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江寧八景

由 東方財富網 發表于 飲食2022-06-13
簡介在清代較為流行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今江寧區域佔據八景,它們依次是:東山秋月、臺想昭明、祁澤池深、天印樵歌、牛首煙嵐、獻花清興、祖堂振錫、虎洞明曦

江寧翠螺哪裡有賣

在清代較為流行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今江寧區域佔據八景,它們依次是:東山秋月、臺想昭明、祁澤池深、天印樵歌、牛首煙嵐、獻花清興、祖堂振錫、虎洞明曦。2003年12月20日,南京市集郵協會成立20週年暨第十屆集郵文化節在江寧舉行,市郵政局據此八景分別製作成個性化郵票,並啟用八景風景日戳,遂使江寧八景在海內外傳播更廣、更遠。

八景之一:東山秋月

據清末長幹裡客徐虎《金陵四十八景圖之東山秋月》 題曰:“在府治東南三十里,一名土山。晉謝安築之,擬以會稽之東山,嘗挾妓於此流連,終夜忘返。”謝安於中秋之夜,與名人雅士把酒當歌,對月吟詩。

地因人勝,因為謝安的名氣,此後,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如謝靈運、鮑照、何遜、李白、王昌齡、溫庭筠、王安石、蘇軾、楊萬里、吳敬梓、黃姬水、康熙、乾隆等,紛紛登山賞月,看銀輝瀉地,聽松濤盈耳,因景生情,留下幾多筆墨,以致“東山秋月”之名日盛,遂成古金陵著名景點。明代著名書畫家朱之蕃的《金陵四十景圖詠》和清末畫家徐藻的《金陵四十八景》均有題圖配詩。

八景之二:臺想昭明

相傳,蕭統在位於今江寧區湖熟鎮東北角秦淮河邊的梁臺上建造過一座讀書樓,“引納文學之士,賞愛無倦,恆自討論典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主持編選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詩文總集《文選》,昭明是蕭統死後諡號,故稱此處讀書檯為“臺想昭明”。當地百姓稱之為“太子臺”或“昭明臺”。南宋鹹淳年間建“昭文精舍”,元代改稱“昭文書院”。湯濂詩云:“帝子空古今,書檯無興廢。學者苟宗之,斯文應不墜。”它是“湖熟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承載著“湖熟文化”的榮耀,是湖熟最具人文色彩的景點,元代的遺址如今尚存。

八景之三:祁澤池深

祈澤寺始建於南朝宋代景平元年(423年),“在府東南三十五里”,即今天上坊集鎮東二里的祈澤山,相傳,南朝梁代有位法師在此講《法華經》,龍女前來聽講,由於“此山乏水”,法師藉機向龍女請願:“可開一泉乎?”“數日後,忽作風雷,良久有清泉湧於座中。”從此,該寺被稱為祈澤寺,法師誦經處形成的水潭叫祈澤池。“寺”于山坳之中,環境清靜,有松、有石、有風、有雨、盡聽天籟,自然優雅……後人以祈禱多應焉。

寺中景點稱謂,如墮雲峰、待月亭、仙人嶺、翻經坪等更是耐人尋味。自建成以來,歷代名人雅士、帝王將相如王安石、李之儀、金鰲、曹寅等,慕名而來,吟詩作畫流連忘返。自清乾隆皇帝駕臨後,寺名盛於天下,善世信眾,百里來之,至晚清民國時尤勝。清代,“祈澤池深”在金陵四十八景中位列第二。

八景之四:天印樵歌

在今江寧區東山鎮東南有一山,“形如方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山上樹木鬱鬱蔥蔥,自然景觀與佛寺文化、人文風俗交相輝映。“釆薪歸去聞賡唱,互答相酬興不闌。”在過去,人們到山上交遊,常能聽到樵夫打柴時唱出的婉轉美妙的歌聲,“天印樵歌”由此而來。魏晉南北朝以來,方山即為遊客尋勝探幽之地,遷客騷人會集於此,留下的佳句與名畫不計其數。

明應天府(今南京)推官史謹將其列入“金陵八景”,賦詩云:“夾路青山擁翠螺,每聞樵唱隔煙蘿。暗驚鶴夢穿雲杪,細答松聲出澗阿。幾度半酣扶仗聽,有時一曲傍林過。晚來弛擔長松下,復和巖前扣角歌。”朱之蕃將其列入“金陵四十景”,並有詩讚之。至清代,其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

清初江寧府(今南京)書畫家柳堉繪有《天印樵歌圖》,該畫右側坡丘起伏,林立的松柏掩映著農舍,一樵夫正在山林間攀行。定林古剎立於山間,一舟橫臥於水,文人憩坐舟上。青楊、髡柳等矗立岸邊,農舍、柵欄夾雜其間。木橋不遠處,一樵夫放下柴擔席地而坐,另一牧童橫坐牛背悠然吹笛,圖右上角用行筆款識:“天印山頭飛鷓鴣,歌聲婉轉出樵蘇。鍾陵王氣留千古,始信秦皇早計愚。”

