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遊戲2022-11-21
簡介▲“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第三站活動走進張壁古堡為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對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瞭解,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在百姓中生根發芽,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山西晚報社聯手策劃推出“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活動,透過非遺傳承人走進景區、

古代米麵價值多少

本文轉自:山西晚報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晚報社

“非遺在身邊 文化共傳承”活動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赴非遺之約,享非遺之美。7月26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山西晚報社承辦的“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第三站活動走進晉中市介休張壁古堡。活動以“線下體驗+線上直播”的方式展開,豐富的非遺實物、花樣的非遺體驗、精彩的非遺展演,吸引線上線下游客圍觀。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第三站活動走進張壁古堡

為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對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瞭解,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在百姓中生根發芽,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山西晚報社聯手策劃推出“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活動,透過非遺傳承人走進景區、社群,以全媒體探訪的形式,帶大家欣賞非遺文創、觀看非遺技藝、品嚐非遺味道,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遺的精彩。第三站活動由山西凱嘉張壁古堡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協辦。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張壁古堡主街

介休市是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壁古堡位於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目前,景區成功申報了鄉射禮、龍鳳凳、紅拂袖劍三項縣級非遺,並引入圍棋、琉璃燒製技藝、形意拳、幹調秧歌、皮影木偶、馮氏麵人、魏氏打鐵、介休花饃、洪山全料香等多項非遺優秀專案。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兩位導遊在琉璃碑前直播

從繁華街區到美麗鄉村,再到傳統古村落,隨著“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活動腳步越走越遠,百姓和山西非遺的距離越來越近。鄉射禮、木偶、皮影、紅拂袖劍、龍鳳凳、麵塑……一場場非遺展演、一件件非遺實物、一個個非遺故事,拉近遊人和山西非遺之間的距離。活動當天,山西金牌導遊王瑾、張壁古堡金牌導遊劉順吉還透過聯袂搭檔、線上直播的形式,帶廣大網友感受了這場來自古村落的非遺盛宴,利用新媒體為非遺的傳播與傳承賦能。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山西金牌導遊王瑾在直播間介紹鄉射禮

近年來,張壁古堡加大了文物保護和非遺“活化”的力度,努力尋找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線點,力求讓非遺真正從歷史裡走出來,在生活中活下去、火起來。景區打造了琉璃文化展廳、張壁古堡少林禪弓院、張壁棋院、形意拳家、齊雲社、幹調秧歌傳習所等非遺文化主題院落,並將非遺文化延伸至研學課程中,設定古法造紙、拓碑、扎染、琉璃上釉等研學課程,開展少林禪弓走進校園、圖書館等活動,給遊客營造了從初識到了解再到傳承的非遺文化體驗氛圍。

在張壁古堡景區,山西非遺傳承正在年輕化,非遺“後浪”成為傳承的主心骨,鄉射禮、紅拂袖劍等古老的非遺專案擁有一批年輕的“接棒人”,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他們從老一輩手中薪火相傳,成為了非遺的愛好者、傳承者、守護者;山西非遺產品也正在年輕化,古老的非遺技藝透過升級改良、創意設計,擁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市場,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非遺產品正活在當下,融入人們的現代生活。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山西晚報8月1日頭版報道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山西晚報8月1日08-09版報道

探訪:

互動交流中

體味山西非遺活態傳承

7月26日,“非遺在身邊文化共傳承”第三站活動中,透過與非遺傳承人互動交流,大家感受著張壁古堡非遺的時代活力,體味著山西非遺在張壁古堡的活態傳承。

鄉射禮:

彎弓搭箭 弘揚傳統禮儀文化

“咚、咚、咚!”伴隨著韻律清晰的鼓點,一對身著傳統服飾的表演者緩步走來,手持傳統弓箭,立於木瓦之下,行禮、握弓、搭箭……正中靶心!這是張壁古堡的非遺傳承專案——鄉射禮。

禮射,顧名思義,是帶有傳統禮儀文化的射箭技藝。據鄉射禮傳承人陳立群介紹,周王時,射箭與禮、樂、御、書、數並列為“六藝”,是古代成年男子必備的技能,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常要請客人射箭,射箭成為古禮之一。而張壁古堡鄉射禮,就是對起源於西周的禮射文化的保留和傳承,根據介休本地在文廟東北開展射圃、教民習射的歷史,參考《儀禮·鄉射禮》《禮記·射義》《介休縣誌》等諸多典籍,整理形成了完整的鄉射禮,包含服裝、禮儀、儀式、器樂等諸多方面。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鄉射禮傳承人

