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由 方芳談歷史 發表于 遊戲2023-02-05
簡介而秦始皇嬴政,他的政治生命開始的時間,是他從趙國回到秦國,並被立為太子時就已經開始了,至於劉邦,則是從他帶著百十號人攻打沛縣時,才算是開始了他的政治生命

紫禁城警衛值房叫什麼

簡而言之,就是二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不一樣。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秦始皇嬴政,出生於公元前

259年,而漢高祖劉邦,則出生於公元前256年,單從出生日期上來看的話,秦始皇比劉邦也就大了三歲而已。

三歲的年齡差,毫無疑問這是屬於同時代的人。

但實際上,在我們提到這二人時,往往都會在潛意識中認為他們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並且還相隔甚遠。

為什麼會有這種

“秦始皇和劉邦不在一個時代”的錯覺呢?

其實這個問題,原因並不複雜,綜合來講,大致有三個因素,造成了我們大多數人普遍存在這種錯覺。

首先,登上歷史舞臺一早一晚。

舉個例子,我們在瞭解一個著名的運動員時,一般都是從他踏足於運動事業開始瞭解,然後截止到他因年齡或者其他原因,而最終退出運動事業。

從他踏足,到他退出,這就是運動員的運動生涯。

而在他踏足運動生涯之前,以及他退役之後的人生,我們也許也會進行了解,但只是片面的、粗略的,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在他運動生涯期間。

比如他在哪裡參加了什麼比賽,第一次獲得冠軍是什麼時候等等。

同樣的道理,對於秦始皇也好,劉邦也罷,我們可以稱之為

“政治家”或者是“政治人物”,而我們對他們的瞭解,更多的是集中在他參與並投入到政治之中開始的。

換而言之,就是從他們的政治生命開始的時候開始瞭解的。

而秦始皇嬴政,他的政治生命開始的時間,是他從趙國回到秦國,並被立為太子時就已經開始了,至於劉邦,則是從他帶著百十號人攻打沛縣時,才算是開始了他的政治生命。

而他們在此之前的人生,我們即便是瞭解,也只是一個粗略的大概印象。

之所以這麼說,我們可以去看看二人在同樣的時間,都各自在做什麼。

公元前

251年,嬴政剛滿九歲,這一年秦昭襄王病逝,安國君嬴柱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同時,嬴政的父親子楚(即秦異人),由於提前走了華陽夫人(秦孝文王王后)的路子,因此被立為秦國太子。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而同樣是這一年,六歲的劉邦,還在沛縣家中玩泥巴。

到了次年,也就是公元前

250年,秦孝文王病逝,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而嬴政,則在這一年被立為太子。

這麼一來,嬴政從這一年開始,就算是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

而這一年七歲的劉邦,依舊還沛縣家裡玩泥巴,也許還讀了書,但不管幹什麼,總之歷史舞臺上還沒他這號人物。

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

247年,秦莊襄王病逝,嬴政繼位為秦王,這就意味著,歷史舞臺上,已經正式有了嬴政的一席之地。

這一年,他

13歲,而比他小三歲的劉邦,依舊還在沛縣默默無聞。

之後,嬴政

16歲那年(公元前244年),秦國伐魏、攻趙,18歲那年(公元前242年),秦國擊敗魏國,初置東郡。

到了嬴政

19歲時(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燕五國合縱伐秦,五國組成聯軍,由趙將龐煖指揮攻秦,但最終,被秦國集中兵力擊敗,聯軍退走。

當然,這期間嬴政雖說尚未親政,但畢竟他是秦王,而同時期的劉邦,還在家中挨劉太公的訓,被老爹斥責為

“不事生產”。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再之後,即公元前

238年,嬴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正式親政,同時,秦王宮爆發嫪毐叛亂,最終,嬴政發兵,誅殺了禍亂後宮的嫪毐,將其車裂。

這一年,嬴政

22歲,次年,嬴政又下令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將其放逐到巴蜀,最終呂不韋自盡,此時,嬴政23歲。

而這時期的劉邦,除了在村子裡跟曹寡婦不清不楚外,就是整日無所事事,到處瞎轉悠。

在誅殺了嫪毐,逼迫呂不韋自盡後,嬴政在李斯等人

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

”的建議下,開始著手進行統一六國之戰。

30歲(公元前230年),滅韓國,32歲(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大夫們北逃到代,35歲(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魏國都城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國亡。

而在公元前

225年時,32歲的劉邦,剛結束和張耳遊歷(其實就是到處混吃混喝),返回了家鄉沛縣。

到了公元前

223年,37歲的嬴政派大將王翦大破楚軍,並俘虜楚王負芻,同時在楚舊郡設立泗水郡,同樣是這一年,34歲的劉邦,經過考核,當上了泗水的亭長。

上任之後,劉邦戲弄縣廷官吏,又喜歡喝酒,愛好美色,總之就是混一天是一天,而與此同時,嬴政正加快統一步伐。

最終,在公元前

221年,嬴政統一六國戰爭結束,並在這一年,自稱“始皇帝”,推行郡縣制等多個政策。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而劉邦,則在某次去咸陽遞送服役之人時,看到嬴政出巡的儀仗,嘆息道:

