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由 文化樂樂 發表于 遊戲2022-07-24
簡介秦漢以後,中原戰亂頻繁,這條贛通粵的梅嶺古道逐漸荒廢,隘口驛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荒草野樹霸滿道路,出了斷壁殘垣的隘口根本看不到路眼,只有此許路基殘橋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蜿蜒著一條漫漫雄關大道

莎塔古道塌方修通了嗎

大庾嶺橫亙在粵贛邊界,鬱鬱蔥蔥逶迤不見邊際,嶺北為章水之源,匯贛江而入長江;嶺南為湞水之源,匯北江而入珠江。但這旖旎多姿的山山水水,自古就是贛粵的天然屏障,要想從贛入粵必須打通這個屏障。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記載:“秦,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秦始皇為了攻戰南越國,他所遣人力物力打通的贛入粵的通道堪比北方的長城之役。其中梅嶺這段最為難修,它位於群峰起伏的大庾嶺中段,最高山峰海拔1076米,深谷高山、溪流泉澗,地勢十分複雜。可想而知,刀耕火種的秦代先民修通梅嶺古道是何等不易!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秦漢以後,中原戰亂頻繁,這條贛通粵的梅嶺古道逐漸荒廢,隘口驛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荒草野樹霸滿道路,出了斷壁殘垣的隘口根本看不到路眼,只有此許路基殘橋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蜿蜒著一條漫漫雄關大道。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唐朝時期,嶺南之地有一位聰慧的年輕人冒生死之險穿越了這條荒蕪人煙的梅嶺古道,來到都城長安。他的才華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委任左拾遺一職,這個年輕人就是和李白杜甫同時代的偉大詩人張九齡。初入官場的張九齡不久就和宰相姚崇政見不一,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張九齡以秩滿為由,去官歸養。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張九齡又冒著生死危險,隻身翻越了荒涼的梅嶺古道回到了嶺南,住了一年多時間。他並沒有閒居在家,而是在老家嶺南多走多看,他想為家鄉辦點實事。開元四年(716),他便向朝廷上書,請求重修梅嶺古道。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開元年間的唐王朝社會繁榮穩定,是世界上鼎鼎強盛的國家,與世界各國的貿易也逐漸繁忙起來。嶺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貿易交通有了很大發展,廣州已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嶺南城市,中外海上交通門戶的大商港。在這種情況下,重新開鑿梅嶺古道,改善南北交通顯得非常迫切。張九齡的建議得到朝廷批准,於是他親自督管各項事宜,開始了浩大的築路工程。他仔細勘探秦跡梅嶺古道的原址,可用的在原址上拓寬,不能用的他就重新規劃線路。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終於打通了大庾嶺屏障,修築了一條蜿蜒在崇山峻嶺間的通粵黃金衢道。此道全長近二十公里,路寬近17米,從此,嶺南才算真正和中原連為一體。有了這條路,唐朝的詔書可在三日之內直達廣州;有了這條路,各國商品直通長安;有了這條路,楊貴妃吃到了嶺南荔枝,這條路如人體的大動脈,傳輸著內地與嶺南的血液。路修好後,張九齡高度讚譽了築路人的沖天幹勁,他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轉輸不以告勞,高深為之失險。於是乎鐻耳貫胸之類,珠琛絕贐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這條路在唐以後的數百年來都是贛通粵的唯一主道,不僅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貢獻,而且造福子孫後代。到了宋朝末年,中原大量移民南下,他們沿著大庾嶺梅嶺古道扶老攜幼落戶廣州各地……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