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鶴與雞從來不是同類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遊戲2022-02-07
簡介鶴長期立於雞群,雖然經常能讓自己體會到志向、才華上的優越感,但這種優越感會麻醉人,只會讓你越來越衰落

鶴立鶴群什麼意思

遊宇明

一位做畫家的熟人最近非常苦惱。他繪了新作,高興之餘愛在朋友圈裡曬一曬;在美展中獲了獎,會跟周圍的人說一說;他對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較重,再加上沒有固定工作,一家老少的吃喝全靠賣畫,作品輕易不送人……這一切原本正常不過,可有的人就是要說三道四,不是講他“自我感覺良好”“非常自戀”,便是說他“小氣”“摳門”。熟人說:自己真的好苦惱,很想換個環境。

我與這個熟人沒有太深的交往,不太瞭解他交的朋友是些什麼人,但從他遭受的輿論攻擊來看,在其圈子裡,他明顯是鶴立雞群的。所以對熟人想換環境的念頭,我非常贊成。

鶴立於雞群,有時未必是鶴主動的選擇,只是因為某種偶然的機緣兩者恰好遇上了。鶴與雞的世界截然不同,一個志在天空,嚮往無窮的曠遠和靈魂的怡悅;一個滿足於眼前的一點吃食,只要不凍著餓著便覺得功德圓滿。要讓兩者三觀一致,真的很難。一隻鶴,如果有能耐改變一群雞,使之都具備與自己一樣的夢想與格局,當然最好不過;假若你經過種種努力依然毫無進展,此時你需要選擇的便是離開了,至少你得在精神上與之保持距離。我們必須相信:生活永遠存在著詩和遠方,你暫時沒有感覺到,不是因為它們缺了席,而是因為你走的路程還不夠。

一隻鶴勇敢地離開雞群,首先得到解放的是心情。魯迅在廈門大學做教授的時候,所處地域自然風光不錯,每個月拿到的薪金也可觀,但他覺得自己與當時執掌校政的那班人理念不同,討論一個什麼問題經常“雞同鴨講”,精神上很鬱悶,毅然選擇南下廣東;再後來,他在中山大學也不開心,覺得那所學校表面是新潮的,實際上充滿了暮氣,因而選擇定居上海,自由寫作。魯迅後期十年,文字量是前十年的幾倍,所掙的稿費、版稅足以養家,他獲得了一隻鶴應有的尊嚴。

一個人想做成事,基本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時間。雞從來不怕虛度光陰,它們有的是工夫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撥弄是非;而鶴呢,總想將寶貴的精力用到值得追求的事業上,希望在春天及時播下種子,在秋天滿意地收穫金果。一個要消耗你的生命,一個想保衛自己的時間,這種煎熬絕非普通人可以想象。你離開了雞群,做事的效率就會大幅提高。

曾國藩當年說過一句話,叫“師友互相挾持”,什麼意思呢?就是朋友傑出,你在他們身邊,想懶惰都不行。鶴離開雞群,不是要孤立自己,而是要尋找那些同樣富有夢想的鶴。鶴只有立於鶴群中,才能看到同類的品質有多麼高貴、才華有多麼傑出、格局有多麼宏大,從而,讓自己不自覺地向高手靠近。鶴長期立於雞群,雖然經常能讓自己體會到志向、才華上的優越感,但這種優越感會麻醉人,只會讓你越來越衰落;置身於鶴群中,沒了優越感,卻有了始終向前向遠的心性,有了不懼風險的意志。這種心性和意志,可以使你的羽毛變得更加雪白,翅膀變得更加矯健。

鶴要徹底離開雞,關鍵是不能軟弱。做事老是瞻前顧後,走一步要左看看右瞧瞧,統計周圍有多少掌聲多少白眼,一個人永遠也難以闖出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只有看準了勇往直前的人,只有在乎最終的高度而不是現在的舒適的人,才有可能贏得最後的燦爛。

鶴翔於天,雞行於地,它們從來不是同類,也永遠成不了同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