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藍洞商業」「孤勇者」雷軍

由 藍洞商業 發表于 遊戲2022-10-18
簡介按雷軍的說法,小米造車制定了全棧自研演算法的技術佈局戰略,覆蓋感知預測、高精定位、決策規劃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領域,自建全自研資料閉環系統,高效驅動核心演算法及產品功能迭代

qq上面出現藍條怎麼去掉

「藍洞商業」「孤勇者」雷軍

即便小米已經進入《財富》世界500強,雷軍自己成為受人追捧的企業家,但錯失與落伍依然是他內心深處的傷痛與陰影,一經觸及便波瀾驟起。

撰文|藍洞商業 郭朝飛

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雷軍有意無意間扮演著「孤勇者」的角色。

從金山到卓越,再到小米,雷軍不僅不是無往不勝,還有點屢敗屢戰的意味和勁頭。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遭遇了「產品失敗、業務崩盤、公司差點關門」的困境,融資失敗賣掉卓越網對他又是一次「重創」,小米經歷了初期的快速增長之後,也迅速跌入過低谷。

作為掌舵人,面對一次次挑戰與危機時,雷軍和平常人一樣的焦慮、痛苦與不眠,而後還得孤勇前行。

在2022年8月的年度演講中,他公開分享了自己挫折與迷茫。這已經是他第三年舉辦年度演講,同時還推出一本名為《小米創業思考》的書,小米將之形容為雷軍首部商業思考著作。僅僅在兩年前,他在第一次年度演講中,才釋出了小米的官方傳記《一往無前》。

當下,更多企業家選擇低調與謹慎,雷軍與小米的高調就顯得另類而難得。

原本,雷軍已經在考慮退休的事了,「或者不需要這麼忙,也不需要這麼累,我當時都有很明確的計劃時間表,然後怎麼推。」最近,雷軍在央視網《雲頂對話》欄目中回憶說。

2021年1月15日,小米被美國列入DoD(涉軍企業)清單之後,一位董事建議雷軍和小米研究一下網際網路造車。一開始雷軍內心是抗拒的,但他還是組建籌備組,拜訪車廠,與汽車行業的人士進行交流,他本來試圖透過調研說服董事會不造車,但75天之後,他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小米要造車。

雷軍再次被綁上戰車,他說這是其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專案。未來十年,小米將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面對一眾新造車勢力,小米是後來者,雷軍卻聲稱目標是2024年進入第一陣營。顯然,雷軍無法低調。

後來者的手段

今年8月,雷軍披露了過去500多天小米造車的進展情況,他在影片中展示了測試車輛無保護場景自動掉頭、事故車輛自動繞行、自動泊車入位+機械臂自動充電等行泊車場景。

按雷軍的說法,小米造車制定了全棧自研演算法的技術佈局戰略,覆蓋感知預測、高精定位、決策規劃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領域,自建全自研資料閉環系統,高效驅動核心演算法及產品功能迭代。

「藍洞商業」「孤勇者」雷軍

作為造車的後來者,投資產業鏈是小米與雷軍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自動駕駛領域,小米首期規劃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組成超過500人的團隊,涵蓋自動駕駛硬體、感知規控演算法、高精定位等。

其中,2021年8月,小米以5億元的價格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該公司成立於2017 年。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小米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葉航軍接受《晚點 Auto》採訪時解釋,他與小米投資部一起看了很多自動駕駛創業團隊,深動科技在核心演算法上有比較好的積累,有量產的經驗,約一個月時間即完成收購。

此外,小米內部還有多個部門與造車公司進行協同,包括人工智慧實驗室、小愛團隊、手機相機部等。

另據雷軍透露,小米投資了大量自動駕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涉及晶片、感測器等核心部件,相關投資總金額近20億元。

據國金證券統計,僅截止到2021年9月底,小米投資佈局有關智慧汽車領域企業就有62家,其中智慧駕駛佈局17家企業,智慧電動佈局13家企業,智慧座艙佈局6家企業,其中有22家企業是2021年新增投資。

