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民間故事:唐太宗騙寶

由 櫻花說故事 發表于 飲食2022-10-14
簡介”李世民摸了摸領下鬍鬚說,“那麼請法師說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字帖的原委,讓朕聽聽

玉兔交時當得意是什麼意思

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算是一個具有文治武功的皇帝,但也做了一件不大光彩的事騙取王羲之真跡《蘭亭集序》帖。

這《蘭亭集序》,是晉代王羲之的力作,全帖只有三百二十四個字,但是字字健美,行行遒勁。

不說別的,帖裡二十多個“之”字,就沒有一個結構形態重複的,連王羲之自己也很吃驚,像有股神奇的力量驅使他寫出似的,難怪後世視為稀世珍寶了。

李世民最大的嗜好就是蒐羅名家墨寶,他酷愛書法,對王羲之的書帖,更是愛得入迷。

他把王羲之寫的什麼《樂毅論》吶,《黃庭經》吶……都收買齊了,唯獨這本最珍貴的,又是他日夜做夢都想得到的《蘭亭集序》帖,偏偏找不到,這叫他如何甘心?他派官委吏,四處尋根覓跡,終於探聽到這本帖落到了浙江紹興永欣寺一個叫袁辨才的和尚手裡。

這袁辨才博學多才,琴棋書畫無不精妙,尤其擅長書法,功底深厚。俗話說:寶物識行家,他得到王羲之的這件珍品,看得比自己的身家性命還要寶貴!

李世民得知《蘭亭集序》的下落,高興得不得了,立即要派宮廷侍衛去向袁辨才索取。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妥:朕乃萬乘之尊,公然奪民所愛,海內聞知,何以威示天下?他沉思了一會,於是以“供養道場”為名下詔,將辨才騙進皇宮,又詔令宮廷內外優禮相待,不許絲毫怠慢。

辨才進得宮來,見皇帝這般優禮相加,因此作起法事來,也就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十分賣力。

民間故事:唐太宗騙寶

幾天之後,李世民又封辨才為“玄妙法師”,辨才入宮面聖謝恩。

李世民親自召見,平身賜座,先是撫慰一番,慢慢就問及《蘭亭》這件事來:“聖僧寶剎在王羲之的故鄉是不是?”

“是。”

“聽說法師的師父是王右軍的嫡裔?”

“先師是右軍五世孫。”

“啊!”李世民摸了摸領下鬍鬚說,“那麼請法師說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字帖的原委,讓朕聽聽……”

辯才聽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不動聲色地奏道:“啟稟萬歲,老僧幼年侍奉先師的時候,確實見過這部字帖,先師死後,迭遭兵荒馬亂,已不知字帖失落何方。真是可惜!”一番話,滴水不漏地把事情洗得乾乾淨淨。

以後,辨才多次被召問字帖去向,他總是一句:“不知道。”

弄得李世民幹生悶氣,心裡罵道:“這老禿賊,太不識抬舉。”便將他放回寺去。

辨才和尚出了宮廷,就像飛出樊籠的鳥,一路馬不停蹄,船不攏岸,箭也似地回到浙江永欣寺。

每天除焚香唸經之外,就相約好友吟詩作畫,下棋撫琴。對那部《當亭續集》,看得比以前更加寶貴,只有在夜深人靜之後,才緊閉寺門悄悄地取出來欣賞一番。

這一天,時近黃昏,辨才和尚燒了一爐好香,溫了一壺頭釀米酒,正待獨酌,忽見小沙彌進來報道:“李檀越到了。”

辨才一怔說:“快請!”便笑容滿面地迎了出去。

“弟子為俗事纏身,勞法師久候,恕罪恕罪。”李檀越深深一揖。

“哪裡哪裡!”辨才謙遜著說:“月白風清,如此良夜,老僧正好與賢弟對酌敘話,請教詩詞哩!”隨後,將來客讓進了客堂。

看起來,他倆好似舊交摯友,實則他們相識不久一那天,下著大雨,辨才從朋友處回寺,看見一個穿寬鬆黃衫的漢子,揹著手在看廊間的壁書。

他以為是個進寺避雨的行商過客,並沒在意。等他更了衣,洗了手,養了好一會神,解了酒乏出來,見那人還在房廊裡流連踱步,就走進幾步打量。

只見那漢子三十來歲,白麵無髭,粗眉毛,丹鳳眼。和尚想:難道此人也是個懂書識畫的?他生性愛結納文字朋友,忍不住上前合掌問訊:“檀越高姓?從何而來?”

