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由 花生的書桌 發表于 遊戲2021-06-26
簡介因為人天性懶惰,所以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在用系統1進行思考,比如當看到朋友圈轉發各種資訊的時候,大腦快速地運轉,會不假思索地信以為真,認為NASA說的立掃帚的理論是正確的,於是參與了這場刷屏活動,而不去想其背後真正的原因

我們如何理性吃瓜

最新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沈夢辰被淘汰了,很多網友在彈幕和網路上宣稱因為沈夢辰要去拍戲,所以合約到此為止,因此被淘汰了。

然而,沈夢辰緊接著連發了4條微博,“我想回來”,表達對舞臺的熱愛。

評論區裡,很多網友都表示對謠言信以為真,唯有當事人和粉絲出來澄清,謠言才能被粉碎,甚至更多的時候已經早已被路人信以為真,有口難辯。

這屆網友真的太難帶了,大家習慣性地跟風,輕信各種謠言。真正有多少人能做到“未知全貌,不易評價”呢?

今天,我就來和你聊聊關於跟風這個話題。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一、為什麼人會選擇無腦跟風?

1.自認為聰明,陷入知識的錯覺

《知識的錯覺》一書中指出:“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懂的挺多的,但其實個體對世界的瞭解少的可憐,我們又意識不到這一點,這種對自己認知的偏差稱為知識的錯覺。”

但《認知的錯覺》一書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非常簡單的東西,只要再把問題深入推進一點點,大部分人就會變得無知。

比如我們都知道拉動拉鍊可以把衣服穿上,但只要在進一步提問“拉鍊是如何運作的?”,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來了。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迷之自信,是我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原因之一。

2.天性懶惰的大腦,陷入直覺式快思考

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把人的大腦分成了兩個作業系統:

系統1(直覺式的):系統1運轉的速度很快,大腦經常不用意識控制,稱為快思考;

系統2(理性式的):系統2需要有意識進行,要保持足夠的專注,稱為慢思考。

因為人天性懶惰,所以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在用系統1進行思考,比如當看到朋友圈轉發各種資訊的時候,大腦快速地運轉,會不假思索地信以為真,認為NASA說的立掃帚的理論是正確的,於是參與了這場刷屏活動,而不去想其背後真正的原因。

雖然大多數時候系統1思考就能應付大部分問題,但如果常年懶惰地不去思考,不去用系統2來糾正錯誤的決策和認知,那麼離獨立思考就越來越遠了,快思考的背後,更會給我們的決策帶來許多嚴重的影響。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二、快思考背後,會帶來有什麼後果?

《思考,快與慢》一書指出,在系統1的快思考作用下,通常會給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決策帶來以下幾個弊端:

1.典型性偏好

快思考帶來的第一個弊端就是“典型性偏好”,意思是人們會過度關注典型事件,而忽視了典型背後的機率。

比如當我們遇到各種災難需要愛心人士捐款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有錢的明星就應該捐很多錢,於是當看到低調的明星沒有曬出捐款記錄時,就一頓破口大罵。殊不知,捐款這件事,大部分普通人都可以量力而行地從點滴做起。

2.可得性偏好

快思考帶來的第二個弊端就是“可得性偏好”,是指如果一件事情更容易出現在大腦裡,人們就認為這件事情更容易發生。

比如近幾年馬航發生了幾起事故,於是很多人訂機票的時候看到馬航就會繞開。但如果按照全世界航空公司的事故機率計算,不管你坐哪家航班,遇到故障都是極小的機率事件。

系統1的快思考背後,習慣性地做出直覺判斷,將“容易出現”等同於“機率高”,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多數時候會出現無腦思考的原因了。

3.因果性偏好

快思考帶來的第三個弊端是“因果性偏好”,就是喜歡對事物進行因果關係解釋。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對遇到的事情都要討一個合理的說法,比如掃帚能夠獨自立起來,是因為這一天地心引力最小,比如考試發揮失常,是因為前一天拉肚子了,考試超常發揮,是因為運氣好……

但這些解釋是否合理,需要打一個問號。很多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做出的判斷是沒有科學的依據的,在快思考的系統作用下,往往會生成一個自以為正確的因果解釋。

透過以上三點,我們就能看到快思考的可怕之處,正是因為懶得獨立思考,懶得慢下來去思考,讓我們每天沉浸於轉發各種經不起推敲的謠言,可見,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三、如何做到獨立思考?你需要這3個步驟

1.養成提問的習慣,確認自己對一件事的理解程度

我有個同事,經常打車上下班,有次跟我吐槽說,昨天晚上的車費比平時多出了十幾二十塊錢,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勁,但想想又算了,就沒好意思問司機。

這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總覺得哪裡不對”,“好像沒太懂”,我們總是忽略掉那些我們潛意識裡在意的東西,而錯過了真相。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告訴我們,想要獨立思考,最先要做的就是直視內心的疑問。

很多職場新人,在接受到上級佈置的任務時,為了掩飾自己的不懂,即便很多專業術語沒聽懂、具體該怎麼做也不清楚,也不會去提出疑問,而是埋頭自己瞎琢磨,反而降低了效率和工作質量。

所以說,養成提問的習慣,確認自己對一件事的理解程度,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正確思考。如果連事情都沒梳理清楚就隨意做出決策,那就是耍流氓。

那麼如何進行提問呢?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就是用5W1H法。

5W1H:

who,誰

what,做什麼

when,何時

where,何地

why,為什麼

how,怎麼做

2.多角度看問題,進一步深入思考這件事

在對事情進行了深入理解之後,下一步就是透過多個角度來深入思考這件事。

除了傳統的羅列出一個事情的各種因素來進行多角度看問題以外,《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中提出了

“一人辯證法”

來幫助我們多角度看問題。

在漫畫中,一個人物經常會有“善良的自己”和“邪惡的自己”雙方交戰的畫面,一人辯證法,就是當你提出一個假設時,另一個自己去否定自己的觀點,類似於哲學中的辯證法,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有”A“想法

拿出“反對A想法”的想法與“A”進行對抗

產生”B“的新創意

比如公司想要推出一門關於職場溝通技能的課程,A的立場是不管是職場新人還是中高層管理者,很多人都欠缺這方面的技能,這樣的課程很有市場。那麼就在A的立場之上,列出各種反駁的想法:

不同人群關於溝通的需求不一樣,眾口難調之下很難做專做精

市場上同類型的書籍和文章甚至課程太多了,潛在使用者很容易就能獲取他們問題的解決方案

……

在一次次辯證反駁中,可以逐漸釐清事情,比如在多角度討論中,公司發現可以聚焦使用者群體,只做針對1-3年的職場新人的精品課程,這樣更符合公司現階段的發展和業務。

透過反駁清單,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意見,回過頭再去看,就會發現之前想當然認為的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只有多視角地去思考,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3.建立自我意見,把自己的看法完整地說出來

在辯證思考事情多個角度之後,那就要梳理自己的想法,然後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才是完整的獨立思考的過程。

哈佛大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有以下三個步驟:

①檢查自己對於事情的瞭解程度

②掌握自己對這件事不理解的地方是什麼,然後透過查詢資料來解決“不理解的部分”

③持有自己的意見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中,迴歸理性去獨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諾貝爾經濟學講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的這本《思考,快與慢》。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跟風?重新學會獨立思考,做理智“吃瓜群眾”

思考,快與慢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品

¥

42。8

京東

月銷5087

購買

這本書是卡尼曼行為經濟學的經典著作,改變思考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做出決策。不做那個輕易跟風的“吃瓜群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