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由 高曉雲空 發表于 飲食2022-12-27
簡介民國時期,很多繁縟的舊禮節被廢止,握手這種簡單的見面禮逐漸取代了作揖禮、拱手禮

握手與作揖有何區別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橋段,兩個風度翩翩的公子在街上偶遇,然後,相互作揖,互道一聲幸會。

其實,在我國古代最流行也最普遍的一種“見面禮”,就是作揖。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其子姬誦繼承大統,是為周成王。成王的年齡比較小,不能主理朝政,所以一應國家大事均由王叔周公旦決斷。周公旦完善了封建制度、繼承製度、井田制度及宗法制度,並制訂了影響未來三千年的禮樂制度。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作揖,就是“禮”的一部分。

根據《周禮》的記載,依照會面雙方身份地位的不同,作揖的方式可分為六種,分別為: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

所謂土揖,就是天子召見庶姓諸侯時使用的禮節,拱手的時候雙手保持在比較低的高度;

時揖是天子召見異姓諸侯時使用的禮節,雙手的位置與胸口齊平;

天揖是天子召見本家諸侯使用的禮節,雙手保持在較高的高度;

特揖是諸侯、卿等高階貴族之間見面時使用的禮節,雙方根據地位的高低而先後行禮;

旅揖是士大夫之間使用的禮節,雙方共同行禮;

旁三揖是貴族對幕僚、家臣使用的禮節,對所有人一次性作揖三次,以示尊敬。

在禮教森嚴的兩週時期,見什麼人作什麼揖,馬虎不得。如果用錯了禮節,將會被視作僭越,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在後來的三千年裡,作揖的形式不斷變化,又演變出拱手、抱拳等禮節。不過,作揖雖然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禮節,卻不是最恭敬的禮節。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當然,古代婦女行禮方式與男子也有很大區別,唐宋時期漢族民間白話小說有相關記載,婦女相見行禮,往往是口稱“萬福”。這種禮節要求兩手鬆松抱拳重疊(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側上下移動,同時略作鞠躬的姿勢。這種禮在京津地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依然儲存,在年節、祝壽等莊重場合使用。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禮,即“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是謂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是。”但是,根據唐宋以後白話小說,並不支援此種說法。以宋代小說《錯斬崔寧》為例,男女相見,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則“還了萬福”。這就說明,當時的男女已經各行其禮了。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可以說,在我國古代沒有任何一種禮節的恭敬程度能超過“叩首”,也就是磕頭。叩首禮,最早可追溯到古人祭祀天地祖先的祭祀活動。在兩週時期,諸侯以下的人在面見天子時,必須使用叩首禮。《東周列國志》中荊軻刺秦一折便寫道:

“荊軻回顧舞陽而笑,上前叩首謝曰:‘一介秦舞陽,乃北番蠻夷之鄙人,生平未嘗見天子,故不勝振懾悚息,易其常度。願大王寬宥其罪,使得畢使於前。’”

當時,荊軻的身份雖為貴使,但在面見秦始皇嬴政時仍要行叩首禮,甚至,頻繁到每說一句話都要叩首一次。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倘若凡夫俗子在面見君王時,使用了作揖禮,這顯然是一種僭越的行為。

《漢書》收錄了這樣一則故事。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劉邦帶著義軍進攻到高陽一帶。在當地,有個叫酈食其的名士頗有才學,但性格十分孤傲,所以,各路義軍首領都不待見他。劉邦聽說這奇人的事蹟後,派人將他請到營帳中。當時的劉邦雖然還沒有當皇帝,但他的身份亦十分尊貴。

然而,酈食其在見到劉邦以後,只是行了個長揖。劉邦比較擅長收買人心,所以不拘小節,沒有因為此人的狂悖而發怒,反倒將酈食其留用。想來若是小肚雞腸的統治者遇見了酈食其,沒準會立馬命人將他推出去剁了。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在1840年以前,作揖、拱手、抱拳仍是中國民間最常見的見面禮。然而,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文化在中原落腳,許多西方禮儀在中國流行開來,其中,便包括握手禮。握手的起源,可追溯到歐洲中世紀時期。

當時,歐洲地區騎士文化盛行,這些自詡高人一等的低等貴族每天穿著厚重的盔甲,全身上下僅有眼睛露出外面。因為甲冑又重又厚,行動不便,所以騎士們在行禮時自然無法作出大動作,只能脫下右手甲冑進行握手,此舉還可表示自己的甲冑裡沒藏匕首之類的武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禮節流傳到民間,發展成握手禮。民國時期,很多繁縟的舊禮節被廢止,握手這種簡單的見面禮逐漸取代了作揖禮、拱手禮。

時至今日,除年節晚輩向長輩作揖致敬時,已基本看不到作揖禮。近年來,有學者於《燕山夜話》發表文章,認為應該讓古老的作揖禮復興。該作者給出的理由是,人的手本來就很難保持清潔,頻繁的握手會為傳染病的蔓延提供機會,所以應該恢復作揖這種沒有面板接觸的見面禮。許多先進人士亦支援這一看法,認為作揖擁有許多握手無法替代的優點:不卑不亢、文明儒雅,而且十分衛生。

是中國的“作揖”禮好,還是外國的“握手”禮好學者出來說話了

當然,這種傳統禮節該不該重回日常生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能恰到好處地表達敬意,完全沒必要拘泥於形式。

參考資料:

【《周禮》、《東周列國志》、《說文解字注》、《燕山夜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