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由 伯劉史話 發表于 遊戲2022-04-05
簡介1、龍山文化遺址、陵陽河文化遺址、莒地遺址考古發現自從1928年在山東章丘龍山鎮發現龍山文化(又稱海岱文化)遺址以來,1936年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又在日照市對兩城鎮遺址進行了發掘,此後中國和美國學者又聯合進行多次發掘,發現了龍山文化,面積

有什麼霸氣的古獸名字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一、少昊是東夷族人嗎

東夷,是我國東部瀕海的古老民族。東夷作為族名始見於西周,周人將中原以東的眾多部落統稱為東夷。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夷有九種。”這個“九”不是實指,而是“數量很多”的意思。就是說,東夷並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多個部落組成的龐大的部落聯盟或聚落群。

《竹書紀年》中就有夏王朝時,“九夷來御”、“諸夷來賓”、“諸夷賓於王門”、“諸夷人舞”等記載。“九夷”當中,主要有風姓、姜姓、嬴姓、已姓等。東夷各部大都以龍、蛇、鳳、鳥和太陽為圖騰。在東夷族的遠古歷史上,最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太昊、蚩尤、少昊等,所以說東夷族的歷史是十分久遠的。

但東夷族留給後人的印象卻是模糊的。歷史上中原人曾認為東夷是野蠻落後的民族,把“夷”字也當作一種汙衊性稱號。如西周金文“夷”字作入,像一個人曲躬蹲踞形,而“人”字,則作入,是站立狀。有些史籍還對這種造字作出解釋,《白虎通義》曰:“夷者,蹲居無禮義。”《論語》曰:“原壤夷俟。”《集解》:“夷,蹲踞也,東夷之民,蹲居無禮義。”《禮記》甚至說:“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二、近年來,考古對東夷和少昊族的認知是怎樣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考古事業的發展,使這種傳統認識有了重大改變。因為實際情況是:東夷文化,從距今8300年的山東淄博後李文化開始,歷經北辛文化(距今7300年至62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6200年至4600年)、龍山文化(距今4600年至4000年)、嶽石文化(距今3900年至3600年),是一脈相承、聯結不斷的。

1、龍山文化遺址、陵陽河文化遺址、莒地遺址考古發現

自從1928年在山東章丘龍山鎮發現龍山文化(又稱海岱文化)遺址以來,1936年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又在日照市對兩城鎮遺址進行了發掘,此後中國和美國學者又聯合進行多次發掘,發現了龍山文化,面積300萬平方米,2005年被國家列入了“十一五”百處大遺址保護專案。同時被髮掘的還有丹土、東海峪、堯王城三遺址。

1957年,又在山東莒縣發掘了陵陽河遺址和大朱家村、杭頭、塘子三遺址,發現了大汶口文化,出土數以千計的文物,60年代在該遺址出土了大汶口文化陶尊影象文字和墓葬。70年代又對日照東海峪遺址進行了發掘,提供了大汶口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首例地層依據,證明二者屬於同一文化譜系。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2、80年代更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在以莒縣為中心的魯東南地區東至日照,北至沂水、五蓮,南至莒南、臨沭,西至沂南,都發現了距今二萬年至一萬年的舊石器文化遺址和大批屬北辛晚期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其中,大汶口文化遺址六十處,而龍山文化時期莒地史前文化發展到了頂峰,發現的遺址達一百六十處。範圍也更加擴大,向南擴充套件到郯城、臨忻、蒼山,直至蘇北地區,向北擴充套件到青島、膠州、嶗山,向西擴充套件至費縣、平邑、棗莊。

而且這些遺址依其規模大小和文明程度明顯形成了幾個等級,面積十五萬平方米者一處,即凌陽河遺址;面積九萬平方米者兩處,六萬平方米者十處,三萬平方米及以下者二十八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式等級結構。凌陽河遺址即相當於“都”,大朱家村、杭頭等九萬平方米遺址相當於“邑”,其餘則相當於村落。處於塔尖位置的凌陽河遺址發掘出大汶口中期墓葬六十多座。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其中19號,墓壙特大,隨葬品眾多,墓主人顯然是一位極有地位的部族首領。其頭部放置一件石鉞,這是權力的象徵;其手中握有骨柄,腰部挎有陶質牛角型號,似用以號令全氏族統一行動。這反映了原始軍事集權首領的誕生。

