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晚清高密文人孫鳳雲與嶗山的夙緣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飲食2023-01-20
簡介”遊嶗山欲觀海上日出,常不能如願,若欲一睹海市之景更是難乎其難,而孫鳳雲由嶗山道人陪遊山間時竟偶然巧遇之:“見巨浸中,重巒疊嶂,嵯峨參差,有峰插雲霄,壁立海面,橫亙南北,綿延約數十里

雲上壽陽怎麼註冊

文|趙瑞峰  

古代文人篤信飽覽名山大川可“養吾浩然之氣”,於文有助,故多願出遊,且對鍾愛之地,不憚遠勞,又遊必有記,無意之中為豐富中國遊記文學創作貢獻了一己之力。對於聲稱“不動探幽興,何能吟好詩”“我生好入名山遊,足跡踏遍海東頭”的晚清高密文人孫鳳雲來說,亦是如此。

孫鳳雲(1837—?),字瑞庭,別號半樓、半翁,自名其居曰“詩話軒”“憶舊齋”“耕讀堂”等,長期學詩於“高密詩派”的傳承者單永安。孫鳳雲著有《耕讀堂集》,內容豐富,內收《遊嶗紀合編》一卷,是他繼同治年間初遊嶗山之後,間隔十餘年,於光緒己丑年兩遊嶗山的收穫。

在三遊嶗山前後,其實他還到訪過不少名勝之地,比如泰山、趵突泉、古歷亭、大明湖、大珠山,還有邑境內的五蓮山、東陵文昌廟等等。這些都有詩或文記之,但皆零散,不成卷帙,不能和遊嶗山所記相比。

孫鳳雲初遊嶗山是在清同治癸酉年春,因屬略觀,故所記有詩無文。“勝境何年能再到?”作者因初遊嶗山僅略觀而遊興不得足,故有此一問;而這一答要到十幾年後的光緒己丑年。光緒己丑孟夏他再遊嶗山,時間是該年四月四日至二十五日,有二十一天,是邀濰陽友人韓華三偕行。因系再遊,故於遊行路線可謂輕車熟路,遊興甚濃,且勝景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

這二十一天裡,作者“按日計程,緩步當車”,舉凡峰巒泉壑、宮觀寺院以及茂林修竹,多登臨賞玩。其中如華樓、太和觀、太平宮、華巖庵、明霞洞、上清宮、八仙墩、太清宮、八水河、龍潭灣瀑布、白雲洞、神清宮諸遊處,他不吝筆墨,或詠之於詩,或記之以文,精摹細繪,聲色並具,讀之有身臨其境之感。

位於八水河上游的上清宮現為青島嶗山區國家森林公園,為嶗山勝景之一。當年孫鳳雲初來,但“見殿宇傾圮,房廊摧折,荒涼冷落,不堪寓目。騷人逸士,亦皆裹足”之景象。因有詩詠之:“深山不見寺,隔水但聞鍾。勢急巖邊瀑,寒生澗底松。陰雲埋殿碣,古瓦落晴峰。惆悵興衰意,何堪尋舊蹤。”

十餘年後他再來遊,所見境況已是“殿宇壯麗,廂廊光華,以及客舍道房,亦皆佈置盡善,煥然一新,而其道人肅賓雍容,各有仙風,非復前時之粗鄙莽撞比也”。

遊嶗山,八水河不能不遊,龍潭灣瀑布不可不觀。八水河位於一山庵下,“潮落潮出,亂石叢雜,或欹或立,形如白馬。此地海潮與河水相沖激,急湍奔流,噴雪飛霜,形容不盡。南望島嶼,浮沉出沒,與波上下。漁舟釣艇,往來如鳧。波心翠羽,啁啾盪漾,亦奇觀也。”寫河之美醉人。龍潭灣瀑布在山庵北,氣勢壯觀:“兩面奇峰,高插雲天。中夾深澗,水激石撞,萬派聲喧。仰視青天,長如一線。遙瞻雙峰開處,贔頂巉截,壁立千仞,泉流直下,如銀龍橫飛,雪練倒掛。”字尾有詩曰:“海曲萬山攢,中是百丈泉。直如千尺練,飛下一條天。雪勢噴寒竇,雷聲帶溼煙。時逢採藥者,疑是武陵仙。”

遊嶗山欲觀海上日出,常不能如願,若欲一睹海市之景更是難乎其難,而孫鳳雲由嶗山道人陪遊山間時竟偶然巧遇之:“見巨浸中,重巒疊嶂,嵯峨參差,有峰插雲霄,壁立海面,橫亙南北,綿延約數十里。樓臺林木,城郭市廛,若隱若現……倏爾又變沙磧一片,隱約中有村落數處。移時隨風變滅,但見晴日空明,海天寥闊,仍復汪洋波浸矣。”

