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由 中國婦女 發表于 飲食2022-10-05
簡介在七林央宗的記憶中,從小就跟著母親在高山牧場生活,在村子裡的時間不多

雲南有犛牛嗎

05:37

一連幾個月的時間裡,與42歲的藏族婦女七林央宗相伴的只有凜冽的山風、茂密的森林、平緩的草場、抬眼所及的雪山和成群的犛牛。這裡是藏在滇西北大山深處的一塊牧場,是央宗的冬季牧場。

深山峽谷裡的羊腸小道蜿蜒纏繞,穿過一片片林地,爬上漫長的碎石陡坡,小溪淙淙聲不絕於耳。然而隨著海拔升高,溪流變小,被冰雪覆蓋,最終消失不見……徒步四五個小時後,終於抵達海拔4000米左右的崩格拉牧場。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央宗的牧場

這一段距離成為牧場和山下村子最遠的距離,阻斷了山外的喧囂,也隔斷了山內的寧靜。央宗時常站在高處,順著峽谷望向山下的家——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洛吉鄉尼汝村,那裡有她的丈夫和女兒、兒子,更遠處的香格里拉市城裡住著她的老母親,在首都北京生活著自己的哥哥。

山水阻隔,魂牽夢繞。央宗想要與外界聯絡,很不容易。為尋找到手機訊號,她往往要翻山越嶺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找到一個更高的地方,才能接收到微弱的訊號,給媽媽、女兒、丈夫、哥哥報個平安。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央宗

央宗家祖祖輩輩以放牧和耕種為生。當年。央宗的母親卓瑪央宗就常年在山上的牧場放牧,面對靜靜的群山,她哼唱著古老的歌謠,打發著日日夜夜。

當年,山上的放牧生活十分艱苦,一家人無論怎麼努力還是不夠吃。在七林央宗的記憶中,從小就跟著母親在高山牧場生活,在村子裡的時間不多。過去,沒有大米吃,以糌粑和玉米麵為生,吃一點奶渣都是好的,央宗十五六歲時才第一次見到錢。

“年輕放牧的時候,大家生活窮啊!吃得不好,穿得不好。放牧也賺不到錢。”83歲的卓瑪央宗現住在香格里拉市安享晚年,每天曬曬太陽,擺弄花草,到廣場上散散步,生活平靜安詳。談起過去的生活,她仍感嘆不已:那時大家都苦啊!哪像現在這麼好。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央宗的母親

女兒央宗的電話打來,老人很激動,靈活地按下接聽鍵。冷不冷、吃得夠不夠、犛牛怎麼樣、身體好不好……問題中飽含著深深的關切,母女二人聊個沒完。放下電話,老人不自主地哼唱起放牧時的歌謠,雙眼泛潮,時光就在老人呢喃的歌聲中被拉回到了過去。

如今,尼汝村一天天變好,水泥路通到了每戶人家的門口,路燈、太陽能熱水器、衛生間等成為標配,央宗家的牛群、羊群也不斷壯大。

2008年7月,卓瑪央宗不小心摔傷了,就再也沒能上山放牧了,活計傳承到七林央宗的手中。當央宗從母親手中接過牧鞭的那時起,她就與牧場難以割捨。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一大早就忙碌的央宗

早晨天一亮,燒好火塘,便要去山林裡看看牛群,然後回來織毛毯;打酥油茶烙餅子,喝著溪水;在四處漏風的木屋裡棲身,靠著火塘取暖和煮飯,一隻黑狗拴在木屋旁,兩隻小貓在腿旁蹭來蹭去……這就是央宗在山上的生活場景,有序而單調。

與大山為伴,生活枯燥艱苦,但央宗仍笑意盈盈,常人眼中難以忍受的寂寞,在她身上似乎沒有留下痕跡。“我不感覺寂寞。”央宗說,這裡有這麼美的雪山,這麼幹淨的空氣,有這麼大的牛群。60多頭犛牛就是家裡的“生態銀行”,為家裡守候凝聚著汗水的財富,她十分自豪。

平時,央宗喜歡坐在山坡上小木屋前,看著一頭頭犛牛在像緞子一樣的牧場上,悠然地啃著牧草時,她就不自主地哼起了歌,歌聲在山間飄蕩,從雪山上吹下來的風掠過身旁。

在牧場上穿梭趕牛時,央宗見到美麗的風景都要拍下來,等到了有手機訊號的地方,就傳給在北京工作的哥哥扎西頓珠,撫慰一下他的鄉愁。

遊客來來往往,山下的尼汝村喧囂不已,一家人也都十分忙碌。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丈夫給央宗送生活物資

在家裡,丈夫丹增培初負責種田、打工、對外聯絡,有時還要為揹包客牽馬賺點錢。隔一段時間,丹增培初會趕著馬爬上牧場,給妻子送生活物資。當丹增培初下山時,央宗就站在山坡上的木屋前,一直看著丈夫的身影消失在林間。

央宗的女兒央宗措姆也在山下守著白雲般的一群羊。跟著羊群在草場上游動時,她不時會抬頭望望遠山裡母親所在的方向。

雲南:她樂於獨守海拔4000米牧場,把60多頭犛牛變為家庭“生態銀行”!日子越來越美好……

央宗的女兒

“我想去牧場看媽媽!”這一天,她終於止不住了,給母親打電話,但始終無法接通。“媽媽,我快兩個月沒見你了。”在給媽媽微信留言後,央宗措姆雙眼溢滿了晶瑩的淚珠。

現在,犛牛、羊值錢了,國家有補助,再加上打工和種地,家裡收入還可以,那種窘迫的日子已經遠離了;央宗措姆開始嘗試利用手機向山外的商家推薦原生態的農牧產品……一家三代人見證了高原牧場的春夏秋冬,也見證了尼汝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卓瑪央宗、七林央宗、央宗措姆合影的照片上,三代人依偎在一起,微笑著,無論是稚嫩的臉龐,還是滄桑的面容,都掛滿了幸福。

日暮降臨,央宗坐在山坡上,看著斜陽把山峰染成金黃。她望著村莊的方向說,幾個月沒下山了,村子肯定又發生一些變化。

是的,每一天都在變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