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超市臨期食品丟棄浪費?業內人士稱為保障食品安全

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遊戲2022-04-15
簡介盒馬鮮生迴應說,生鮮包括蔬菜、水果、海鮮等品類的保鮮週期短,比如日日鮮類和蔬菜,儲藏週期可能只有一兩天左右,為了保證盒馬的食品有最佳品嚐體感和新鮮品質,盒馬的內部質檢都會定期及時撤下臨近保質期或僅當日售賣的商品,臨近晚上如果賣不出去是必然要

過期食品是什麼垃圾

如何處理臨期食品,一直是讓企業頭痛的經營難題。據統計,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達上萬億美元,重量超過13億噸,而臨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有業內人士認為,臨期食品市場的出現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盤活企業庫存,減少食品浪費

臨期食品主要是靠優惠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這也是商家有效降低庫存成本的手段之一。對於臨期食品的銷售並沒有指導價,但銷售者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食品的臨期情況

臨期食品銷售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但在進口食品折扣店,臨期食品通常被折扣款、特價產品等詞彙替換。這是由於很多消費者對臨期食品還存在“品質不好”的印象,導致許多店家不願特意強調商品的臨期屬性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麗

商品過期被查將罰款,臨期扔掉又罵浪費……近期,盒馬鮮生因為對臨期食品的處理方式陷入輿論漩渦。

如何處理臨期食品,一直是讓企業頭痛的經營難題。據統計,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達上萬億美元,重量超過13億噸,而臨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有業內人士認為,臨期食品市場的出現有利於節約社會資源,盤活企業庫存,減少食品的浪費。

對此,《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發現,因為產品臨近保質期,原本價格較為昂貴的一些進口食品,在臨期食品折扣店裡,反而搖身一變成了物美價廉的搶手貨,吸引了許多消費者。有的商家甚至直接打出了“越臨期越便宜”的口號,用剩餘的保質期限來決定商品價格。

生鮮食品保質期短

超市夜間降價促銷

此次事件緣起於一名網友及其母親在晚上9點半後,親眼目睹了盒馬“大規模下架臨期食品並扔掉”的場面。這名網友在微博中寫道:“盒馬鮮生不少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推車裡拉走扔掉,而顧客提出拿走或者購買都不可以,讓人感到很浪費。”

微博發出之後,引發大量網友熱議。有的網友對食物被下架丟棄感到非常可惜,覺得這是一種資源浪費。也有網友認為,盒馬鮮生下架當日未售出的食物,從食品安全形度來說是正確的。甚至有人為此打抱不平,覺得盒馬太難了,怎麼做都有人覺得不對。

盒馬鮮生迴應說,生鮮包括蔬菜、水果、海鮮等品類的保鮮週期短,比如日日鮮類和蔬菜,儲藏週期可能只有一兩天左右,為了保證盒馬的食品有最佳品嚐體感和新鮮品質,盒馬的內部質檢都會定期及時撤下臨近保質期或僅當日售賣的商品,臨近晚上如果賣不出去是必然要銷燬報損的,至於銷燬最終的去向,肯定也是根據當地部門的規定進行合理處理。

近期,記者連續多天在晚上六點至八點之間走訪了幾家超市,發現晚間六點後均有力度不小的促銷活動。

位於右安門附近的某超市,有時會有豐澤園梅菜扣肉、米粉肉等菜品的買一贈一活動,往往是其中一個日期較為新鮮,另一個為臨期,據經常光顧這家超市的居民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趕上類似活動的時候並不多,因為太過超值了,另外也不一定經常會有豐澤園的臨期食品”。

在陶然亭附近的某超市裡,臨期的某品牌無糖酸奶常有買三贈一的活動,經常購買無糖酸奶的閆女士說,“可能因為無糖酸奶單價貴,買的人少,所以總能趕上這類活動”。

在馬家堡附近的一家超市,每日晚間果蔬區都會進行打折處理,工作人員會將打折的蔬菜水果用綠色膠帶綁成一捆,或放在塑膠袋中用綠色膠帶密封好,消費者需整捆或整袋購買。《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打折力度往往很大,3折至6折較為常見。比如,保質期較長的嘎啦果由4。99元/斤降至3元/斤,而更難保鮮的香蕉折扣更大,由3。99/斤降至2元/斤。在肉類區,整隻土雞是32。8元/斤,而時間較長的則切成塊狀散裝稱重,進行半價處理。

不過,在連續兩天前往這家超市的過程中,《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頭天晚上促銷員稱,“散裝半價的土雞塊只剩擺的這些了,一晚上就會賣完”。而第二天一早,《法制日報》記者來到肉類區發現,半價土雞塊依舊還有,一位老年顧客在促銷員的勸說下決定買一斤。

同樣在馬家堡地區的另一家超市,到晚間則會專門有一片出清區,商品有面條、饅頭、麵包、糕點等。在出清區的糕點保質期是十天,距離生產日期已經過去七八天。饅頭、豆包等主食則五六個一袋,都是當天生產的,價格與白天相比均有下調。

除了出清區,這家超市的果蔬區還在進行“限時秒殺”活動,規定時段是18點至20點,參加活動的商品是豇豆,每斤1。98元,僅限會員購買,每人限量購買兩斤,海報上還有“數量有限,搶完為止”等字樣。

