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安妮•莎莉文:把熊孩子教導成知書達理作家,只因為她經歷這三點

由 小燕說育兒 發表于 遊戲2022-03-20
簡介但是救濟院中盲眼老婦人和瑪奇▪卡羅用知識點燃了安妮的夢想和希望,珀金斯盲人學校莫米麗老師的愛和寬容融化了她內心的堅冰和冰雪,讓她從暴躁和壞脾氣變成了一個有耐心和愛心的溫和的人

安妮在學校的老師是誰

說起海倫▪凱勒,無人不知!就連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奇人,一個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企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科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倫▪凱勒在黑暗、無聲的世界裡,她不僅會讀書、寫字,還學會了英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五種語言,出版了14部文學作品,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我的生活》等佳作。

把一個壞脾氣、驕縱、任性的“小暴君”教育成知書達理的 “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作家,重塑海倫▪凱勒生命的人就是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可以說,沒有安妮▪莎莉文的耐心和愛心教導,就沒有海倫▪凱勒的流芳百世。

安妮•莎莉文:把熊孩子教導成知書達理作家,只因為她經歷這三點

安妮▪莎莉文用自己的耐心和超出常人的善良、愛意溫暖了海倫▪凱勒孤寂、黑暗的世界,把陽光照進了小海倫的心空中,讓她破繭而出,活出了自己的光芒。

可是,在我閱讀了海倫▪凱勒《我的老師》著作後,我才知道安妮老師為什麼會這麼有耐心、有愛心,為什麼她甘願忍受幾十年的孤寂和沉默,陪伴在小海倫的身邊無怨無悔?

因為這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的曾經,她不希望自己的命運重蹈覆轍,她希望用在自己的愛心滋養小海倫的無聲、黑暗的世界,讓她活出自己的夢想。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安妮▪莎莉文的童年,探尋教育是如何點燃她的火種,喚起她的夢想。

一、貧瘠的愛和關懷,滋生了安妮的暴躁和壞脾氣

1866年4月14日,安妮▪莎莉文來到了一個幸福但貧窮的家庭。作為從愛爾蘭逃難到美洲新大陸的莎莉文夫婦雖然貧寒,但是幸福美好。尤其是有了女兒安妮▪莎莉文後,他們傾注了自己的無條件的愛給她,爸爸托馬斯抱著安妮講故事、逗女兒玩、舉高高、散步聊天,感慨命運的眷顧和厚愛。

可是,安妮3歲時,厄運隨之而來。安妮患了砂眼病,卻無錢治療,逐漸失明。母親愛麗絲患了肺結核,剛出生的弟弟吉米遺傳了母親的虛弱,臀部長了結核瘤……多重的磨難更是壓垮了手足無措的父親托馬斯,他開始借酒澆愁,自此沉淪在酒精的麻醉中。

在母親的虛弱、奄奄一息,父親的爛醉如泥,弟弟的疼痛哭泣中,缺乏愛的滋養的安妮變得焦慮不安,只會用嘶喊和吼叫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用叛逆和反抗來傳遞自己的不滿,逐漸成為“鄰居們都討厭的小女孩”。

愛麗絲病逝後,沒人願意收養的安妮被推給了稍微富裕的堂哥家。可因為“惡魔”般的脾氣,她被堂哥一家放棄了。再加上弟弟吉米的臀部腫瘤越來越厲害,相依為命的姐弟兩安妮和吉米被送去了德士堡救濟院。

1960年,研究員Peck & Havighurst針對34名10-17歲不同性格的青少年的發展性研究;1963年,Murphey 等針對一群成功考取大學的高中生的研究。這些研究都發現:父母對孩子強烈持續的支援和自主性的鼓勵和尊重可以為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理基地,讓他們有勇氣出去探索。有力的情感支援可以促進孩子自我依賴性格的發展,不僅不會出現性格障礙,還會心理健康。

而缺乏親人情感支援的安妮,在貧窮和漠視中,父母的無力照拂,親戚的推諉冷漠,眼疾的折磨,和弟弟妹妹的分離都在摧殘著她朦朧的世界,讓她變得無惡不作,摔東西、撕扯玩偶,也降低了她對親人的信任,變得不服管教、桀驁不馴。

如果安妮在母親奄奄一息時,能夠得到父親的關懷;在父母遺棄後,能夠得到親戚的愛和寬容,得到周圍情感的支援和理解,她就可以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感受寬容和關懷,從而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內心,就會從不良情緒中積極地中走出來,心靈會因為環境的照顧而獲得成長,就不會是令人討厭的小暴君。

