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三原蓼花糖——沉澱良久的文化名片

由 千里眼1號 發表于 飲食2022-01-02
簡介分析三原蓼花糖的傳承歷史,不僅可以看到它是一個地方特色鮮明的絕佳食品,而且它的發展史也展現出三原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做大做優蓼花糖產業的精神風貌,成了三原人走出陝西、邁向全國、放眼世界的一張推陳創新的文化名片

三原什麼花糖

三原蓼花糖——沉澱良久的文化名片

雷永利

三原蓼花糖,外形藕狀或球狀,外表黃棕色,外層粘附著去皮白芝麻仁,豐滿圓潤,內部如網狀,潔白細膩,入口酥脆香甜,芝香濃郁。這一三原縣的地方特產食品,經歷五百餘年的傳承發展,已經凝聚為人文三原的一張鄉情文化名片。

據《三原食萃》一書記載,三原蓼花糖始制於明代正德(1506~1521)年間。據說臘月前後,南方商販將當地優質江米制成年糕,運到當時西北的商業貿易中心——三原來售賣。臨到年關,賣剩下的年糕不便帶回,寄存在親友家裡,放在陰涼角落。次年來後,將已經乾硬的年糕搗碎,和成條狀,用油炸後再賣。這種隔年的陳年糕,經油一炸,內部蓬髮,體積膨大,吃起來酥脆香甜,別有一番風味,人們稱其為“棉花糖”。據傳,這種棉花糖最早生產於魯橋鎮老字號糕點作坊“景元德”。當時,三原縣城有名的老字號南茂店有個叫遼化的糕點師,他根據棉花糖的製作方法,再進一步加工,用飴糖煎浸後,外粘芝麻,更加香甜可口。為了表揚這位愛動腦的糕點師,人們就叫這種食品“遼化糖”。清康熙進士三原人溫儀的《紀堂遺稿》有一首詩:“紅毯延青佩,金盤綴綵球,幽香及冷豔,相伴過春秋。生性冰雪姿,胸懷若曠谷。色形似蓮藕,風味告乃翁”。對地方特產作了讚美。

清光緒二十六(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者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到西安,地方官吏蒐集珍饈奉獻,將三原遼化糖作為地方食品貢奉。慈禧太后品嚐後讚賞有加,見遼化糖形狀酷似她在草原上見過的蓼花,遂取其諧音雅化為蓼花糖,一直沿用至今。這個改名的故事傳承很廣,以至於後來蓼花糖一直以宮廷貢品走上大雅之堂。

蓼花糖經過三原數代人傳承,不斷豐富內容,製作工藝繁細,操作嚴密。蓼花糖以糯米為主料,配以黃豆、白砂糖、飴糖和芝麻仁、豆粉、蜂蜜、精煉植物油等 ,經過選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麵、擀片、搓條、製坯、陰乾、貯存、發坯、油浸、炸制、澆漿、掛皮等24道工序製成。

改革開放初期,三原許多個人和食品企業都開始加工蓼花糖,當時有一定規模的廠家有30多家,每年生產蓼花糖1500噸左右,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1985年和1987年,三原蓼花糖先後榮獲陝西省優質產品和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和1992年又先後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質獎和中國經濟特區成果博覽會金質獎。經過市場優勝劣汰的選擇,現在市場存在的三原蓼花糖生產廠家都嚴格按照法規的要求,標準化生產,打響自己的品牌。

曾經輝煌一時的三原縣南關蓼花糖廠,是當年三原蓼花糖主要生產廠家之一。1985年中共三原縣委副書記焦振芳、南關村黨支部書記李天成和南關蓼花糖廠廠長曹新民、業務副廠長劉劍峰同上北京,透過汪鋒和在京的其他陝西鄉黨介紹,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愛新覺羅·溥傑(愛新覺羅·溥儀之胞弟),為三原蓼花糖題寫“蓼花糖宮廷食品”七個字,並加蓋印鑑。誕生已經四百餘年的蓼花糖,從此終於有了昔日皇家人使用的憑證。

2010年三原蓼花糖製作技藝列入咸陽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蓼花糖製作技藝列入陝西省非遺名錄。經過層層申報,2015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三原蓼花糖”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9年6月,地理標誌產品三原蓼花糖,地方標準由陝西省市場監管局釋出,開始施行,蓼花糖從此有了護身符。分析三原蓼花糖的傳承歷史,不僅可以看到它是一個地方特色鮮明的絕佳食品,而且它的發展史也展現出三原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做大做優蓼花糖產業的精神風貌,成了三原人走出陝西、邁向全國、放眼世界的一張推陳創新的文化名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