臨期食品價格便宜

如何處置頗費思量

在探訪中,《法制日報》記者就食品保質期問題,隨機採訪了部分正在採購商品的市民,對於過期食品,接受採訪的市民一致認為不會購買,但對於臨期食品該怎麼處理,卻分歧不小。

“我看了一下水果拼盤上面的標籤,有的是下午剛切的。比如柚子是晚上才剝的,還很新鮮,價格比平時便宜不少呢。”在馬家堡地區工作的小解說,她經常選擇在晚上到超市買東西,打折的商品一般都會買,因為既便宜又不影響食用,但是每次不會買太多,因為這些東西大都保質期較短,容易過期。

市民鄭森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不論是買生鮮食品,還是買一些保質期比較長的食物,都會在挑選時先看看保質期還剩多久,如果將到期限,即便打折也不會去選購。“老人小孩的飲食要格外注意,一定要新鮮安全,每天蛋肉奶水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東西的保質期相對較短,買的時候更要看清楚。”

採訪中,許多消費者說,價格便宜是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最主要原因。那麼,臨期食品價格是如何定的?

保質期還有1個月2天的手撕麵包1。8折,剩3個月4天保質期的牛奶3折……與其他電商平臺不同,在一款臨期食品購物App上,每款臨期食品的價格標籤都特別標註了保質期剩餘天數。而保質期限則決定了商品的折扣力度,最大折扣可低至1折。

飴食貨倉北京華威橋店店長張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說,店裡的所有臨期進口零食剩餘保質期大約在兩三個月以內,定價也會隨著保質期限的臨近逐步降低。“比如說還有2個月保質期的產品是10元一件,還剩1個月的時候就變成10元兩件,還剩幾天的時候也許就是買一送三。”

至於臨期產品是否有具體的定價細則,張娟說並不清楚,價格都是由公司統一調控,門店無權改動銷售價格。

據瞭解,對於臨期食品的銷售,市場沒有所謂的指導價,但銷售者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食品的臨期情況。比如北京曾公佈“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讓消費者明確什麼是臨期食品。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坦言,臨期食品主要是靠優惠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大量購買,這也是商家有效降低庫存成本的手段之一。

“對於臨期食品的處理,其實行業內都有促銷的慣例。可現實是,比如打折或買一送一,就會有消費者專門等到某個時間段後再去購買。”有業內人士介紹說,如果讓員工免費拿走的話,他們在日常的售賣中就有可能不會盡全力。再試想其他處理方式,比如把即將過期扔掉的食物集中在店裡,任最後一撥顧客免費取走。那可能會導致哄搶,甚至踩踏。“至於送到福利院或者給流浪者也不現實,對商家來說,運送、儲存的過程都需要成本,一旦有環節出錯,風險更大,還不如直接扔掉。”

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妥善處置臨期食品

2012年1月27日,原國家工商總局曾發文明確,食品經營者應對食品包裝、標識、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關食品儲存條件等進行自查自糾,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臨期食品銷售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但在進口食品折扣店,臨期食品通常被折扣款、特價產品等詞彙替換。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是由於很多消費者對臨期食品還存在“品質不好”的印象,導致許多店家不願特意強調商品的臨期屬性。

近年來,將過期食品重新包裝再印上生產日期的案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也受到許多臨期食品消費者的重視。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精明的商家出於自身利益,也不會允許大批次的過期食品出現。超市的貨架有限,對於一些食品來說,其佔用貨架和資金流水產生的隱性成本,甚至比這些食品本身價值還高,商家會盡量在出售期限之前把食品賣掉。通常採用的方法有:

第一種,對臨期食品進行集中標註、降價處理。超市裡一旦出現臨近過期的食品,商家會提前進行掛牌標註,也會調整貨架上擺貨的順序,使先生產的食品先被賣出。

第二種,設定“特價區”集中銷售、進行促銷。對即將過期的食品,商家都會進行打折處理或者搭配小禮品銷售。同時,酸奶、麵包類食品,可作為超市試吃品消耗掉。

第三種,剩貨會以成本價賣給餐飲業。對於一些即食、保鮮期比較短的產品,如水果、水產品等,商家會在銷售結束的當天,以成本價賣給飯店和食堂,第二天全部做成餐飯,既保證了產品的新鮮度,又完全處理了這些食品。

第四種,商家內部處理,比如內部職工自行消化,因為過期食品不等於變質食品,大部分都完全能保證食用安全。

但即便如此,也會有部分食品在銷售之前過期。那麼,過期食品會如何被處理呢?朱毅說,主要有三種方式:其一,當做垃圾直接扔掉。這種方式一般存在於召回及過期食品數量不多、包裝簡單的企業。其二,用做畜禽飼料。這種方式在中小型食品生產企業中被普遍採用,涉及的畜禽有牛、魚、豬等,由於都是上門回收,流向不明。其三,直接或委託第三方進行焚燒銷燬。這種方式一般存在於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過期食品多為產品在門店銷售中臨近保質期,降價處理不了時退回產生的。這些企業會在產品收回後,委託專門的處理機構進行焚燒銷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