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由 歷史店 發表于 飲食2022-10-11
簡介一到街上人多的時候,王三就帶著小齊國出去乞討,但不再是和往常一樣,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了“橋樑架子”

老鼠聽到敲打聲會跑嗎

在過去的舊社會中,乞丐沿街乞討是很常見的一種行為,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乞丐的乞討方式也有許多的門道。比如,民國時期的北京城,有個乞丐會

橋樑架子

,只要這招一出手,就不可能要不到的錢財

……

究竟什麼是

橋樑架子

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吧。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對很多人來說,乞討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乞討也有學問,不然為何有的乞丐天天能吃飽,甚至還不缺錢用,但有的乞丐卻三天餓九頓。根據社會學家們的調查和研究,他們發現乞丐在乞討時主要有兩種方式,即文討和武討。

所謂

文討

,是指一些乞丐有文化,能唱小曲,寫書法,說評書或者寫對聯等,透過這種方式換取人們的施捨,因此這類乞丐算是十分體面的乞討群體;而

武討

就相對比較暴力,比如沿街賣慘,用棍棒敲打腦袋,甚至還有一些直接暴力搶奪等等,因此這類乞丐也最惹人厭,不管在哪裡都如同過街的老鼠一般。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除了以上兩大類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乞討方式,基本上可以說每個乞丐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否則在饑荒流年的時候就會被餓死,因此他們總會利用自己的特長想辦法要點吃的。對於大多數的乞丐來說,他們要麼是沒有特長,或者發現不了自己的特長,於是就只能用最通用的方式乞討,即上文中提到的賣慘,或者是死皮賴臉的伸手要錢,但結果往往也都不太理想。比如,民國北京城有一個乞丐叫王三,他的經歷直到現在還廣為流傳,被人們時常提及。

王三本是個普通的乞丐,和其他的乞丐相比也並沒有獨特之處,一開始他也只會跪在地上沿街叫喊,但不過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乞丐。一日,王三和平時一樣乞討,一天下來就只要到了一個饅頭,到晚上的時候還留了半個等餓的時候再吃,結果他在去破廟睡覺的路上看到一個人躺在了地上一動不動。

於是,王三上前仔細檢視,發現是個十幾歲孩子暈倒在地,渾身上下還有被鞭打的印子,他見孩子可憐就決定把他背到破廟。第二天,王三又把那半個饅頭放在碗里加水弄成了漿糊,再一點點的給小孩灌下去,就這樣小孩也慢慢的醒來,恢復了意識。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經過一番詢問,王三才只知道這孩子叫小齊國,是一個雜技班裡面的徒弟,因為他們的師傅得罪了軍閥慘遭殺害,其他的徒弟也都被毒打不讓再表演雜技,所以他們就不得不乞討,但是他們又不會乞討,沒幾天就餓死了好幾個人。

於是,王三就帶著小齊國一起要飯,有一次他發現小齊國能用腦袋頂東西,比如在頭頂上放一摞子碗都不會掉下來。王三靈機一動,他讓小齊國教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王三也掌握了在腦袋上頂東西的訣竅,然後他們又一起練習,鼓搗出了一種絕活,並將其命名為

橋樑架子

,不僅能乞討,還改變了他的命運。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一到街上人多的時候,王三就帶著小齊國出去乞討,但不再是和往常一樣,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了

橋樑架子

。比如,王三和小齊國來到一家飯館外面,他們將事先準備的座椅也都一併帶著,然後將桌子抬起來頂在頭上,一開始是兩人一人頂一條桌子腿,居然能讓桌子穩定不倒,同時二人還走來走去;

然後,把椅子再放在桌子面上,居然還不會倒下來。此外,一旁的人都看傻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怪異的行為。就這樣,王三的

橋樑架子

吸引了很多的人來,於是有些人覺得精彩就會給賞錢,同時他們為客棧老闆帶來的人氣,也會得到飯菜。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還有一次,王三路過一家棺材鋪子,於是他就走進去找店主乞討,結果店主不但沒有給,反而還把他轟了出去。於是,王三就和店主打賭,說他能把棺材頂在頭頂轉圈,對此店主肯定是不相信,還說王三吹牛皮。店主話音剛落,王三就走到一口棺材跟前,然後雙手一用力就把棺材舉了起來。王三深呼一口氣,小心翼翼的再把棺材放在腦袋上,同時又穩穩轉了一個圈,最後棺材也沒掉下來。店主也看傻眼了,還說王三是神人,趕忙拿了幾塊大洋給他

……

民國的時候,有一種“橋樑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來錢

就這樣,王三成了乞丐圈裡的名人,後來他被另外一個雜技班相中,於是就擺脫了乞討的命運,成為了一名雜技演員

……

由此可見,乞丐也有厲害之人,就看自己的特長能不能被發現。

參考資料:

《中國乞丐大揭秘》作者

程剛

,出版社

吉林攝影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