陳立群邀請山西金牌導遊王瑾現場體驗鄉射禮

活動現場,陳立群還邀請金牌導遊現場體驗,除了技術的穩定和熟練,更重要的是心緒寧靜,注意力貫注於箭靶,射出每一箭。“希望透過鄉射禮的恢復與重現,再現介休人習射風貌,不僅體現當地人文風采,更重要的是弘揚傳統禮儀文化,體現鄉射禮在端正明禮方面的積極作用。”陳立群說道。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鄉射禮傳承人陳立群為直播間網友介紹鄉射禮

目前,張壁古堡鄉射禮已經傳承三代,陳立群、武春萍、賈曉敏、賈江、羅建忠等人為主要傳承群體。除此之外,如今的張壁古堡鄉射禮,早已走進了小學、圖書館,開設公益課堂,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體驗了這項傳統技藝的魅力,更有來自山西大學的多名大學生、研究生參與鄉射禮的系統學習。作為山西知名景區,張壁古堡充滿神秘色彩和中華傳統文化氣息,鄉射禮就是張壁古堡在傳統文化方面的重要體現,開拓了傳統文化景區、體育競技專案、傳統表演專案的多元結合。

龍鳳凳:

攻守兼備 傳承民間武術套路

一長一短,一開一合,強身健體方便至極;一攔一架、一撞一擊,奪敵兵器不在話下……如果不是親眼見到,一般人恐怕很難想象,兩張板凳也能演繹出獨具魅力的武術套路。在張壁古堡少林禪弓院內,朗發強就靠一對長短不一的板凳贏得了滿堂喝彩。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龍鳳凳表演

據傳承人朗發強介紹,他所練習的這套武術名為“龍鳳凳”,該功法以一長一短的兩張板凳為武器,具有攻守兼備、靈活多變等特點,這套“凳”法傳到他,已經是第四代了。只見朗發強左、右手各持長短兩張板凳,以掄、砸、掃為主,配以跳、躍、躥,一套“凳”法行雲流水,這完整的武術套路,既有少林武術的雄渾精神,又有民間拳術的風格特色。

為何會用板凳作為武器?據瞭解,張壁前身為古軍堡,村民普遍尚武,常與來此訪問的少林寺僧侶交流武藝,逐漸形成一套獨有的武術套路,後將該套路與生活器具相結合,逐漸形成了龍鳳凳武術套路,是張壁古堡特有的地理環境、軍事地位、民風民俗相互作用下的產物,傳承悠久,極具當地特色。

紅拂袖劍:

剛柔並濟 巾幗也有英雄姿

左手握拳,右手持劍。前一刻衣袂飄飄,女子彷彿在起舞;下一秒劍鋒出鞘,颯爽英姿令人讚歎。剛柔並濟的紅拂袖劍是張壁古堡景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020年10月,紅拂袖劍成功申報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申請晉中市級非遺。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28歲的傳承人武春萍展示紅拂袖劍

紅拂袖劍是基於唐傳奇中的紅拂夜奔故事,介休民間流傳的紅拂女、李靖的故事,融合唐初及唐以來的劍術套路而形成的一套短劍武術套路,由民國武術大家顧麗生創編傳播。因介休張壁的地理位置與紅拂夜奔的故事路線相符合,由釋常慈法師傳入並將之在張壁古堡傳播傳承。

古老的非遺遇上年輕的傳承人,傳統的專案綻放出青春的光彩。當日向大家展示紅拂袖劍的是該專案第四代主要傳承人武春萍。今年28歲的她,從2018年開始習武,2020年正式接觸紅拂袖劍,“紅拂袖劍共31式,攻防一體,剛柔並濟,步法轉換靈活多變,招式包含劈、挑、扎、刺、劃等,騰挪魚躍,實戰作用明顯。同時,有利於強身健體,增強自我防護意識。”身著傳統服飾的武春萍將整套動作演繹得行雲流水般舒暢,在古色古香的廊亭下,更添幾分韻味。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武春萍為直播間網友介紹紅拂袖劍