《聊齋志異》中有“山市”一則,但那是作者蒲松齡借他人之口寫出,而非親見,相比之下,蒲松齡的後輩鄉鄰孫鳳雲無疑要幸運得多。

孫鳳雲第三次遊嶗山時間是光緒己丑十月初八至十一月二十,長達四十二天之久,剛好是上次來遊所用時間的兩倍。尚在膠州客邸之時,他便“東望二嶗,如在咫尺。青山明淨而如妝,綠水澄清而若練。西風颯颯,落葉蕭蕭,較之春遊,倍覺神爽”“一路紅葉,滿山丹楓,奪目豔麗,不減春花”。秋日景更勝,曾高吟“兩度遊興猶未足,更欲秋山看一週”的詩人乘興而來,興盡而去,自無懸念。

晚清高密文人孫鳳雲與嶗山的夙緣

孫鳳雲早聞九水之名,亦知自一水至九水各具奇觀,惜當年遊嶗山時不得覽九水全勝,此來當然不容錯過,所以幾乎是第一時間便奔九水而來。一水景絕:“山庵兩處,跨水而居。紅葉絢縵,翠竹交加。峰頭怪樹,石罅仙葩。飛泉倒掛,玉屑散沙。”三水峰怪:“南面一峰,蔚然秀起……西面一帶峭壁,橫亙數丈,下注深潭。”四水奇險:“飛泉散亂,無渡可尋。南有石,名‘玻璃板’。懸巖下,側鋪白石如板,鑿成足窠……稍有不慎,即墜深潭。”

其他各水亦各具特色,他寫有《遊九水》五律一首:“河曲九迴轉,蜿蜒勢吐吞。兩條峰對峙,萬派水爭喧。聲若雷霆怒,清如霜雪噴。自從開異境,名擅兩嶗尊。”

此外又有內九水,地名“鷹阿澗”,玉鱗口瀑布即在其上。此瀑布與龍潭灣瀑布一北一南,為嶗山有名的兩大瀑布。孫鳳雲此前遊兩瀑布,對前者評價:“自山腰至麓,亂石層疊,累累如階級然,故跌宕澎湃之勢,跳珠濺玉之形,較龍潭灣尤勝。”這隻能說是見仁見智了。

前游龍潭灣瀑布,孫鳳雲曾遺憾沒能在正對瀑布、可坐數人的寬平石臺上掬水煮茗,稍品清味,此來得遂其願。

兩游龍潭灣瀑布皆在晴日,那麼雨後瀑布又如何?孫鳳雲有幸觀之後如是介紹:“坐石北望,見瀑布三道奔流而下。煙霧濛濛,直塞青天。珠玉滾滾,散落碧潭,勢如潮湧,聲若雷鳴,真奇觀也。”

嶗山巨峰又稱“嶗頂”。其實巨峰有上巨峰、中巨峰、下巨峰之分,稱為“嶗頂”的是上巨峰。孫鳳雲此來既臻其麓,又至其巔,看得全面,觀得細緻,總體評價是:“高峻而奇陡,礌砂輪囷,建標擢秀。諸峰環拱,若袍笏之朝天帝,肅穆端凝,棨戟之列堂垂,威儀莊重。”

嶗山多宮觀寺院,孫鳳雲前一次來遊,如太和觀、太平宮、華巖庵、上清宮、太清宮皆一一臨觀,但因時間緊迫,尚有諸如韓河庵、壽陽庵、韓寨觀、石門廟、黃石宮觀諸處未及遊,這次重遊便次第訪之。

孫鳳雲三遊嶗山時正值秋冬之交,因嶗山海拔高,雪也較他地來得早,入冬後僅七日便降雪,所以他未觀日出先賞雪景。《遊嶗續紀》二十一日記之:“餘披衣啟戶,見陰雲低垂,滿天飛雪,頃刻幻作一片玉樹瓊山。巖壑霏霏,鳥道滅跡,松竹颯颯,樵徑迷蹤,道真燃竹煮茗,捲簾清賞。餘口占一絕:‘曉來和雪汲山泉,然竹烹茶賞雪山。誰把瓊樓共玉闕,一時收拾到人間。’”

孫鳳雲於嶗山“遊於癸酉季春,復遊於己醜孟夏,再遊於是年之秋冬,往復三次……”“凡嶗擅名之區,無不周覽其勝”,並“將巖壑之勝、殿宇之麗、竹樹之秀、花鳥之美,一一託之於(詩)文”,這便成就了《遊嶗紀略》和《遊嶗續紀》兩篇以詩助遊的長篇遊記佳作。

《遊嶗紀略》和《遊嶗續紀》後經孫鳳雲細加審定,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合為一編問世,即為《耕讀堂遊嶗紀合編》,前冠以詩人自序和他人所作三序。清人黃肇崿(儀三)編《嶗山續志》,對《遊嶗紀合編》予以收錄。但既經刪削,便非全貌,再經擅改,更失原意。好在《遊嶗紀合編》原稿今天已被發現,並得到整理出版,極大便利了研究者認識和利用其文獻價值。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