地班底和場景各佔1/3。可現在是男女主角一定要有一個是內地的,還要求內地拿到準播證後才能在海外播出。偶像劇需要引導潮流,而等到準播證下來,劇集也許就不再時尚,海外市場也等不起。我也因為這些而推掉了一些內地公司合拍的邀請。”

由於合拍劇必須經由廣電總局批文過關才能拍攝、播放,因此多部合拍劇的播出均受連累。例如,合拍劇《呼叫大明星》在臺灣播出檔期已定、通告宣傳做足之際才發現播出批文未過,最後延期半年播出。此外,內地的偷跑先播以及盜版橫行等不守信行為也給合拍劇程序蒙上了陰影。《陽光天使》在原定暑期檔之前就遭湖南衛視無預警先播,《就想賴著你》在臺灣才播出兩集就遭遇盜版滿天飛、內地版全劇28集提前曝光的窘境。凡此種種均使得臺灣電視臺和製作公司損失慘重,因此與內地的合拍意向也大為減弱,兩岸合拍偶像劇數量也變得屈指可數。

你方唱罷我登場,內地自制的青春偶像劇開始迅猛發力,數量年年增多的同時質量也有了很大改觀,題材的多樣性和內容的現實性均有了長足進步。勵志題材偶像劇《士兵突擊》、紅色青春偶像劇《恰同學少年》、思考性青春偶像劇《聚沙》逐一出現,均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我們遙遠的青春》《五星大飯店》《夢裡花落知多少》等貼近現實受眾生活的青春偶像劇層出不窮;此外,《就像美麗的蝴蝶飛》《追夢高手》等偶像劇的畫質和音效等製作也更為用心和精良。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深受觀眾喜愛的《士兵突擊》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2

內地青春偶像劇的正式崛起與文化產業本身的大踏步前進相輔相成

。偶像劇自然離不開“偶像”的強力號召,以2005年李宇春奪冠的那屆最火《超級女聲》為標誌,全民偶像製造時代便宣告來臨,《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堪稱“偶像製造機”的選秀節目輸出了俞灝明、魏晨、戚薇、李易峰等眾多新生代偶像劇演員;此外,這一時期的青春偶像劇打破了以往主要以海巖或趙寶剛獨領風騷的單一局面,康洪雷等導演的異軍突起和郭敬明的作品為青春偶像劇製作提供了新鮮血液,拼湊韓劇和臺劇的橋段已無需上演,一系列反映當下生活多樣面的作品應運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開播的湖南衛視自制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同樣是《流星花園》的“翻版”,有生搬硬套《流星花園》的故事架構之嫌,雷人的劇情和演員表演的浮誇飽受批評。但此劇還是創下了較高的收視率,一是離不開湖南衛視的平臺影響力加持,二是依託《快樂男聲》的造星能力,幾位歌手出身的主演平添了偶像光環,迷倒了萬千少男少女,因此也帶動了收視率。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一起來看流星雨》的高收視率離不開魏晨等偶像歌手的光環“加持”

隨著內地青春偶像劇的崛起,臺劇卻顯現了衰落跡象。2012年第47屆臺灣金鐘獎的頒獎典禮上,陳柏霖、林依晨主演的青春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一枝獨秀”,包攬了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七項大獎。風光的背後雖是對該劇本身的肯定,但與其共同競爭的對手實力過於不濟的現實也將臺劇整體的衰落展露無遺。而歷經合作之路後的柴智屏此時也有了江郎才盡的端倪,其製作的青春偶像劇倒退回了內地的老路——實誠翻拍。從《小菊的春天》(2010)到《彩虹甜心》(2011),故事完全照搬韓劇《19歲的純情》和《我的女孩》,相比原版的精緻,翻拍版的“山寨”感導致差評連連。