那人一聽,忙轉過身子,笑著答道:“弟子賤姓李,草字祖蔭,山東人氏。帶有少許蠶種,來貴地發賣。適才遇雨,見寶剎廊壁書畫滿目琳琅,賞玩間不覺忘天色之將晚。得遇高僧,三生有幸!”說罷,深深一揖。

辨才聽這人果然出言不俗,便請他到經堂裡坐下,小沙彌送上茶來。一經接談,和尚覺察這個李祖蔭通經博史,口若懸河,妙語驚人,頗有見地,心裡不由得不佩服。

後來又與他下圍棋、撫琴,發現他門門技藝精巧,確非等閒之輩。俗話說,惺惺惜惺惺,英雄識英雄,交談中兩人便恨相見太晚,雖然相識不久,卻似多年老友。

這時,玉兔東昇,中天朗朗,他二人撫了一回琴,又乘興作起詩來。辨才從韻筒裡取出一支籤,括了個“來”字韻,思索片刻,寫出一首詩來:

初醒一剛開,新知萬里來。

披雲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

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燃灰。

李祖蔭從韻筒裡拿得的卻是“招”字韻,他僅瞄了一眼,便鋪開紙寫道:

邂逅款良霄,殷勤荷盛招。

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

酒蟻傾還泛,心猿躁自調。

誰憐失群翼,長若葉空飄。

這兩首詩的意思,前一首是熱烈歡迎新交的朋友,後一首是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謝。當晚二人便在寺內同榻而眠。次日相別辨才一再囑咐:“有暇一定要再來玩。”

李祖蔭果然是個很重友情的人,過了幾日,便帶上一缸好酒,幾盤好菜,來廟進行答謝。此番更是傾肝瀝膽,賓主盡歡,喝得醺醺朦朦,不消細說。

如此一來一往,二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此刻,辨才法師將李祖蔭迎進佛堂,照例是寒暄之後,便談詩論文。喝了幾杯酒後,李祖蔭從袖裡取出梁元帝親筆畫的一幅《職貢圖》,邀和尚共同賞玩。辨才是個行家,展開一看,嗟賞不已。

祖蔭卻說道,“元帝此畫,技法上倒如法師所言,可惜題款平平,實為美中不足處,若能有二王書法之精妙,則臻於至美至善了。”

辨才連聲應道:“那自然是最佳的,看來賢弟對書法金石,不僅涵養很深,而且偏愛得很呀。”

祖蔭搖手笑道:“哪裡哪裡,法師過獎了,至於偏愛書法,那倒不假。”他慢慢品了一口茶又繼續說:“不瞞法師說,弟子祖宗數輩酷愛書法,原家藏墨寶甚多,只因家道衰微,流失殆盡。弟子自幼耳燻目染,耽玩成習,對二王書法,尤有偏愛,即是作客異鄉,也不忘一攜數帖隨身,以慰旅途孤寂……”

辯才一聽,也高興起來,對祖蔭說道:“賢弟明日何不帶幾捲來寺,也使貧僧開開眼界。”李祖蔭當即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辨才和尚展開祖蔭送來的王右軍的兩張小札,對著亮光眯縫著眼細細地瞧了一陣子,只淡淡地說: “這倒也是右軍的真跡……”

“嗬,弟子難道會以贗品來逛法師麼?這是祖傳的珍品哩!”李祖蔭像受了莫大委屈,大聲說道。

但辨才卻反映冷淡,抿起嘴角,似笑非笑地說:“賢弟所藏,真則真矣,但並非右軍墨寶中之上品啊。”說著便把字帖還給了祖蔭。

民間故事:唐太宗騙寶

祖蔭頭上像澆了一瓢冷水,很不服氣,問道:“法師有何見證?敢言弟子所藏並非珍品?”

