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胃食管反流病科建科初衷

由 吳繼敏 發表于 遊戲2022-10-15
簡介2006年4月29日,汪院士在原第二炮兵總醫院(如今更名為: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創立了我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心,在該學科發展的16年間,胃食管反流病專科在吳繼敏主任帶領下,致力於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透過學術推廣活動,我國各省市

食管反流看什麼科室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達到10%左右,而且隨著人口的老年化、國人飲食習慣的逐漸西化等原因,該病的患病率還在逐年的提升。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該病在我們國家仍然存在所謂“三低一高”現象,即認知度低、就診率低、治癒率低、誤診率高,從而導致目前大多數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被長期誤診,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一項全國調查顯示,中國目前有4500多萬哮喘病患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同時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約10%左右的患者實際上只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種臨床表現,並不是真正的哮喘,這部分患者透過抗反流治療後,其哮喘樣症狀可以消除。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胃食管外科是胃食管反流病專科,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的建科故事。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血管外科奠基人汪忠鎬院士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耳鳴頭暈為主要症狀,在國內一直當作哮喘治療,病情逐步惡化,經常咳得死去活來,幾乎無法呼吸和入睡,一次次在死亡線上掙扎。2005年12月以後兩年中先後5次突發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而急診入院搶救,其中醫生給他下了3次《病危通知書》,“過敏性支氣管哮喘”?“呼吸暫停綜合症”?身為醫生,汪院士為病情反覆發作而苦不堪言,直到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一位外國專家的一句半開玩笑的話“你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才點醒了他。

於是,汪院士作為多年的“哮喘病人”決定來到消化科,進行24小時食管PH監測,結果確診無疑就是“胃食管反流病”,自己也終於悟出其致病元兇就是胃食管反流病,後來在國外成功進行了手術治療,效果十分明顯,恢復了正常生活。自己被治癒後,汪院士立志要拯救和他一樣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同類被誤診的病患。2006年4月29日,汪院士在原第二炮兵總醫院(如今更名為: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創立了我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心,在該學科發展的16年間,胃食管反流病專科在吳繼敏主任帶領下,致力於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透過學術推廣活動,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很多醫院對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成因、診斷流程和診治水平有了長足的認識和提高。汪院士在各種學術會議上也多次現身說法,使胃食管反流病越來越受到醫學界和國人的重視。

胃食管反流病科建科初衷

中心成立掛牌儀式

科室以腹腔鏡胃底摺疊術和胃鏡下賁門微量射頻治療為主要治療特色,同時還相繼開展了Muse胃鏡下胃底摺疊術、腹腔鏡抗反流磁力環植入術、胃鏡下賁門粘膜套扎(或套切)術等多種抗反流技術,實現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個體化治療。另外,科室還開展以賁門為中心的胃食管反流相關疾病的微創治療,如賁門失弛緩症Heller-Dor手術、以抗反流為特色的減重代謝手術、賁門切除或胃大部切除等外科手術後嚴重反流的改道手術等。

科室以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喉痙攣等食管外症狀為主要的研究和治療物件,秉承汪院士建科的初衷,發現和救治那些長期被誤診的反流性“哮喘”的患者,提出了胃食管氣道反流性疾病(GARD)的新概念,使人們對胃食管反流呼吸道侵襲所致呼吸道疾病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

同時積極開展學術和科普推廣工作,先後承辦了國際、國內胃食管反流病相關學術會議十餘次,發起制定國內首個《胃食管反流病多學科診療共識》(2019年),推動胃食管反流病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在全國的推廣應用,2018年發起國內首個全國胃食管反流病宣傳週,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每年有1000餘家醫院積極響應,遍佈全國各省市。且宣傳週當月(每年九月)全國各地多家醫院將開展不同形式的免費義診、醫學科普和健康宣教等活動,預計惠澤全國眾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實實在在為廣大患者朋友帶來福音。

自2006至2022年,在汪院士的領銜下,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接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3萬例,入院近萬人,共完成微創抗反流手術4600餘例,內鏡下微量射頻治療超過2400餘例。大量的臨床案例為我國在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診斷及治療水平的提升,以及規範化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治水平、學術地位、技術實力、科研能力等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解反流之苦,做學科典範。相信在汪忠鎬院士的帶領下,在眾多從事胃食管反流病多學科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胃食管反流學科建設與發展必將闊步前行!

讓天下無反流,願患者得安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