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由 榕言不改 發表于 遊戲2022-04-14
簡介(《金山寺曉望》)清朝光緒壬午舉人、翻譯家林紓,字琴南,閩縣人,在《洪塘金山塔院》(題書廿首之一)中也是生動勾勒出金山寺煙雨濛濛的迷人景象

鬼隱寺的秘密兇手是誰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冬日的金山寺

百度搜索“金山寺”,國內外竟然有幾十座。但說起金山寺,人們常常聯想到的是鎮江金山寺,許仙和白娘子的美麗愛情傳說,成為它魅力不減的永恆IP。

“是最勝處”,是時任民國政府主席林森遊覽福州的金山寺時題寫的匾額。

福州的金山寺究竟有什麼最讓人流連忘返呢?

您,去過嗎?若沒去過,就跟我一起去探

個秘。

金山寺的由來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石塔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金山寺殿門

傳說福州金山寺建於宋代,因江中凸起一座小石山,漲潮也未淹沒石山。

五代時期

的人們就在石山上建了一座實心塔,

七層八級,高約7米,花崗石砌成,修塔是為了江上舟船來往導航的。後來又在塔周圍建了小巧玲瓏的庵堂,稱“金山塔庵”。而且

據王應山《閩都記》記載,“舊有石橋以達於庵,因水塞,居民病之。萬曆乙卯年折石橋而庵仍舊。”《洪塘志》記述道:“金山,江心矗起。形家謂為印浮水面,擬江南鎮江,故曰小金山。有塔七級,”故寺曰“金山塔寺”。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擺渡船往來於碼頭和金山寺

民國林其蓉所著《閩江金山志》中說“其寺之始創,志乘未詳何代。然自有寺以來,里人常以逢甲普度修茸。但地處江心,風雨剝蝕,易於傾圮,訪古之士,不無興喟。”石塔不倒,木造的寺庵難擋江水侵蝕,幸得鄉里幾度修復。後因水漲寺沒,改為文昌閣。

最大的一次

重建,是在

民國甲戌年(1934年)秋。這

《閩江金山志》中也有詳細的記載,綜合梳理如下。

高數丈。前殿面南,四圍護以石灰欄楯。塔之左右仍構兩閣,殿後增建一樓。丹青明髓,蔚成巨觀。殿中祀天后;左祀林龍江先生,門顏曰“藉藉室”;右祀張襄憨公(張經),相傳公少時讀書處;後樓北向祀朱文公。寺旁存古榕一、樟一,濃陰壓瓦,六月生涼。登樓一望,江光山色,近撲欄檻。前有釣磯,巍然波心,輕鯈往來,翕忽可數也。

寥寥數語,道出金山寺的別有韻致之境。

1983年,金山寺成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金山寺,“是最勝處”

一登上金山寺,你的心胸和視野立馬變得開闊宏大。這一段的江面是最美的,江水蒼茫,鋪向天際,無邊無垠,江天已渾然一體;身邊江風習習,榕樟隨風沙沙輕響,似情人般低低絮語;江畔孤舟自橫,寺裡銅鐘悠悠,不同際遇的人徜徉於此,必有不同的感悟。

林其蓉概括金山寺有八景,曰:

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雲程石塔、岊水風帆、環峰夜月、旗麓斜陽。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單單閱讀這些簡約的字眼上就已讓人神往不已,激發出美好而浪漫的詩情畫意。洪塘古渡的熱鬧景象不再,元代人王翰在《晚泊洪江塔》詩中,可見古渡的盛況。

勝地標孤塔,遙津集百船。

岸回孤嶼火,風亂隔村煙。

樹色迷芳潔,漁歌起暮天。

客愁無處寫,相對未成眠。

明代永樂丁酉經魁(注:明科舉有以五經取士之法,每經各取一名為首,名為經魁。)沈慧當年拂曉時分駐足金山寺遠眺古渡美景,驚歎風光未必遜於江南。

洪塘渡口曉煙含,

欸乃漁舟過兩三。

似此小金山一阜,

風光未必遜江南。(

《金山寺曉望》

清朝光緒壬午舉人、翻譯家林紓,字琴南,閩縣人,在《洪塘金山塔院》(題書廿首之一)中也是生動勾勒出金山寺煙雨濛濛的迷人景象。

水寺煙深隱畫簷,

鍾魚不響雨廉纖。

野僧飛錫疑無路,

只向雲中認塔尖。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小船悠悠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寺邊新擴建的橫跨閩江的洪塘大橋

大文學家郁達夫當年也曾到過福州金山寺,乘小舟遊覽時,也對此段江景讚不絕口,“此段閩江風景好極,大有在富春江上游覽之慨。”直接將其比擬於文人騷客傾倒的富春江的秀麗景色。

據《閩江金山志》記載,1935年10月,時任民國政府主席林森回閩。於22日上午,視察本市各校畢。主席復攜族人等詣洪山橋,臨流憑眺,市民爭觀丰采……旋泛榷至金山塔寺,流覽竟日。並親題“是最勝處”匾額,以畀里人。黃昏時始回城。

看來林主席對故里的壯闊景色亦是流連忘返。

《停雲閣詩話》上記載有唐朝觀察使常袞所做的一首名為《山歌》的兒歌:

月光光,照池塘。

騎竹馬,過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渡,

娘子撐船來接郎。

此歌音節清越,情致纏綿,傳唱很廣。當地有多少人是唱著這首兒歌長大的啊。

是最勝處

金山寺看似很小的天地,因為幾位傑出人物,多了一番大境界。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福州金山寺,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在這兒

金山寺大悲樓的左右各建有一

座“斗室”,左為“怡怡齋”,右名“藉藉室”。 “怡怡齋”是明嘉靖年間“

抗倭第一人

”張經年輕時讀書的

地方。張經有聯曰:“樓間幾層摩日月,江湖千古集衣冠”;而“藉藉

室”為明朝

莆田的

學者林兆恩(號龍江)寄寓讀書所在。他也

於門上

寫了一對聯:“山川寄跡原非我

,天地為廬亦借人。”

先說張經,張經是地道的福州洪塘鄉人,是戚繼光的上司,被稱為“抗倭第一人”。張經年輕時曾在金山寺讀書,斗室稱作“怡怡齋”,有聯道:“樓間幾層摩日月,江湖千古集衣冠。”正德十二年(1517年)他中進士後,在為官期間,剛直不阿,不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屢屢上疏彈劾貪官昏官,甚至請求撤除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猖獗,張經以63歲高齡,被任命為七省經略,總領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兩廣七省軍隊,大破倭寇。卻遭嚴嵩、趙文華之流奸臣讒言構陷,反被冤殺。後來張經之孫張懋爵上疏訴冤,朝廷才為之平反。現在金山寺的浮雕長廊記載了張經抗倭的功績。據說著名閩劇《金頭御葬》就是演繹了這一大冤案。

再說來自莆田的愛國學者林兆恩(號龍江),他也身處倭寇猖獗時代。據資料,

自嘉靖37年至42年,倭寇侵犯莆田達9次,殺死百姓不計其數,林龍江前前後後5次用變賣自家田產換來的銀兩共收埋、火化屍骸共23000多身,收屍骨一百多擔。

龍江並施捨錢糧賑濟難民。他在莆仙、福清南部和惠北一帶很受百姓愛戴,

堪稱一代慈善大家

。他融合儒釋道三家學說而

創立了“

三一教

”,並以福州為核心,在

江浙

閩贛等地義務行醫傳教。

小小金山寺,故事說不完。今日且告一段落,下次再細聊。也歡迎各位親一起聊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