《少年的你》中的校園霸凌者魏萊表面上是獲獎無數的好孩子,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可是,父母的忙碌和冷暴力,讓她得不到有力的情感支援,只能從欺負別人中獲得關注和優越感。

安妮•莎莉文:把熊孩子教導成知書達理作家,只因為她經歷這三點

作為父母的面子和考試機器,父母醉心於工作,對她沒有親密的陪伴和引導,只有考試不好時的批評和冷暴力。在愛的匱乏中,一直渴望父母疼愛的魏萊變得心理扭曲和冷漠,以欺負弱小的人為樂,在長輩面前是乖乖女、說謊連篇不眨眼,在父親面前卻戰戰兢兢。

可以想象,光鮮的魏萊背後是愛的匱乏和安全感的缺失,讓她在家裡得不到幸福和關懷,內心偏執又扭曲,變得冷酷無情,成為了校園霸凌者。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在《情感紐帶的建立與破裂》書中講道:人類不管處於哪個年齡階段,當他們確信在困難來臨之時自己身後站著一個或多個可以為自己提供援助、值得信賴的人時,他們就是最幸福快樂且能夠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限的人。我們的依戀物件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安全基地。

而在救濟院中職員的友善的關懷中,“惡魔”安妮卻奇蹟般地溫順有禮了,她不再亂髮脾氣,和弟弟在救濟院度過了幾個月幸福的時光。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援,積極地迴應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的自我探索,為她們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給予他們成長的力量和勇氣。不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親人或者陌生人,只要我們心懷慈悲和善良,孩子總會捕捉到愛和關懷,會生出健康的生命之花。

二、心懷夢想,知識改變命運

著名的教育家趙炳紅曾經講過:夢想是一種動力,它的內在的激勵機制,有助於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不斷地完善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難等等。

在安妮被親戚堂哥收養時,她渴望上學,但因為眼疾沒法實現夙願時,失望的她只能透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來到德士堡救濟院後,惡劣的生存環境,陰森森的救濟院,弟弟的離世,讓她在黯淡無光的日子裡更孤獨寂寞。

但是,

盲眼老婦人和瑪奇▪卡羅重新點燃了安妮的生命的熱情。

盲眼老婦人給安妮講故事,瑪奇▪卡羅代替了安妮的眼睛,為她閱讀。在盲眼老婦人那裡,她知道了盲人學校,她渴望離開死氣沉沉的救濟院,渴望上學。

儘管希望渺茫,儘管救濟院的人們都嘲笑她幼稚,儘管有人說她痴人說夢話,可是,她一直儲存著這個渺茫的希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期待著。

1880年,當安妮知道當地的官員們來視察救濟院,她請求瑪奇▪卡羅的幫助,知道了調查團的團長叫法郎▪香邦。在調查團一天的視察中,安妮跟著他們整整一天,可是始終被忽略。在調查團走到大門準備離開時,安妮鼓足勇氣喊出了“香邦先生!香邦先生!我要上學,請上我上學吧!”的願望。

“我眼瞎,看不見東西。可是,我要上學,我要上盲人學校。”

終於,在安妮的主動和鍥而不捨的希望中,她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以慈善機構貧寒生的身份進入了珀金斯盲人學校。不懂讀寫、沒有社會經驗的安妮在14歲時和五六歲的幼童開始了學習、讀書、識字。

夢想是前進的動力,夢想是人生的引擎,指引著我們走向光明和明天。導演李安因為心懷夢想,所以甘願做6年的家庭煮男,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敢於做夢,不在意外人的指指點點,從而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成為蜚聲國際的大導演。

安妮•莎莉文:把熊孩子教導成知書達理作家,只因為她經歷這三點

心懷希望,會讓我們不放棄自己,有探索的勇氣去克服面前的挫折,有向上的力量去攀登高峰。夢想還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可能性,讓他們可以在心靈的世界自由地翱翔,挖掘孩子的潛能。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請為他們播下夢想的種子,讓他們勇敢地追夢,天馬行空地做夢吧。千萬不要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夢想,而是用包容和支援推動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周國平曾經講過: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

在孩子心懷希望時,我們不要學習安妮所在的救濟院的人們嘲笑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勵孩子的夢想,支援孩子做夢。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追夢的人生才是多彩豐富的人生,但要實現夢想就要面臨挑戰,就要忍受失敗,就要克服困難,就要學習知識,從而為孩子的夢想注入動力。