和尚說:“右軍書墨之極品者,莫如《蘭亭集序》字帖,你不過只藏著右軍的幾張便札罷了。若說是珍品,純為井蛙之見,貧僧不敢苟同。”

李祖蔭似乎不以為然,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說:“《蘭亭集序》)之說,只是世俗謠傳,弟子也曾聽說過。法師不過人云亦云,拾里巷小人的牙慧罷了。”

他看了和尚眼,只見和尚眼瞼低垂,閉目不語,便繼續說道:“耳聞是虛,眼見才實,想不到法師以市井鄙猥之見,貶弟子之所藏,實際上是在貶損右軍,令人可悲可嘆啊!弟子也不敢苟同……”

“閉嘴!”辯才眼一睜,“霍”地站了起來,“通、通、通”就衝了出去,看來實在是忍不住了。

李祖蔭先是一驚,繼而暗喜,正躊躇間,只見和尚滿頭大汗,急匆匆又跨了進來,手裡拿著一個黃綾小包兒,對李祖蔭說:“檀越,你看這是什麼?”

李祖蔭伸手去接,和尚喊了聲“且慢”,袖子一拂,把李祖蔭的手擋開,接著輕輕揭開綾絹,亮出一軸字帖。正是王羲之親筆書寫的那捲《蘭亭集序》帖。真是筆筆健美,字字珠璣,龍蛇競筆端,滿紙放霞光!拿那幾張便札相比,那真是淡墨逢濃墨,小巫見大巫了!

“怎麼樣?足下所見太罕了吧?”和尚對看呆了的李祖蔭譏諷道。

李祖蔭先是稍稍一驚,接著把眼晴一斂,狡黠地哈哈大笑起來:“法師真會戲弄弟子啊!”

“為啥?”和尚問。

“這,這只是一張慕帖,何足道哉?”李祖蔭說罷又大笑起來。

“有何見證?”和尚說。李祖蔭忍住了笑說道:“從晉至今,歷數百年,果有右軍的《蘭亭集序》帖,不毀於火,也毀於兵,哪有幸存之理?”接著又指著和尚手裡的字帖,喋喋不休地指出許多瑕疵來,未了才淡淡地說道:“這帖臨摹得倒有功夫,摹得維妙維肖,但瞞得過凡夫俗眼,卻瞞不過弟子的眼睛。法師,這也是真菩薩面前燒不得假香吧,哈哈……”

“住嘴!假就假吧!”和尚怒衝衝地把字帖捲起來,往几案上一擱,丟在自練的許多字畫一塊。

當天下午,辨才和尚被老友嚴員外邀請過府對奔。戰不多時,便有幾個紹興府的差役闖來,軟拖硬拽把他請到了都督府。

嚴都睿指著座上一位官員說:“這是御史大人肖翼,有事要見法師。”

和尚正要合掌問訊,那官員卻笑容可掬地說:“不必行禮,俺和法師早是至交了。”辯才聽聲音好熟,仔細一噍,你道這御使是誰?原來就是上午還在廟裡和他爭論不休的北方容人李祖蔭!

“本官奉敕,來取《蘭亭集序》,現《蘭亭集序》已經取到,特向法師致謝道別!”肖翼臉上一片得意的笑容,隨即亮出一軸字帖,那正是辨才讓他看的那軸《蘭亭集序》帖!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李世民沒有從辯才那裡弄得這本字帖,死不甘心,要派御史大夫肖翼去做說客。