最近,小米汽車的更多元器件被披露出來。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小米的第一款車已確定鐳射雷達供應商為禾賽科技,具體鐳射雷達配置是以1顆禾賽混合固態雷達AT128為主雷達,以數顆禾賽全固態雷達作為補盲雷達。

早在去年,小米就投資了禾賽科技。

36氪在報道中提到,小米汽車的動力電池敲定了兩家主力供應商,分別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此外,智慧駕駛計算平臺也明確了合作伙伴,同樣是按照高低兩款配置,小米汽車在高配車型上會採用英偉達Orin晶片,由德賽西威提供域控制器,而在低配車上,將採用大陸集團的域控制器產品。

第一期小米將投入超過1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在全國進行研發驗證,2024年小米汽車將被推向市場。

無論是與蔚來、小鵬、理想等玩家相比,還是相較華為、百度,小米造車都是一個後來者。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雷軍都很抗拒造車。

一方面,小米在手機領域剛剛調整過來,要面對激烈的競爭,一家公司的資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汽車比手機更復雜,需要大投入,很容易深陷其中。

「白天我都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幹的理由。」雷軍坦承。但讓他下定決心的是,經過反覆調研,他認為智慧電動汽車原來成了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如果不幹就落伍了。因此,要跟著風口走,不然人才會跑光的。

作為好友與對手,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認為,造車對於全新的、沒有基礎的公司肯定更難,一是因為競爭更激烈了,二是時間有限。但大公司還有一波機會,如果原來有技術積累,就會好很多。他一開始就建議雷軍造車。

這一次,雷軍賭上了自己的所有聲譽。

傷痛與陰影

對於錯失風口,雷軍有切膚之痛。

雷軍第一次感覺自己落伍是在1999年,彼時作為金山總經理,他帶領團隊研發新的辦公軟體,正對抗微軟和Office。

三年前的1996年,26歲的雷軍成為北京金山的總經理,每當發工資的時候就是他最難熬的時候。雷軍印象很深,最慘的時候賬上只有十幾萬元,下個月可能就發不出工資了。有人絕望而離開,雷軍徹夜難眠。

泡酒吧、蹦迪、逛BBS論壇,大概半年時間雷軍調整過來,金山決定與微軟打一場「持久戰」。據雷軍回憶,一方面在辦公軟體的正面戰場和微軟死磕;另一方面,做各種應用軟體和遊戲,賺錢養家,以戰養戰。

「藍洞商業」「孤勇者」雷軍

最終金山活了下來,但雷軍卻陷入煎熬,「1999年是最痛苦的一年,沒有之一。」雷軍當時的痛苦在於,好不容易弄明白瞭如何與微軟作戰,死磕三四年,甚至立志要做全球最偉大的公司,結果環顧四周,別人都去做網際網路了。

「發現你啥也不是,我們所有的努力,好像沒有太高的價值。覺得你落伍了,就是你覺得你趕不上趟了,你覺得你曾經認為很偉大的事情,沒有那麼偉大了。」雷軍在《雲頂對話》中說。

彼時,中文網際網路世界已經出現了搜狐、網易、新浪與騰訊。

雷軍動過收購的念頭,他向網易丟擲橄欖枝,但被丁磊拒絕。不得不說,當時雷軍還是網際網路門外漢,完全摸不清網際網路的深淺。他給網易開價1000萬,兩個月後網易就融資1000萬美元,估值6000多萬美元。

雷軍懵了,網際網路竟如此瘋狂。

收購不成,雷軍自己跳入網際網路,2000年電商平臺卓越網上線,與噹噹網展開競爭。

進入網際網路雷軍才知道有多燒錢,當時國內一級市場並不發達,大都是國外資本,雷軍沒有海外背景,融資非常困難。雷軍很無奈,「我們至少談了30家,把所有能找的VC基本都找了一個遍,沒有一家願意投錢。」