八景之五:牛首煙嵐

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圖詠》題記曰:“在府城南三十里,舊名牛頭山,有二峰東西相對。”題圖詩云:“天南雙闕勢崔嵬,遙送清芬撲面來。百折千盤紆蹬道,峰腰崖頂疊樓臺。微雲欲起輕陰轉,片月初升積翠開。對嶺啟窗看變態,依稀蜃氣接蓬萊。”

每至春季,牛首山山光巒影之中,處處桃李吐華,山花似錦,流泉淙淙,鳥語關關,禪意景緻,妙不可言,明末餘賓碩有詩云之:“秀宇層明,松嶺森陰,綺館繡錯,漂渺玲瓏。”清初江寧著名畫家高遇用手中畫筆,創作了《牛首煙巒圖》。湯濂則有詩讚曰:“雙闕峨峨立,煙雲漠漠封。嵐光明滅處,誰與說禪宗。”

八景之六:獻花清興

獻花即獻花巖,據《神僧傳》記載:“唐貞觀十七年,法融來修戒定。二十一年,巖下講《法華經》時,素雪滿階,獲奇花二莖,狀如芙蓉,燦同金色。”《大藏經》雲獻花巖:“有百鳥銜花翔集,即此巖也。”巖之外有石額,題“獻花巖”三字,蓋近時人立者。明代文學家、金陵人陳沂《獻花巖志》則雲:“距都城南三十里,有崇丘茂林,曰獻花巖者,唐融法師觀心處也。與祖堂、天闕綺錯而居,登臨之美,為一方最。”

八景之七:祖堂振錫

祖堂山宏覺寺前身為幽棲寺,始建於南朝宋代大明三年(459)。唐貞觀年間,“東夏之達摩”法融禪師居此,創立了牛頭禪宗,幽棲寺成為“江表牛頭”發祥地,亦被譽為南宗祖堂,由此改名祖堂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則在此大興土木,造寺千間,僧人眾多。僧人出行持錫杖,塔婆形杖頭上有錫、鐵等金屬製成大環,大環下亦係數個小環,行走時裝飾環振動有聲,清脆的振錫聲與清靜幽雅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祖堂振錫所描繪的就是當時佛教盛行,眾僧人出行的場景,明文學家顧璘有詩句雲:“一聞真空詮,振錫卻諸邪。”

八景之八:虎洞明曦

長幹裡客的《金陵四十八景圖之虎洞明曦》雲:“在府治東南四十里,出高橋門田野。洞不甚寬奧,而群山環衛,雲光吞吐。近洞有宮氏泉,相傳漢時已著。洞外一庵,竹樹掩映,土地平曠,遊人至是憩焉。”相傳南唐年間,金陵大旱,正苦於求雨無果時,一斑斕虎在青龍山山脈中的張山絕幽處的山洞裡,刨土不止,不久便泉湧成澗,及時解決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飲水和農業用水難題,因此,人們就把此洞叫做虎洞。

張山周圍山嶺連連,松竹繁茂,優美的風光,動人的傳說,再加上當時這裡是行旅要道,詩人詞客題詠者甚多,湯濂《虎洞明曦》雲:“渴虎只飲泉,幽人常入穴。煮茗聽松風,清暉映巖壑。”張通之《虎洞明曦》曰:“洞既不寬亦不奧,只求容膝易於安。深山大澤藏兇物,此虎光明另一班。”滄桑變遷,“虎洞明曦”之景今雖已不著,但在春曉夏展時,攀上張山之頂張望雲霧繚繞,朝日一出,氣象萬千,仍然會讓人體會到古人用“明曦”二字來狀此景之妙。 宋廷軍

(文章來源:金陵晚報)

推薦文章

  • 安心匠築 保質保量 丨寶能·滇池九璽有序施工力保交付

    一直以來,寶能·滇池九璽始終堅持客戶至上,從源頭杜絕質量瑕疵,寶能滇池九璽與西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雲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證處三方共同籤立資金監管協議,由明信公證處設立專項資金監管賬戶,專案預售/銷售款盡數提交到該賬戶,且使用時接受西山區住建局...

  • “買真退假”薅羊毛?別一不小心“刑”了!

    ”為幫助企業堵塞漏洞,徹底解決監管難題,10月18日,吳興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周寅行帶領辦案團隊在多次走訪調研後向企業制發檢察建議,從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規範賬號註冊登記制度、完善退款機制、嚴把退貨質檢關口、提高證據保全的敏感性、規範運營機制等...

  • 1927年馮玉祥坐車被罵“王八蛋”,下車後大方賞給車伕一塊大洋

    當天晚上,馮玉祥準備回府上休息,天色太晚,剛好看到旁邊停著一輛黃包車,於是他決定乘坐黃包車回家,順便探探車伕的口風,看還有沒有政府官員敢違反他的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