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由 老楊家實在人 發表于 遊戲2022-03-13
簡介偏偏人到三十,覺得還有太多事沒做過,還有太多不甘,難免因為心癢衝動,也因為沒了試錯的機會而後悔

怎麼形容對號入座的人

年底了,一忙起來人就有些心緒不寧。在看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時,被這樣一句話刺痛:“鍾書曾說: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識妄人。”大概是說,

如果一個人20多歲時不狂,是沒出息;

到了30多歲還狂,也是沒出息。

細細想來,大概很多人都在走這條“沒出息”的路。年紀輕輕時,覺得什麼差不多就行,追求“佛系”;偏偏人到三十,覺得還有太多事沒做過,還有太多不甘,難免因為心癢衝動,也因為沒了試錯的機會而後悔。生活中有七種跡象,也許就在暗示:一個人正逐漸喪失對人生“狂妄”的底氣。

1、

1、

1、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輕鬆。”四六級沒過,告訴自己“算了,下次再考”;沒去上課,寬慰自己“反正不點名”;接到面試,對自己說“隨便準備下就好,反正還有其他通知,總有一個能過……”過著佛系的生活,做著暴富的美夢,把希望寄託於轉發錦鯉……

1、

想做的事情很多,卻不肯付出一點時間精力,

總被拖延症搞垮,

但正如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所說:

踩著截止線做好的都是“垃圾”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如果說拖延是在短時間內讓人的生活變得一團亂麻,

轉了一整年,也沒見哪條真的起了作用。

美國學者 Nancy Napier 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我們需要對新的經驗、資訊和不一樣的遭遇,保持開放和好奇心。如果我認為我的世界足夠大,我已經認識夠了我想認識的人,或者我真的不需要做不一樣的事情,

有多少個藉口逃避現實,就有多少壓力被攢下,讓一個人的生活失去控制。

”努力是幸運的基礎。人們期待“如有神助”——

“你對生活撒的謊,生活一定會還給你,沒有僥倖。”

別總想著“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下一句可是:“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持續逃避現實的狀態,就是讓人最終變得墮落的原因。

我們就不會發現世界上還有更多珍貴的東西。

那個神,是我們自己。

2、

“成千上萬的人雖在能力上出類拔萃,卻因為猶豫不決的習慣錯失良機,而淪為平庸之輩”。因為害怕犯錯,做決定時往往會反覆權衡利弊,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偏偏,機會總是稍縱即逝。

2、

比如,也許現在的工作讓你感覺很不爽。每一週都過得十分崩潰,沒有一天不想著逃離。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邊不敢離開,一邊想著如果離開了就能獲得怎樣的自由。仔細想想,

2、

如果想不清楚,大概換一個地方,也會是和自己的內心糾纏、繼續猶豫會不會有更好的選擇,直到退休為止……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絆住一個人腳步的,大概是嚮往“詩與遠方”,也想要萬全的退路。結果就是兩邊都顧不好,

2、

下一次猶豫不決時,可以先去列出每一個選擇可能產生的後果,每一個決定都會帶來與之相應的結果,都會有其相應的路徑去執行。與其糾結“怎樣選擇是對的”,不如理清思路,傾聽自己的內心:

被糾結、猶豫

總是遲疑猶豫,只會讓增加自己的焦慮、痛苦。“而果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

耗光精力,

越來越焦慮

猶豫會磨光一個人的衝勁,因為感情與理性的較勁,往往不會有結果。

《武林外傳》裡,李大嘴有一句口頭禪:

糾結之前,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嗎?

有一集裡,鎮上的錢掌櫃來店裡定做月餅,要求是“天下獨一份”。佟掌櫃問李大嘴有沒有問題。大嘴回答:

雖然在決定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未知不等於無法預估。

其實,大嘴並不明白“天下獨一份”的月餅應該是什麼樣子,接連做了幾分月餅都不過關。最後,害的錢掌櫃被教訓不說,還差點耽誤了大事。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怎樣的結果是我可以接受的?”

3、

這種現象,尤其愛發生在那些急於證明自己的人身上。覺得自己做得來、想當然地出手,其實才是害了自己。康奈爾大學的 Justin Kruger 和 David Dunning 教授把這個現象稱為

3、

(D-K effect)。當一個人能力越不足,越會高估自己。

3、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這種心理放在自我提升方面也是一樣。如作家陳丹青在一場分享會上所說:

3、

他提到,我們現在活在一個“偽經驗”的時代。媒介過於發達,人們對於想要的資訊觸手可及。

“老好人”大包大攬,

以為什麼都懂了,其實你所瞭解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識。“身在宇宙之中,要時常檢視自己的渺小。”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在窮忙中浪費時間的價值

“這事兒就包我身上了。”

“沒問題,包我身上啦。”

報了鋼琴班,因為五線譜太麻煩就不學了,是你;辦了健身卡想要練出馬甲線,可一年只去了一次健身房,是你;決定早起背單詞練口語,幾天後覺得早起傻一天就放棄了,還是你;到最後,羨慕別人多才多藝的,也是你……對三分鐘熱度,我們似乎可以用生理特性來解釋:開始接觸一個新習慣時,身體會相應地對“培養新習慣”的變化作出反應——

覺得“十拿九穩”的事越來越多,這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而無知會帶來盲目的自信。

大部分人做事,新鮮感一過,就會選擇懈怠甚至置之不理。

達克效應

在《嚮往的生活》一期節目中,擅長小提琴的劉憲華說,自己特別感謝父母小時候對自己的“逼迫”,才讓自己能堅持下來: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在你身上”。你不逼自己,也永遠無法知道自己能走多遠、多高。心理學家 James O。 Prochaska 說:“

