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王安石文集孤本現身拍賣場,背面宋代手跡復原鮮活歷史

由 第一財經 發表于 遊戲2021-10-31
簡介龍舒本的原標目為《王文公文集》,是宋代安徽舒州的官刻本,收錄了王安石的2281篇詩文,全帙一百卷,絕大部分紙背為宋人書簡手劄

臨川王安石在安徽有什麼作品

“宋本太珍貴了。”親眼見到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三卷孤本,《宋人佚簡》研究專家孫繼民感嘆,自己多年來想看真本的心願,總算實現了。

2021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誕辰1000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學研究專家張劍沒想到,新發現的三卷《王文公文集》孤本,能在這個時候浮出水面。

王安石世稱王文公,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學者和文學家,用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的話說,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能夠“廣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人”。

王安石著作等身,但生前從未編撰個人文集。1086年王安石去世後,其門生、長孫和曾孫數次編撰其遺作,從臨川本、龍舒本到杭本,不斷增補或是修正後刊刻。

王安石文集孤本現身拍賣場,背面宋代手跡復原鮮活歷史

龍舒本的原標目為《王文公文集》,是宋代安徽舒州的官刻本,收錄了王安石的2281篇詩文,全帙一百卷,絕大部分紙背為宋人書簡手劄。

《王文公文集》的珍貴在於,從南宋至今從未翻刻,保持了宋版的原貌。目前,全世界所知道的僅有兩部《王文公文集》,都是殘本。一部分殘本為72卷,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另一部分70卷殘本收藏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

11月28日起,新發現的龍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卷17、卷18、卷20將在永樂2020年首拍預展露面,並將於12月2日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現身永樂2020年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永樂文化創始人趙旭認為,這將是中國拍賣史上最重要的古代藝術品之一。而新發現的三卷孤本將如何填補歷史研究的空缺,又如何傳遞出一個鮮活的宋代歷史,是學界最感興趣的。

國寶文獻的傳奇流傳

這幾個月,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柳向春都在研究《王文公文集》。

“刻工完全相同。”拿到三卷孤本,他仔細研究後確認,這確是真品。無論是刻工、品相、留存狀況、蟲蛀狀況,以及劉氏藏印的印文的內容和位置,都跟上海博物館的藏品極為相似。

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湮沒了數百年,直到清光緒年間才現身。民國時期,《王文公文集》在中國境內的數量是76卷。但除了上海博物館館藏,其餘4卷一直下落不明。

柳向春在想,新發現的這三卷究竟是什麼時候流失的,又是什麼時候跟上海博物館藏品分開的?

王安石文集孤本現身拍賣場,背面宋代手跡復原鮮活歷史

1931年前後,民國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曾在《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詳細記錄,希望促成兩部宋版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殘本的合璧。

“傅增湘一直跟當時的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商議,怎麼把這部書印出來。他已經跟日本方面聯絡過了,把日本的殘本拍下來,兩個合璧。可是,照片都拍好了,商議突然就停了。”柳向春猜測,停止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當時已經丟失了一冊。不久之後,劉啟瑞食舊德齋藏本被賣出,合印的事情不了了之,直到三十年後才實現。

“1962年影印的時候,傅增湘的兒子傅忠謨給中華書局的答覆是‘少了一冊’。”柳向春估計,今天新發現的三卷,恰是當年丟失的部分。

劉啟瑞食舊德齋藏《王文公文集》先後轉入南潯、南通等地藏書家手中,1960年代初出現在香港書店,後被旅居香港的書畫收藏大家王南屏收藏。文物鑑別學家徐森玉和國家古代書畫“五人鑑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本來想籌款從王南屏手中購回,無奈十年“文革”動亂,計劃被中斷。

這期間,日本人數次出重金,想從王南屏手中買走《王文公文集》,都被拒絕。王南屏認為,這是國寶,就該回到內地。

改革開放後,王南屏聯絡上海博物館,希望讓國寶“完璧歸趙”。

1985年,王南屏在美國去世,留下遺願,“此卷應該屬於中國,不應流落外人之手”。兩個月後,王南屏夫人將宋版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捐獻給上海博物館,成就一段傳奇。

特殊公文紙上的宋人手跡

對宋代文學研究專家張劍來說,《王文公文集》的珍貴更在於背面隱藏的乾坤。

他端詳著文集的紙背,“正反都是宋代文獻。特別是紙背的宋人佚簡,為公文紙背文獻學增添了寶貴的新資料,以後修訂或補編《全宋文》時,可以酌收進來。”

南宋初期,因紙張稀缺,二次利用舊公文紙張或私人信件刻印詩文蔚然成風。宋代古籍也形成一種特殊形態——公文紙背文獻。

王安石文集孤本現身拍賣場,背面宋代手跡復原鮮活歷史

在宋元明時期,人們常利用官府廢棄的公文件冊賬簿紙背來印刷,或是抄寫古籍。宋史有記載,宋代賣舊紙會被告發。公文紙在古籍印刷上的用途,主要是出於節約的考慮。

2018年曾被華誼兄弟傳媒老總王中軍以2。07億天價拍走的《局事帖》,其背面正是《三國志》刻本。龍舒本《王文公文集》,也是印在宋人書簡和公牘之上的文獻。

1985年,《王文公文集》入藏上海博物館後不久,謝稚柳就建議,將文集背面影印出來,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簡》為名出版。

《宋人佚簡》是舒州知府向汮與八位同僚之間往來的信札與公文,對於學界研究宋代職官制度,是上等史料,其包含了南宋舒州及所屬各縣財政、稅收、酒務等方面的文書。

新現的三卷56頁《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中,涵蓋宋人手札38通49頁、酒物帳3頁,共計52頁。張劍認為,這些官方公函和私函形成互動,正是發現這批公文紙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員顧宏義在卷17第9第10頁發現一封公札,是一條“拼”的內容:“下屬跟上司說:我這個事處理得不好,請求你原諒。‘拼’對相關制度、官場文明、士大夫交遊研究會帶來很大幫助,因為現在往往書信只儲存主幹部分,抬頭和下面都沒有,但其實裡面非常講究。”

《王文公文集》背面的宋人書簡,不但是研究南宋歷史人物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極好的宋人書法作品。

華東師範大學小綠天樓中國古代書畫文獻整理工作室首席專家丁小明認為,以向汮為首的宋代官員,包括鍾世明和鍾彥,其書法都具有大家風範,不亞於市場上廣受追捧的宋代書簡。

“宋代加宋代,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具有複合型的意義。”張劍認為,三卷佚簡可以與已出的《宋人佚簡》一體合觀,相互補充,加深對宋代官場禮儀和社會經濟的認識,為學界研究王安石及宋代歷史提供更多視角,補充史料闕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