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紅拂袖劍已傳承四代,一代顧麗生,二代劉德榮,三代釋常慈,四代袁國鴻、武春萍、劉瑾、喬佳麗、宋曉婷、張曉羽等人。因其實用性較強,紅拂袖劍不僅有脈絡清晰的傳承,還有不斷加入的愛好者,張壁古堡旅遊公司有10餘名女員工在工作之餘在此進行修習。

馮氏麵人:

技藝精湛 美麗非遺在指尖傳承

揉、捏、搓、刮、刻……一雙巧手上下翻飛,各種人物、場景漸漸成型,尤其人物的表情被刻畫得無比精準,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栩栩如生,技藝之精湛令圍觀的遊客為之讚歎,“泥巴復活啦!捏得真像!”在張壁古堡土貨鋪馮氏麵人館內,馮氏麵人傳承人、國家高階工藝美術師馮樹生將傳統麵塑進行改良和拓展,製作出諸多極富韻味的肖像泥塑作品。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馮氏麵人傳承人、國家高階工藝美術師馮樹生正在精雕細琢

早年從事工人工作的馮樹生因自幼酷愛麵人傳統技藝,工作之餘不斷向老藝人求教,學習麵塑,熱情與執著使他走上了麵塑藝術道路。馮樹生透過收集整理民間麵塑技藝,結合自身創作特點形成馮氏麵塑,馮氏麵人傳統技藝於2018年6月成功申報成為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更好地讓傳統技藝“活”在市場,貼近民眾,近幾年,馮樹生基於傳統的麵塑製作工藝,開始傳統泥塑、軟陶泥塑等文創產品的研發。今年6月,馮樹生將自己的工坊搬到了張壁古堡,透過與遊客的接觸,馮樹生產生了更多的創作靈感,他發現,為觀光遊客量身定製的肖像泥塑廣受市場歡迎。憑藉麵塑的紮實功底,馮樹生製作泥塑更是信手捏來,能迅速抓住人物的神形,一個普通的肖像泥塑,他用40多分鐘即可完成,而精細的肖像泥塑,也僅僅需要四五個小時。此外,在馮樹生的工坊內,琳琅滿目的軟陶泥塑作品更是吸引了諸多小朋友,方寸之間,冰墩墩、孫悟空、愛莎公主等IP形象在他的手下鮮活展現。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馮樹生的工坊內,軟陶泥塑作品深受遊人喜歡

傳承非遺,不僅要走到市場中去,還要到人們的生活中去。馮樹生表示,除了常態化地走進校園進行非遺技藝傳授外,他正在考慮結合景區工坊的優勢,研發出一些有特色的麵塑、泥塑主題研學課程,讓傳統手藝在年輕一代中得到傳承和發展。

琉璃燒製:

工序複雜 “琉”光溢彩貼近百姓生活

琉璃殿頂、琉璃照壁、琉璃瓦片、琉璃擺件、琉璃牆掛、琉璃茶壺、琉璃水杯……遊走在張壁古堡內,就彷彿是在逛一座琉璃藝術博物館,處處都有琉璃驚豔的存在,色澤豔麗、光亮瑩潤的琉璃將張壁古堡這座古村落裝點成一個“琉”光溢彩的世界。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融入一磚一瓦的琉璃

介休素有“琉璃藝術之鄉”的美稱,琉璃燒製技藝可追溯到唐代,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張壁古堡建築琉璃構件大多燒製於明萬曆年間,是介休琉璃藝術的巔峰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空王行祠正殿琉璃殿頂和孔雀藍琉璃碑最具代表。2008年,介休琉璃燒製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琉璃殿頂

如今,張壁古堡景區引進琉璃燒製技藝,遊客可現場參觀琉璃製作過程,並可體驗拉坯、脫模、塑形、上釉等環節。張壁古堡琉璃製作工坊相關負責人趙昌勁表示,介休琉璃的原材料主要使用當地陶土,把陶土塑形燒製後上釉,進行二次燒製,琉璃製作有十幾道複雜工序,選泥、製作坯體、高溫素燒,每一步都需要精準拿捏,只有經過數個月的仔細打磨,方能製成精美絕倫的琉璃製品。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二郎廟琉璃展廳內各種琉璃器物,美不勝收