因為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不足以讓他們辨別出自己的錯誤。

”所以,做成一件事的秘訣,不僅在於開始時的“大踏步前進”,更在於過程中的“小碎步快跑”。正如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鋪》中寫的:

“我是個沒有思想的人。越讀書,越發現自己無知。”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一次次因為獲得“偽經驗”,對於自己的真正需求退而求其次,也就不知道自己想幹嘛了。

4、

4、

聽過一個著名的跳蚤實驗:沒有任何限制時,跳蚤可以跳至到身高100倍以上的高度。實驗人員把它們罩在玻璃罩內,跳蚤漸漸改變了起跳高度來適應“環境”,每次跳起的高度總在罩頂以下。不斷調整玻璃罩的高度,跳蚤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起跳高度。一段時間後,即使把玻璃罩揭開,

4、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很多時候,人就像跳不出玻璃罩的跳蚤。習慣了一個“固定”的環境後,就在潛意識給自己設下“屏障”,於是拒絕再次嘗試。殊不知每一句“我不行”,都是“自我謀殺”。更恐怖的是這種“自我謀殺”其實很難察覺:在一個安全平穩的環境裡待久了,身邊的一切都與這個環境息息相關,工作、朋友、社交……

4、

。某種程度上,就會變成坐井觀天的青蛙:

把三分鐘熱度當“熱愛”,

如果看過一個名為《你註定要去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的演講,你一定要會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有一群牛在破爛牛舍裡面住慣了,突然被放到精緻、寬敞的牛舍。

把三分鐘熱度當“熱愛”,

過了很長一段適應時間,這群牛才緩過來,開始享受新生活。

做什麼都淺嘗輒止

害怕環境改變,會對新環境感到不適。

但最終能否成為在更好的牛舍裡適應新生活環境的牛,就取決於腦海裡的理解程度是不是更高、能不能儘快“跳出井口”。“你註定要做一件只有你自己能做的事”,也就是說

做什麼都淺嘗輒止

“你什麼都害怕,就什麼也得不到。”

自發抵抗新變化來維持現狀。

可那些令人羨慕的人,往往就是多堅持了那麼一下。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凡事差不多就好。”“佛系”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也總有人喜歡如此形容自己:看淡一切,隨遇而安。可為什麼還是焦慮?

我們熱情最高的時候,往往也是決心最脆弱的節骨眼。一旦遇到任何外界阻力,之前的雄心壯志都會崩潰。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柴靜曾說:“真相往往就在於毫米之間,把一杯水從桌上端到嘴邊並不吃力,把它精確地移動一毫米卻要花更多時間和更多力氣,精確是一件笨重的事。”達不到精確的日子裡,大家開始習慣了不痛不癢,過著不如意的生活,卻下意識安慰自己,差不多就行了。經過深思熟慮準備考研。聽到有人說“考完研不還得找工作嗎?工資和本科生也差不了多少”,就覺得那就這樣吧,為什麼非得累死累活地複習呢?或者,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工作應付著完成,日子過得差不多就好。想著要再拼命一把,卻被家人“這麼大年紀了,別瞎折騰”的“勸告”就說服……若是真的想開了,能做到自洽,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可看到別人繼續進修時又很羨慕;看到同事不斷晉升,覺得又覺得是命運不公。

“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

5、

Jordan Peterson“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蔡康永的這段話,聽了很多次,能真正懂得、也記在心裡、落到行動中的,又有多少?追求完美和得過且過,一開始真的差的不多。但習慣了將就,也難再有力爭上游的衝勁。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5、

5、

5、

飲食研究人員 Janet Polivy 和 C。Peter Herman 發現,當一個人意志力不足,去做了某些為了滿足即時快感的事情時,他會對自己感到失望。這時,大腦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

自我設限,

比起面對事情產生的不良後果,他們更願意透過

沒開始過,就覺得自己不行

來忽視自己的後悔、不安。想要減肥,沒忍住吃了一口蛋糕,於是安慰自己:反正都吃了,一口兩口也沒什麼區別;期末複習,刷了兩個小時微博後覺得“都已經玩這麼長時間了,今天也學不了多少了“,於是放棄;想要攢錢給自己買個“大件”,卻總管不住天天“剁手”,於是自我開解:花都花了,現在也來不及了,下個月再開始攢吧……更嚴重的,就是在婚姻、家庭關係中變得冷漠、失去解決問題的動力,連最基本的情感需求,都一同破碎……會計學上有一個詞叫“

跳蚤的跳躍軌跡仍然保持在玻璃罩以內的範圍裡。

”。很多時候,明知一件事沒有回報,我們也會去做,理由是:“

你很難接觸到新鮮的東西

”於是停步在爛事上,毫無進展,到最後乾脆自暴自棄:“反正已經失敗了,拯救也好不到哪去……”

看不到外界的劇變,殺死了其他的出路,在變化來臨時,只能措手不及。

它們不敢吃不敢喝,甚至不敢躺下。

一再地自暴自棄,只會讓人陷入更焦慮的情境中。

一個人每出息的七種表現,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你?

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的牛。

期待有人來拯救,就是不接受救命繩在自己手裡的事實……

,要不斷嘗試,不因為一件事的成敗判斷自己是誰。

如果不主動地做出任何改變就行了。人性的弱點能把人的心氣消耗殆盡,卻也應該能讓人在受到刺激後變得清醒:

6、

6、

6、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