“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到了秦始皇

40歲,開始出巡各地,修築秦直道,而劉邦依然是個泗水亭長,期間在公元前217年,40歲的劉邦與呂雉成婚。

公元前

210年,50歲的嬴政病逝沙丘,而這一年,47歲劉邦還是泗水亭長。

直到次年,

48歲的劉邦才因為放跑了囚犯,不得已開始跑路,之後在蕭何、曹參等人的邀請下,正式開始起事,最終打下沛縣,成為沛公。

由此,屬於劉邦的時代方才到來。

從上述二人的經歷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在

13歲時,就已經是一國之君,而當時的劉邦,只不過是一個在鄉下玩泥巴的孩子。

也就是說,二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相差太遠。

如果把真正登上歷史舞臺之前的時間,算作是他們政治生命開始時間的話,那麼,秦始皇的政治生命,要早於

40多歲才起兵的劉邦足足三十多年。

其實說的更簡單點,就是二人一個成名太早,而另一個則成名太晚,而這,便是兩者雖說僅差三歲,但卻感覺不是一個時代人錯覺的原因所在。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其次,秦朝給人一種國祚很長的假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朝的歷史似乎十分悠久,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印象是存有一定問題的。

秦這個政權的歷史,確實非常悠久,最早的時候,還得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秦人的老祖先造父,因為幫助周穆王平定了叛亂,因此便被封在趙地,造父的後人非子,則是由於幫周王室牧馬有功,被賜姓嬴,並獲封秦地。

而秦非子,便是秦國的始封君。

自此之後,秦國一脈相承,前後出現了

35位國君(不包含嬴政),所謂“奮六世之餘烈”,其中提到的秦國君主,就包含在這35位之中。

而這

35位國君,時間跨度長達近七百年(從秦非子被封至嬴政滅掉六國)。

正是因為時間跨度如此之長,很多人提到秦國,都會覺得其歷史悠久,並且,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也頻頻出境,更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傳承已久的古老政權。

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國曆史悠久不假,但截止到嬴政滅掉六國,並自稱始皇帝之前,秦國只能算是一個諸侯國政權。

真正能被稱作秦朝的時間,得從嬴政自稱始皇帝算起,也就是從公元前

221年算起。

所以,要是問秦朝是從哪一年開始的,準確答案就是公元前

221年,在此之前,不能稱之為秦朝,只能叫做秦國。

而在秦朝正式建立後,到其宣告滅亡,又有多少年呢?

準確答案是隻有

14年,即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開始,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持玉璽獻於劉邦結束。

但雖說只有

14年,卻往往給人一種錯覺,似乎秦朝的歷史也很長。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覺呢?實際上,這是我們現代教科書造成的,或者說,是我們所接受的歷史教育方式造成的。

我們現代的大部分人學習歷史,一般都是在學校裡,聽老師拿著歷史教科書來學習,而現代的歷史教科書,普遍採取的是重點時期和重點人物加強論述的方式。

啥意思呢?就是說,對於在歷史上影響力較大的時期,以及人物,一般都會著重介紹和描寫。

而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自然是重點中的重點,作為秦朝的開創者秦始皇嬴政,更是如此。

所以,我們就在歷史教科書中看到,關於秦朝的內容,以及關於秦始皇的內容佔比極大。

比如需要講秦始皇如何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還需要將他統一天下後頒佈的各種制度,比如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之類。

此外還有,秦始皇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實行郡縣制的,以及他為了抵禦遊牧民族,修築長城的舉措。

講完這些,他出巡全國是不是也要講,而既然講到出巡全國,肯定也需要講他最後病逝沙丘,他的兒子胡亥以及趙高等人是如何篡位的等等。

這種重點時期、重點人物的著重講述方式,有助於我們對歷史大事件的瞭解,也能讓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對於古代歷史的脈絡進行大致瞭解,而這也是我們不少國人都比較熟悉歷史的原因之一。

但如此一來,秦始皇是講的十分清楚了,但大量的著重介紹,就給人一種錯覺,好像秦朝很長的樣子。

但實際上,從秦始皇嬴政自稱始皇帝,到他病逝沙丘,只有短短的

12年時間(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

而在此期間,前文也已經提到,劉邦尚未真正登上歷史舞臺,而等他名揚天下之際,秦朝都已經沒了。

加上劉邦又開創了新的王朝漢朝,稱得上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因此,就讓很多人提及二人時,產生一種強烈的