三、理解孩子的特點,用愛和寬容開啟她的心扉

安妮的夙願得以實現,終於進入了珀金斯盲校,可這僅僅是另一段歷程的開始。

因為她大齡,與五六歲的幼童一起上課,顯得格格不入,加上她沒有耐心,幾個月學習仍然不識字,不會加減乘除,毫無社會經驗,她成為了同學們嘲諷的物件。失望、困惑的安妮再次陷入了緊張、焦慮和叛逆中,成為了學校的頭疼物件。

校長無計可施,幸好優秀的莫米麗老師瞭解到安妮是自尊心很強的女孩,知道孤兒需要的是關懷和安撫,而不是規範和批評。

於是,莫米麗老師每週勻出時間陪伴安妮,讀書聊天,散步。儘管起初的安妮帶著戒備心說粗話刺激她,但是莫米麗老師仍然用溫柔的語調、優雅的體態、慈祥的關愛融化著安妮冰凍的心靈,用愛和寬容破解了安妮的偏執和執拗,打開了她的心靈之窗,讓陽光再次照進了她的心澗。

在莫米麗老師的理解和愛中,安妮學會了緘默和謙虛,學會了壓抑自己的脾氣,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渴望與同學們上課與交流。學習上,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更積極主動;課後,她願意幫助老師們啟發其他的小孩,變得更有耐心,獨具創意地去了解其他的孩子,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去陪伴其他的孩子。

愛和寬容徵徹底服了安妮▪莎莉文,讓她從一個桀驁不馴的野孩子成為一個有耐心、有同情心、有愛心的優秀學生,最後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在畢業典禮上發表致辭。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小伊桑是一個問題少年,行為怪異,內心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匪夷所思,用逃學和打架來保護自己,只喜歡畫畫。可是,畫畫的興趣與升學是如此地風牛馬不相及,被爸爸無情地打壓和排斥。

安妮•莎莉文:把熊孩子教導成知書達理作家,只因為她經歷這三點

屢屢被學校勸退的伊桑來到了寄宿學校,更加地墮落和自暴自棄。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尼庫巴老師,一個多才多藝卻又極具愛心的老師。他發現了伊桑的孤寂和落寞,用伊桑喜歡的畫畫來鼓勵他,用他對色彩的感知力來引導他學習,終於激發了伊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愛上了學校和學習。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當孩子叛逆、不愛學習、行為怪異時,如果我們不走近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特點,把他們當做壞孩子或者熊孩子來批評、打壓,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未來。

如果我們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的特點和性格,就會知道安妮的叛逆不是天性惡,而是自尊心強卻又缺乏愛的滋養,就會知道伊桑不是天性調皮,而是有閱讀障礙……從而對症下藥,根據孩子的特點幫助孩子,為她們開啟心扉,走向未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也要做最懂孩子的人,理解孩子,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幫助孩子成長,用愛和寬容為她們撐起一片天空。

寫在最後

貧寒和疾病剝奪了安妮▪莎莉文的幸福和健康,讓她從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幸運兒淪落為孤兒,讓她從可愛和溫順變成了一個桀驁不馴的“熊孩子”,被鄰居和親戚所不喜。但是救濟院中盲眼老婦人和瑪奇▪卡羅用知識點燃了安妮的夢想和希望,珀金斯盲人學校莫米麗老師的愛和寬容融化了她內心的堅冰和冰雪,讓她從暴躁和壞脾氣變成了一個有耐心和愛心的溫和的人。

如同樊登老師在《陪孩子終身成長》書中講道:我們的孩子是一座花園,只要養分充足,自會生生不息。那養分又是什麼呢?是無條件的愛,是溫柔有邊界,是歸屬感和價值感,是終身成長不焦慮的心態。

愛和安全感的匱乏,讓安妮▪莎莉文成為了令人討厭的孩子,而無條件的愛、言傳身教和理解讓她開出了自己的生命之花。而她也用自己的生命的熱量和溫暖,幫助小海倫學會了情緒管理,幫助小海倫用知識改變了她的命運,成就彼此。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養分,給他們充足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滋養他們成長,還要有終身不焦慮的心態,走進孩子的內心,用愛和寬容聯結彼此。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我想請你幫我小忙:

1、點贊轉發,讓更多的父母能夠看到

2、關注我@Daisy2019小燕,育兒路上一起交流成長

3、留下你的足跡和困惑,你有困惑,我有酒,成長路上不寂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