來到張壁古堡,大家不僅可以在琉璃製作工坊參觀琉璃燒製技藝,還可以前往二郎廟琉璃展廳欣賞各種琉璃器物,美不勝收。而且,為了讓琉璃燒製技藝融入遊客旅途的每個環節,張壁古堡景區還特別以琉璃元素打造了吉祥齋素食餐廳,在這裡,門飾、牆飾、花盆、桌子、凳子、茶具、碗、杯等全部用琉璃打造,就連洗手的水龍頭都是精美的琉璃製品。

近年來,張壁古堡所屬的凱嘉集團緊緊圍繞琉璃品牌做大做強,在力求融入現代設計的同時採用傳統的配色和燒製手法,使其以親民和大眾的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逐步向家居設計、桌面擺(掛)件、藝術品觀賞等領域擴充套件,更貼近現代生活,符合市場對於文化創意禮品的需求和定位。

孝義皮影與木偶戲:

劇目豐富 拓展研學遊產品內涵

傳承非遺技藝,弘揚傳統文化,沒有地域之分。除了當地的非遺專案,張壁古堡還從孝義請來了國家級非遺專案——孝義皮影和木偶戲,既豐富了景區的文化專案,拓展了研學遊產品內涵,又肩負起傳播非遺文化的責任。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遊人圍觀孝義木偶戲表演

2017年,張壁古堡設立了齊雲社皮影木偶院,邀請孝義皮影藝人劉金利老師前來為文化助陣。劉金利老師受到馮棟兒、那鵬飛、楊玉珍等師傅的親傳,2018年入選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皮影和木偶劇特別受遊客喜愛,尤其是親子出遊的家庭,每每在表演結束後,小朋友們都強烈要求到臺上體驗一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在這展示與體驗之間潛移默化地傳給了下一代。”當日展示皮影表演技藝的郭海成是劉金利的徒弟,劉金利老師因為身體原因暫時休養,目前齊雲社的日常演出全部由郭海成和他的團隊擔綱。

木偶戲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傀儡戲,起源於三國時期的木偶雜技表演。隋代開始用木偶表演故事,20世紀後,木偶戲的演出形式逐漸豐富,劇目也不斷增加。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山西金牌導遊王瑾體驗孝義皮影戲表演

孝義皮影是我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起源於戰國,是我國最早的皮影戲之一。其劇目豐富、題材廣泛,極具學術價值。孝義皮影現為該景區研學專案之一。

期待:

特色麵食甩旦旦

數百年曆史正在申遺

在張壁古堡,除了眾多的非遺專案,還有一種麵食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其名為“甩旦旦”。

這是一道在張壁村流傳了數百年的麵食,也是當地獨有的一道美味。

製作時把菠菜等蔬菜榨汁,摻入白麵和好,再把玉米麵和好,用白麵麵糰包住玉米麵團,擀成半釐米厚的面片,切成約半釐米寬的麵條,再橫切成正方形的小丁,放到深些的面盆中,順時針用力勻速甩動,漸漸地,面丁就被甩成了圓圓的小球,宛如一顆顆圓鼓鼓的“蛋”。這些圓蛋蛋下鍋煮熟,佐以香菇肉末、西紅杮滷汁等調味,味道絕佳。筋道的一粒粒“蛋蛋”在唇齒之間綻放出玉米和小麥的清香,吃一次,就難忘。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特色麵食甩旦旦

“因為甩旦旦製作工序繁複,製作時間長,很多人嫌麻煩,不願意再去做。為了讓這道老祖先傳給我們的美食繼續傳播出去,我們開發了速食版的‘甩旦旦’。”在主街的土貨鋪裡,張壁古堡景區宣傳部部長黃康健拿起一杯沖泡型的“奶茶”介紹道,“這個杯子裡裝的可不是奶茶,而是我們正在申請縣級非遺專案的‘甩旦旦’。”

老手藝遇上新匠人,山西非遺綻放千年古堡!

兩位導遊為直播間網友介紹

速食版甩旦旦

開啟這個塑封的杯子,裡面有兩個小小的食品密封袋,一個裝著炒麵,一個裝著“蛋蛋”,二者一起放入杯中,倒入開水。大約8分鐘後,一杯香香甜甜的速食版“甩旦旦”就可以品嚐了,炒麵軟糯,蛋蛋酥脆,“這款改良版的‘甩旦旦’,其實是咱山西傳統美食油茶和‘甩旦旦’的結合。既方便快捷,又美味健康,一次吃到兩種山西美食,佐餐或者當作下午茶都不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