這在新石器時期考古中尚屬首次發現。在這三處大型聚落群中,都出土了巨型廣口陶尊,壁上大都刻有一個影象符號,目前已清理出來的有八大類二十一個單字,都既有形象,又有寓意,說明莒地聚落群已存在超越文字萌芽階段的原始文字考古界主流的認識是:這是先民製造的漢字祖形。大墓中還出土了商周時期的帶有銘文的青銅編鐘、青銅兵器、刀幣等,充分表明了古莒國的強盛和繁榮。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魯東南地區的莒地,是東夷族活動的中心區,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文明的中心之一。凌陽河聚落群無疑是一個國家,有學者稱其為“凌陽河古國”。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經考古發現,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社會出現了質的變化,一些大型聚落群已由原始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建立了國家,莒地是我國最早進人文明時代的地區之一。莒地的平民小墓墓壙很小,隨葬品也很少,這突出反映了貧富分化、社會分化現象,階級社會特徵十分明顯。在一組大墓中已經發現有家庭奴僕和人身依附關係出現。在距離凌陽河古國不遠的一處遺址中更發現自大汶口中期開始,社會上層人物已流行人殉。這都是明證。

三、古莒國是少昊氏之後裔嬴姓之國嗎

古莒國的族源,史界認為莒國應為少昊氏之後裔

嬴姓

之國。這是有史籍記載為依據的。《漢書地理志》雲:“莒,故國,盈姓三十世為楚所滅,少昊後。”《春秋正義》隱公二年:“譜雲:莒,嬴姓,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初都計,後徙菖,今城陽莒縣是也。”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根據這兩則記載可知:

1、古莒國乃少昊金天氏的後裔所建立的國家

少昊,當系居住在今山東一帶的古老部落。《左傳》載山東曲阜為少昊之墟,臨淄為少昊部族的一支“爽鳩氏”居住的地方。

2、關於莒為周武王所封

這只是說明在周初時莒國對周降服,得到周的承認令其繼續存在下去,並不是說古莒國的建國是從周初才開始。前已述過,早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中期,像凌陽河那樣的大型聚落群,已由原始社會過渡到了階級社會,建立了國家。

3、關於莒國的姓氏

前引兩段史籍中,謂莒為盈姓,或贏姓,盈與贏為假借字,均指莒為少昊之後裔嬴姓。但《左傳》和《世本》還有另一種說法,謂莒國為已姓。《世本》載:“己姓出自少昊。”《左傳》載:“文公七年,穆伯娶於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聲己生惠叔。”

三皇五帝神聖事:莒地是《山海經》所述的“東海之外,少昊之國”

又載“文公八年,穆伯如周弔喪,不至,以幣奔莒,從已氏焉。”但《左傳》對《世》所載“莒自紀公下為己姓”是懷疑的。在“隱公二年”疏中就提出:“世本自紀公以下為己姓,不知誰賜之姓者。”

不過《世本》《左傳》這一記載,以莒為己姓,這與以莒為少昊之後裔,並不矛盾。需要提出的一點是:莒國君統有出自少昊之後贏姓和出自顓頊之後曹姓的不同記載。《世本》曾記載莒出自帝顓頊後裔陸終之第五子安,安為曹姓始祖。《國語鄭語》亦云:“曹姓鄒莒”,而《世本》後又載:莒自紀公以後為己姓,與(左傳》稱莒女為戴己、聲己一致。這說明莒君可能有過變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魯東南莒地的考古實踐,證明了莒地為東夷族活動的中心地區,東夷文明與中原華夏文明、西方羌戎文明、南方苗蠻文明,共同構成了整個中華初始文明的體系,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

莒地便是《山海經》所載“東海之外,少昊之國”,也是《左傳》記載“郯子來朝”的古郯子之國。郯子所說:“我高祖少昊之立也……為鳥師而鳥名”,也由莒縣陵陽河遺址中出土的鳥狀陶器提供了實物證據。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交流。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