肖翼知道權勢是無法使辯才獻寶的,便如此這般奏上一計。

唐太宗依從了他,他便喬裝打扮,改名換姓,來到紹興永欣寺,想方設法認識了辯才,很快成了莫逆之交,誘使辨才和尚亮出了《蘭亭集序》帖。

那天,又見辨才把《蘭亭集序》帖擱在几案上,回來後,即和都督密商,設下圈套,把辨才誆出去幾日。

辨才剛走,肖翼便進了寺廟。寺裡小沙彌問他有什麼事?他說有一條包書的絹巾丟在法師房裡,急著要取出來。小沙彌見是常來的客人,又是師父的密友李檀越,因此也放鬆了警覺,讓他取了門鑰匙,開了辯才的房門進去。

他見那捲字帖好端端地還擱在原處,心中不覺大喜,火速地從案上拿起,往袖裡一攏,大大咧咧地出了寺廟,飄飄然回到都督府。為了顯示顯示自己,還特地派差役把辨才請來,得意地賣弄一番,氣一氣和尚!

辨才和尚看到這卷《蘭亭集序》字帖,已經落到了肖翼手裡,叫了一聲便“昏死”過去。都督只好差人將和尚抬回永欣寺。

肖翼高高興興回京覆命。唐太宗一見這日夜思念的寶物果真取到了手,自然也快活得不得了。

不用說,對肖翼自然是賞賜有加。據說唐太宗對這《蘭亭集序》字帖真愛得發瘋。平日自不待說,直到臨終還帶進他的棺材作了陪葬品。

那麼,這《蘭亭集序》帖果真給李世民作了陪葬品麼?並沒有,李世民弄到手的是件冒牌貨。

原來肖翼化名接近辯才,開始一段時間倒真糊了這個和尚。

後來辨才見這個自稱販蠶種的小商,整日不事經營,揮霍無度,便起了三分疑心。及至見他拿出右軍便札和職貢圖等許多珍品文物來,這哪是一個家道衰微,棄儒經商的子弟家能珍藏得了?

因此,那疑團又增添到五、六分了。

那天,辨才拿出了《蘭亭》帖真跡來,先見這人眼裡現出驚奇,瞬間變臉,肆意詆譭,故意說是贗品,那疑心便又添到七、八分。

於是和尚有意把字帖擱在几案上。只見這人臉上掠過一絲得意又貪婪的笑影,雖轉瞬即逝,卻沒有逃過辨才的眼睛。

和尚已經洞若觀火,知道此人來意,便故意裝成糊塗樣子,要看看他到底耍什麼花招。

李祖蔭一走,他便將真帖藏過,換上自己臨摹的假帖。

辨才自幼就師從二王書法,根底很深,臨摹出來與真跡一模一樣,很難辨別。李祖蔭私開房門盜取這份字帖時,一來忙亂中不及細看,二來自認和尚完全上了當,哪曾想到他會掉包呢?

和尚遭到這番捉弄,將這軸《蘭亭》真跡更加珍藏起來。以後就是至親好友,刎頸之交,他也再不敢拿出來共同賞玩了。

韶光荏苒,歲月難留,等到辨才重病在床,自知不起了,就乾脆將這部《蘭亭》書帖放在身邊。

本來他打算象師父一樣,把這本珍貴字帖傳給一個可靠弟子,一則留個紀念,二則作為鎮寺之寶。

但默默地數一數廟裡這些沙彌,有的不通文墨,有的性格輕浮,不安於緇衣素食生活。

傳給他們就等於廢紙一張,豈不是對珍貴文物的褻瀆和糟蹋?假如他們中以後將真情流洩了出去,那些君王宰相、士吏朝官,豈會輕易罷休?欺君罔上之罪,把自己弄得棄骨拋灰,還是小事,只恐自己的親友徒屬,也難逃過殺頭流放的懲罰。

為了這卷《蘭亭》,自己顛沛流離,迭遭風險,難道還讓禍延身後,殃及親徒?他越想越悲憤,勉強掙扎起半個身子,抖抖索索地摸出這個黃綾小包,解開來拿著這卷《蘭亭》帖,咬咬牙,就著油燈點燃了。

等到沙彌們進來看時,床下只留下星星點點灰燼,再看辨才法師,已經圓寂好久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