“柴智屏出品”的江河日下不過是臺劇整體衰落事實的一個側面反映,簡言之,資金短缺和演員出走的現實窘境已註定了臺劇的沒落之勢

。固守“本土”旗幟的臺灣電視很難開啟海外市場,盈利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陷入“壓縮製作成本——製作環境每況愈下——作品品質下滑——市場盈利虧損——壓縮製作成本”的惡性迴圈中。而陳舊不變的電視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演員的流失,林依晨、安以軒、阮經天等曾經的偶像劇主演無不“北上”淘金,將事業重心放在了內地。

IP熱潮下,網路文學成為內地偶像劇取之不盡的源泉,臺劇空間更加狹小

在臺劇日漸式微後,內地的青春偶像劇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IP改編劇時代。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影視市場將內容創作的目光投向了網路文學,後者的存在為影視製作提供了海量的故事源泉。譬如,近些年的《杉杉來了》(2014)、《何以笙簫默》(2015)、《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2015)、《遇見王瀝川》(2016)、《最好的我們》(2016)、《微微一笑很傾城》(2016)等青春偶像劇均改編自網路小說。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這一階段,不僅不少劇集創下了收視率佳績,還有部分劇集在臺灣播出並遠銷日韓等國。《杉杉來了》於2014年7月8日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首播以來,其收視率連續多日均在同時段排名中佔據非一即二的位置,之後還登入了臺灣GTV八大綜合臺的晚間時段,更於2015年2月5日登入日本homedrama頻道。《何以笙簫默》在國內播放的同時,還出現在了韓國MBC電視臺、加拿大OMNI、美國洛城18臺、臺灣中天娛樂臺以及日本AsiaDramatic TV這些播放平臺上。另有《遇見王瀝川》和《最好的我們》在豆瓣上取得了超8分的評分,多於一半的人給出了五星好評。

在IP改編劇時代,青春偶像劇的收視佳績與IP原先的高知名度和大批原著粉的存在不無關係,另外改編劇也適時迎合了青少年這一主流觀看群體的審美偏好,選用趙麗穎、楊冪、楊穎、鄭爽、楊洋等無不擁有大量年輕擁躉的高顏值演員出演,同時也與青春偶像劇較之其他劇種更看重演員顏值的特點相吻合。

此外,政策環境的改變也“偏袒”了國內影視劇的發力

。2015年1月21日,廣電總局釋出新的電視劇限外令,明確規定境外劇播出量不得超過網站國產劇總量30%。在此“禁令”下,各大影片網站的流量擔當重任自然落在了佔比最大的國產劇身上,因此層出不窮的青春偶像劇也從中獲益。

然而,成也IP,敗也IP。隨著IP熱度的持續上升,IP改編影視劇的數量也急劇增加,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良莠不齊的網路IP均被改編成青春偶像劇,也就難怪很多影視作品徒有收視率卻輸在了口碑上。被不少觀眾吐槽劇情拖拉、演員面癱的《微微一笑很傾城》算是勉強過了豆瓣評分及格線,《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等很多熱播劇就沒那麼好命了,評分直跌到及格線以下。而同期的原創青春偶像劇也並未讓人很樂觀,《克拉戀人》(2015)、《千金女賊》(2015)、《是!尚先生》(2016)等劇集都因胡亂改編、表演浮誇等不同原因遭遇了口碑滑鐵盧,《是!尚先生》更是因故事漏洞百出等諸多槽點慘被全民嫌棄,落得2。6的豆瓣評分。

《流星花園》又要翻拍了,能超越內地評分第一偶像劇《士兵突擊》嗎?

《是!尚先生》遭遇了鋪天蓋地的吐槽

縱觀青春偶像劇這20年的發展,來自翻拍還是原創並非質量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之源頭。翻拍本身不是罪過,沒有以現實為根基進行本土化改編才是造就真實感缺席的罪魁禍首。同理,一個好的原創劇本也由不得信馬由韁的隨意改編,而同類型劇集增多的情況下,避免單一雷同的再創作也顯得十分必要。由此看來,《流星花園》重拍版想要再掀收視熱潮,將不得不對當今的觀眾心理需求有較貼切的把握,畢竟那個只滿足於“灰姑娘遇到王子後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這一簡單套路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