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由 Hi科普啦 發表于 遊戲2022-09-27
簡介所以,混合核能發電,由此成為了目前人類的頂尖水平,至少在這其中,還有著5%的核聚變反應

蘇聯核事故怎麼處理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碳”政策下,各國都紛紛開始尋找,能夠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

可一連數載的研究和適配後,人們發現大多數新興能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並不能替代化石能源,唯有電能才勉強具有這個實力。

由此,核能發電憑藉著其優越的低排性和清潔性,成為了一眾大國追捧的新發電模式。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核能形式:核裂變和核聚變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核能發電的性質,與火力發電的性質有些相似。

首先,兩者發電的載體都是一個大型電站和一個燃料爐,即核電站和火電站,以及核燃料爐和煤燃料爐。

另外,兩者也都是透過燃燒燃料,從而產生熱能讓水變成水蒸氣,並讓水蒸氣推動發電機渦輪,達成發電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核電站與火電站一樣,都是透過燒開水,來進行發電,這也是兩者發電原理的相同性。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不過,兩者也僅僅只是發電原理相似,其發電的過程以及消耗,卻是天差地別。

因為,核電站的燃料是核能,也就是依靠核反應堆來產生熱能,用科學的話語表述,就是用鈾製成的核燃料,在“反應堆”的裝置內發生裂變而產生大量熱能。

這種核能轉換熱能的模式,使得核電站不必擔心碳排放問題,因為,它並不像火電站一樣,需要燃燒煤炭來產生熱能。

然而,核能裂變發電,雖然聽起來已是先進無比,但其實在它之上,還有著一個存在於傳說中的運用模式,那就是核聚變。

正如前文所言,目前所有核能發電站的核反應堆,採用的都是核裂變式反應。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裂變發電的本質,就是利用中子撞擊鈾原子,讓鈾原子釋放出中子,進而又撞擊其他原子,從而形成一套連鎖反應,由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核聚變則與之相反,它是透過將質量較小的原子,聚合成更重的原子,在原子核發生改變的同時,隨機釋放出巨量能量。

如此聽來,大家可能會認為,兩種核能的運用,僅僅只是形式相反,人類若能做到核裂變,自然也能實現核聚變。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核聚變的實現難度是核裂變的數十倍,乃至數百倍。

因為,實現核裂變的前提,是適當的壓力,這對於大多數大國而言,都是可以做到的,可核聚變的前提,卻是超高溫和超高壓。

至於這個“超高壓”和“超高溫”,到底需要有多“高”,簡單來說,就是要像太陽那般。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畢竟,太陽之所以能夠有如此能量,其原因就在它一直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所以,人類要想完成核聚變,其本質就是創造一個“人造太陽”,簡直就是“難於上青天”的最好體現。

中國核能的突破:核聚變發電

不過,“難於上青天”表達的,終究是“有難度”,而非“不可實現”。

在2022年9月時,我國《南華早報》就爆出了一條驚天訊息:

“中國頂級科學家稱核聚變發電距離我們只有6年的時間了”

據瞭解,這位“頂尖科學家”名叫彭先覺,是我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新型氫彈武器的主要設計者之一。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值得一提的是,氫彈就正好是核聚變武器的典範,從這一點來看,彭先覺院士,在核聚變領域是有著相當的話語權的,這從側面確定了報道的權威性。

另外,彭先覺院士在報道中還透露,中國政府已批准建設世界上最大的脈衝驅動器,計劃在2028利用核聚變能併網發電。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這意味著,先前提到的“6年”,並不是指核聚變發電的誕生,而是指代核聚變發電的落地實施,這對於我國發電行業,無疑是一次世紀性的革新。

不過,按照目前公佈的一些基礎材料來看,本次行將建成的核聚變發電站,並非完全運用核聚變來進行發電。

通俗來說,就是該核電站的發電,是由核聚變與核裂變相互組成的,電站將透過一個名為Z-FFR的混合聚變堆,來實現這一壯舉。

而這個混合聚變堆的反應模式,也是極為有意思的,即先讓核燃料進行可控的小型聚變,待中子能量聚變提高後,又讓它們開始裂變。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如此“一聚一裂”中,不僅讓核電站得到了發電能源,還提高了核能的運用率。

而且,整個鏈式反應的源頭是核聚變,這使得如果混合聚變堆進入失控,那隻要切斷聚變的高壓和高溫,就能讓整個混合反應走向終止,而非核裂變那般無限放射。

核能混合發電:雖技術欠缺,但意義非凡

然而,面對這種所謂的混合反應堆,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全部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呢?

面對這個問題,彭先覺院士的回答也很明確,目前的點火技術,仍無法支援100%的核聚變。

前文有提到,核聚變需要超高壓和超高溫,而且若需要持續的反應,那這種“雙超”的狀態,就要一直保持下去。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相應的點火裝置,就如同汽車發動機裡的火花塞一樣,需要時時刻刻支撐整個反應過程。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可目前世界範圍內,點火裝置就僅有兩種:鐳射點火和磁約束等離子體核聚變。

鐳射點火的原理和汽車火花塞相似,就是透過高頻脈衝的極光輸出來點燃核聚變燃料小球,但既然是高頻脈衝,那就需要極高的電容支撐,可眼下並沒有這麼大的電容器,進而使得鐳射點火根本無法實現。

而磁約束等離子體核聚變,則是利用磁場來對核聚變進行調控,這聽起來很簡單,也確實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果,但若說到實際運用,那仍是“遙遙無期”的。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所以,混合核能發電,由此成為了目前人類的頂尖水平,至少在這其中,還有著5%的核聚變反應。

雖說佔比是小了些,但卻是人類在核聚變發電上,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極有意義的一步。

因為,僅僅是這5%的核聚變,已經讓人們看到了核聚變發電的潛力,尤其是這種“一聚一裂”的模式,可謂是核能效用的飛躍。

另外,核聚變的進一步發展,甚至還可能讓核能發電逐步擺脫“燒開水”的命運。

正如前文所講,核聚變一旦完成落地,那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人造太陽,屆時,人類已然可以用太陽能板來進行發電,這使得核聚變能夠運用到太空飛船上,為飛船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中國距離核聚變還有多遠?能耗低,夠清潔,這才是大國發電的首選

同時,核聚變(人造太陽)一旦運用於太空,甚至還能讓人類,在宇宙空間中建立類似地球的生態圈,開啟一場浩浩蕩蕩的宇宙殖民時代。

而令人振奮的是,這一切宛如科幻片式的科技,如今中國人已代替地球,邁出了第一步,這是屬於中國的自豪。

參考資料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彭先覺:談談核聚變能》————黔訊網

《彭先覺院士:核聚變也難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核電文摘

《可控核聚變:“無限的能源”夢想》————-中國軍網

《彭先覺:造千年能源 燃人類之光》————-每日資訊周

《科學匯|中國“人造太陽”執行時間首次突破1000秒!可控核聚變有多重要?》————錢江晚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