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由 薩培喇談藝錄 發表于 遊戲2022-09-19
簡介如果黃河發生水患,將會危及京城的安全,所有北宋的皇帝都特別重視治理黃河的工作

歷史上治水的幾位古人

遠古時期,洪水氾濫,大禹鑄鼎,劃分九洲,最終治理了水患。考古學家認為,大禹治理的應該是黃河。早在4000年前,黃河流域就有了農業生產活動,大禹治水是為了疏導阻塞的河道,讓黃河之水不再侵擾兩岸耕種的農民。大禹成了歷史上第一位治理黃河取得成果的英雄。由於大禹功績突出,接替了舜的位置,成為君主。於是有了黃河清,天下寧的說法。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們總結治水的規律,得出了疏導和築壩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一直延續上千年。漢朝人發現,築壩也不是解決黃河水患的最好方法。築壩之後,黃河之中的泥沙越積越多,導致河壩越築越高,最後黃河部分河段成為高出地面的“懸空河”。一旦遭遇水患,河水一旦衝破堤壩,周圍就會變成一片澤國。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漢書》中記載,黃河沒有構築堤壩的時候,遇到水災,河水卷帶的泥沙在水退之後會分佈黃河兩岸。黃河構築堤壩以後,僅過了三四百年,黃河就變成了高於地面的“懸空河”。這樣一來,還要想新的辦法進行治理。辦法沒有想出來,就出現了大規模的水災。西漢時期,黃河發了兩次大水。一次是漢武帝時期,黃河在濮陽決口,皇帝派遣十萬民工,斷斷續續用了20年的時候,才堵上了缺口。另一次在王莽篡權的時候,黃河決口直接從山東流入大海。兩次水患,讓百姓苦不堪言。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到了東漢時期,有一個叫王景的治水官員,參考大禹治水的方法,在築壩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支流,幫黃河分流的辦法。他在朝廷的支援下,重新疏導河南到山東一帶的黃河流域,讓河水在山東可以順利出海。王景規劃的河道一直使用了近千年,到了北宋初年還在發揮功效。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北宋年間,東京汴梁靠近黃河。如果黃河發生水患,將會危及京城的安全,所有北宋的皇帝都特別重視治理黃河的工作。宋仁宗執政時期,黃河又在濮陽一帶決堤,於是皇帝下令,修建兩條河道,讓黃河可以從北方和東方兩處流入大海,減輕主河道的負擔。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到了元明清時期,三個朝代的皇帝都在北京定都,為了解決糧食南北運輸的問題,就開始琢磨如何利用黃河發展水運。北宋時期開發的黃河北方入海口在天津,北京距離天津很近,如果可以打通從北京到天津的水路運輸,就能連線上黃河了。於是就有兩條運河分別叫濟州河和會通河,連通黃河水系,便於南方的糧食運送到北方。

黃河清,天下寧,古人對黃河的治理

黃河河口的演變與治理

¥

58。3

精選

購買

治理黃河取得成就最高的朝代是明朝,有一個叫潘季馴的官員,他透過治河實踐寫出了一部理論著作叫《河防一覽》。這部書對清代官員治理黃河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拓展閱讀

將書寫歷史和文學創作相結合,始於司馬遷

販履織蓆之人,竟能成就霸業,劉備是個聰明人

抗清義士,閩海才子,明末黃道周

氣吞山河,孤獨無依,杜甫《旅夜書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