作為股東金山追加了100萬美元,雷軍的一個朋友投了100萬美元,卓越暫時得以喘息,但一年後又沒錢了。雷軍無計可施,將卓越網出售給亞馬遜。

站在今天看,將自己的公司賣給大公司不能算失敗,甚至也是一種成功。但中國創業者普遍有一種情結,那就是隻有將公司帶上市才算成功。

「賣掉卓越對我又是一層重創,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難。你辛辛苦苦、沒日沒夜辦了公司,辦的還不錯,但是你沒錢了,公司活不下去只能出售,起碼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所以那個時候,我大概痛苦了大半年吧,其實挺難過的。」雷軍說。

經過這幾次失敗與痛苦,雷軍想明白了一件事:下一個時代是移動網際網路,也明白了「風口的豬」光有勤奮和努力是不夠的,還得有運氣。

面對造車這件事,雷軍做完調研,又有了當年萬一不做就會落伍的感覺。即便小米已經進入《財富》世界500強,雷軍自己成為受人追捧的企業家,但錯失與落伍依然是他內心深處的傷痛與陰影,一經觸及便波瀾驟起。

雷軍無法迴避。

孤膽與放權

眼下,小米遇到新的困難。

8月19日,小米集團釋出2022年上半年財報。依據財報,2022年上半年其收入1435。22億元,同比下滑12。84%;毛利244。78億元,同比下滑16。48%;經調整淨利潤49。40億元,同比下滑60。1%。

這已是小米連續兩個季度營收、淨利雙下滑。出貨量下滑是整個行業的態勢,但小米在國內市場也並不樂觀。

IDC資料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720萬臺,同比下降14。7%。其中,榮耀以1310萬部的出貨量排名國內市場第一,其後是vivo與OPPO,小米居第四。

在財報電話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解釋,第二季度更多是清理舊產品,這導致利潤率下降。下半年,隨著在海內外市場推出新產品,嘗試將毛利率保持在健康水平。

「藍洞商業」「孤勇者」雷軍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

王翔預測,下半年將像往常一樣比上半年更好,正常情況下,有很多海外活動,包括雙 11 活動、黑色星期五、聖誕節等。因此,在正常的市場週期中,智慧手機出貨的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好。

此前,小米遭遇挑戰,雷軍往往親臨一線解決問題,扮演「孤膽英雄」的角色。

2015年,被很多人頂禮膜拜的小米陷入低谷,遭遇供應鏈、渠道、品牌等一系列危機,這與前幾年的追捧形成強烈反差。同時,外部又遭遇來自華為、OPPO、vivo的猛烈攻擊。

雷軍曾向《中國企業家》坦承,最困難的是2015年5月,花了很長時間解決整個供應鏈問題,產品終於可以大規模供應。之後就發現遇到了天花板,產品供應不成問題,但是渠道問題出來了。

「對手機市場的變化速度,我們估計的不足。市場給我們的時間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另外,一些時代性的機遇開始了。比如縣城、鄉鎮換機潮開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戶群是一二線城市,(但是)三四五線換機開始了。」

2016年5月,雷軍親自上陣負責研發和供應鏈,用他的話說,當時可能面臨300個難題,但只能先挑三個主要問題,即手機的交付、創新與質量。2017年情況就開始好轉。

2019年5月,面對小米上市一年多股價和市值近乎腰斬、出貨量下降的危局,雷軍再次挺身而出,兼任小米中國區總裁,從董事長辦公室搬到中國區團隊的辦公地點。一位與他相熟的人士曾告訴「藍洞商業」,雷軍撂下一句狠話,「如果國內沒做好,我就不回來。」

當年11月,隨著業績好轉,雷軍不再兼任中國區總裁,由盧偉冰接手。

一位與雷軍相熟的行業人士直言,這是此前小米長期以來存在的最大問題,因為有雷軍小米得以快速成長,但也限制了小米人才梯隊建設與成長,「大樹底下不長草」。

如今,雷軍將更多精力放到造車上,手機業務是小米的基本盤,雷軍如何選擇,充分放權還是再次一線督戰?雷軍和小米麵臨著考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