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院士印遇龍:我的初心就是讓農民養好豬、百姓吃好肉

由 新華社 發表于 飲食2023-02-02
簡介印遇龍團隊還對寧鄉花豬進行了全產業鏈研發,攻克了地方豬特色養殖的難關

豬的哪裡不能吃

新華社長沙11月14日電(記者周勉)“哥,上午好!向您諮詢幾個問題,一是我們的豬肉為什麼分層?……”這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觀音寺鎮黑豬養殖戶李文軍,用微信發給被外界親切地稱為“養豬院士”的印遇龍的一條資訊。李文軍經常用這樣的方式請教印遇龍,印遇龍每次都會仔細回覆。

院士印遇龍:我的初心就是讓農民養好豬、百姓吃好肉

這是養殖戶李文軍和印遇龍的微信對話。新華社記者 周勉 攝

印遇龍是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自2014年開始使用微信以來,他的通訊錄裡添加了數千人,大部分都是畜牧養殖從業者。許多普通農民都像李文軍一樣,管印遇龍叫“哥”。

“不管熟不熟、記不記得樣子、有沒有見過面,只要微信裡有農民請教,我都會回覆。”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印遇龍就是這樣一邊回覆著農民資訊,一邊接受記者採訪。印遇龍的手機從不關機,農民隨時可以找他。一些文字無法描述清楚的問題,哪怕是夜裡十一二點,他也會用影片電話進行“雲指導”。

院士印遇龍:我的初心就是讓農民養好豬、百姓吃好肉

這是印遇龍在辦公室內回覆農民資訊。新華社記者 周勉 攝

養殖戶們常常會登門拜訪印遇龍請教問題。臨分開時,印遇龍總會根據交流中瞭解到的具體資訊,送一本自己看過、覺得合適的書給對方。“最近兩三年,大概送出去了400本書。”印遇龍指了指辦公室的一角,那裡放了好幾摞他特意找來,準備隨時送給大家的書籍。

實驗基地、幫扶點、養殖場……印遇龍每年有100多天在全國各地出差,幾乎沒有節假日。他的行程安排從不以天計算,而是精確到每小時、每分鐘。

他要求自己的學生每年至少在豬場待100天、養2批豬,博士生則必須養4批。“如果有人完不成這些基本要求,就拿不到相關經費和待遇。”印遇龍說。

種質優良的地方豬,是保障我國豬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因此,開展地方豬種資源保護與利用意義重大。在印遇龍團隊支援下,長沙市長沙縣計劃到2025年,建設年出欄地方品種“大圍子豬”及雜交豬30萬頭、綜合產值超26。5億元的全產業鏈。印遇龍團隊還對寧鄉花豬進行了全產業鏈研發,攻克了地方豬特色養殖的難關。今年,寧鄉花豬可出欄45萬頭。

院士印遇龍:我的初心就是讓農民養好豬、百姓吃好肉

這是印遇龍(中)和農民在一起展示黑豬。受訪者供圖

因為關心養殖戶收益,印遇龍還熱衷於“直播帶貨”,最近幾年已參與了四五場。今年春節前,他到雲南瀾滄幫當地農戶賣黑豬,一天時間就賣出30多萬元。“接地氣的院士!”“院士助農,必須捧場!”……印遇龍的“直播帶貨”引來網友們紛紛點贊。

一聲“哥”,是農民對印遇龍最大的信任。對此,印遇龍表示:“對我們農業科研工作者來說,發表再多‘高大上’的論文,都不能代替下基層、接地氣的研究。農民養好豬、百姓吃好肉,是我不變的追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