“斷代感”。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還有,從秦始皇病逝之後,到劉邦建立漢朝之前,中間涉及到的人和事太多。

秦始皇病逝沙丘之後,單是秦朝內部,就發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就是秦二世胡亥的上位過程,他連同李斯、趙高,以瞞天過海的方式,最終奪取皇位,並且,還假傳詔書,逼死公子扶蘇,囚禁大將蒙恬。

再之後,為了加強統治,胡亥聽信趙高之言,殘害手足、加害大臣,另外還有趙高專權,在朝堂上

“指鹿為馬”,胡作非為等。

到了後來,百姓不甘壓迫,又爆發了大澤鄉起義,乃至到胡亥被趙高派人殺害,而看似大事情一樁接著一樁,但實際上滿打滿算,胡亥從沙丘之變中出場,到其被殺,前後也就三年的時間。

等到胡亥死了,秦朝內部依舊沒有消停,趙高自立不成,只得將子嬰扶上位,而子嬰為了不受制於趙高,便設計將其誅殺,這也是一樁大事。

誅殺趙高之後,秦朝已經瀕臨崩潰,最終,在劉邦攻入咸陽後,子嬰攜帶玉璽、兵符等物,親自到劉邦軍前投降。

至此,秦朝才算是正式滅亡,而子嬰在位的時間,看起來不短,但實際上只有四十六天。

除了秦朝內部發生了一樁接一樁的大事件外,秦朝外部,同樣也上演著影響歷史程序的各種大事。

比如,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以及在大澤鄉起義的同時,原六國貴族紛紛蠢蠢欲動,加上秦軍四處平定叛亂,總之極為熱鬧。

而這紛亂複雜,且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時局,同樣讓人會有時間漫長的錯覺。

此外,更重要的,也是秦末之後的重頭戲

“楚漢相爭”,即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更是歷史大事件中的重中之重。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項羽的起步,稱雄,以及分封諸侯,還有劉邦的發跡,得勢以及與項羽決裂,到後來雙方大打出手,這些都是佔據大量篇幅,並且需要詳細介紹和了解的事件。

況且,這裡面還有許多到現在都讓人耳熟能詳的典故,自然也會讓人覺得,這個階段的時間跨度很長。

不僅如此,劉邦這一陣營中,有不少在歷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將,如韓信、張良、蕭何等等,他們的人生軌跡、追隨劉邦的過程,以及在追隨之後所建立的功勳,都算是歷史熱點事件的範疇之內。

而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你能說跳過去這些人不學習嗎?如果跳過去,那麼就會對這段歷史的掌握有缺項,但如果學習了,則會在感覺這一段歷史波瀾壯闊的同時,產生時間跨度較長的錯覺。

畢竟,涉及到的人、事,實在是太多了。

這麼一來的話,等到劉邦擊敗項羽,並正式登基稱帝,建立漢朝的時候,則會讓人有了一種

“終於結束了,一切又重新開始”的感覺。

而這個時候,再回頭去看秦始皇嬴政,就覺得他和劉邦,彷彿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其實說白了,這種感覺就是前文提到的“斷代感”,類似的感覺不僅在秦始皇和嬴政身上有,包括後世的唐朝和宋朝之間同樣存在,甚至還更強烈,但自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中間也就相隔了五十多年的時間而已。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強烈的斷代感,第一是因為秦始皇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要比劉邦早很多,第二則是從秦始皇稱帝到劉邦稱帝之間,發生的重點大事件太多,出場的人物也一個接一個,所以,自然就有了斷代感。

推薦文章

  • 哈哈!啥都能共享啊!

    友唱共享KTV七、共享書店前幾天,從網上看到了好多共享類的東西,方便了我們讀書,改變了我們平時用電子裝置讀書的侷限,但是畢竟剛投入,我覺得它要是想發展,還是很困難的...

  • 七十年代:那些不著調的童年

    可能是勁兒小的緣故,我不能像大個子同學那樣,能拽下粗的樹枝兒,他們扒下樹皮筒兒,然後把光溜溜的白棍兒推回筒兒裡,蘸了水,放在嘴邊一邊吹一邊上下抽拉,於是“滋遛滋遛”的聲音就出來了,比鳥兒的叫聲還婉轉,滿街筒子都是這種“滋遛滋遛”的聲音,這聲...

  • 有著高倉健的冷峻卻擅長演爛仔,這一次劉青雲的演技又炸了

    有著高倉健的冷峻卻擅長演爛仔,這一次劉青雲的演技又炸了在娛樂圈打拼了多年後,1994年,他在爾冬升執導的愛情電影《新不了情》中扮演懷才不遇的音樂人阿杰,愛上了袁詠儀飾演的患有骨癌的女孩阿敏,這場註定悲劇的戀愛感動了很多觀眾,劉青雲也獲得了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