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由 林下煮酒 發表于 飲食2022-09-20
簡介敬完天地神明之後,母親體貼孩子們在長達一年的期盼中發酵而出的對美食的貪念,所以,往往不等菜品全部炸完,就隨炸隨拿給我們吃

豆腐過油叫什麼

時令已進入農曆十月中旬。連日來,彤雲密佈,朔風凜冽,終於催逼出了今日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對於常年勞作的農人來說,實在是一個悠閒安逸的季節。

他們連同腳下的大地,一起進入休養生息的靜默模式。但村莊卻並不寂寞,暗中醞釀著能甜蜜一年時光的驚天大事,那就是——過年。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三個季節的辛苦勞作,只為換來風雪來臨時的一份踏實安然;三百多個日子的深情等待,只為半月年節的犒勞補償。

買新衣,放鞭炮,殺雞宰鵝,走親串友:生活對人們的虧欠,都於此時清零償還。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飫甘饜肥中,撫慰了舊年滄桑的風霜;辭舊迎新間,生長出來年嶄新的希望。過年,實在是中國人自我調節的一種智慧, 是熱愛生活的一腔赤誠 。

在豫西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我的父親、母親 和三叔懷著對生活的滿腔熱愛,和對兒女的拳拳深情,年年都要竭盡全力,給我們營造一個快樂富足的新年

。雪泥鴻爪,往事歷歷。最令我思憶的還是除夕的"過油"。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過油過油,越過越有,在煙火氤氳中,寄予了父母親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所以,過油時,往往充滿了神聖的儀式感和小孩勿近的莊嚴肅然。

提早幾天,母親就陸陸續續地備好待炸的食材。宰殺雞鴨 ,煮好白肉 ,拌好餡料……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等到除夕上午,油鍋支起來,劈柴燒起來。父母和三叔各依所長,分工合作。三叔廚藝精湛,由他操刀掌勺,加工食材;母親打下手,負責將食材翻轉出鍋;父親極善燒火,由他負責火候大小。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而我們一群孩子,則被母親嚴厲地驅除出廚房重地,不招喚不許進去窺視。一則怕熱油濺到我們;二則怕童言無忌,褻瀆神明。

說到過年時的行為語言方面的禁忌,真是謎一樣令人費解。大有動輒得咎的惶恐和擔心觸怒神明的不安。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比如,初一早晨起床時,不許叫喊親人,只能忍著新年終於來到的驚喜,獨自一人悄悄起床。起床後,要跑到村口,四下觀望一下,哪個方向最明亮。據說,哪個方向最亮,就代表哪個方位最安全;一旦發生災難,就朝著那個方向逃。

這個習俗完美體現了中國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再比如,年節時不能動剪子,不能洗頭洗衣服等。還有,看到許多好吃的,不能驚歎“哇塞好多哎“;當然,如果飯食略欠,也不能埋怨”為啥做這麼少?“否則,會被母親斥責為”不主貴!“。再有,必須要在年節期間,砍一根粗木棒,放在大門口;初五早上必須要起早剷出鍋底洞的鍋灰,倒在大路交叉口,稱為”送窮灰“。種種禁忌,真真假假,不一而足,讓小孩子在歡脫的同時,常常心懷一種敬畏。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過油時當然也有禁忌。那就是炸出的第一鍋食物必須要先敬神明,再敬祖宗。母親撈出第一鍋炸品後,必定會先碼放兩盤端到堂屋中,放置神臺之上,上香祝禱,

神情肅穆, 唸唸有詞,敬請天地神明歆享牲醴 ;召喚祖宗之靈享用供奉。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敬完天地神明之後,母親體貼孩子們在長達一年的期盼中發酵而出的對美食的貪念,所以,往往不等菜品全部炸完,就隨炸隨拿給我們吃。炸焦葉,炸丸子,炸酥肉,炸雞塊,炸魚塊,炸蓮藕,炸豆腐,炸麻花,炸胡蘿蔔絲,炸裹上蛋液和麵粉的紅薯片,三叔取名為”金包銀“……,花色繁多,色香味俱全。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每一種食材的味道都調配得盡善盡美,火候也恰到好處。它們,閃耀著金黃色的誘人光澤,帶著無與倫比的濃烈芬芳,以或酥脆香甜、或麻辣鮮香的魅惑,一路攻城地,迅速淪陷了我們常年缺滋少味的味蕾。時至今日,我的味蕾上還緊緊地纏繞著這些美食的芬芳。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可惜,如今的我,再也吃不到三叔的”金包銀“,母親的焦麻葉。他們都去往了另一個世界。我們也各自成家,遠離故園。

只剩下年邁的父親 ,在年節過油時,繼續守護著一捧薪火,欣喜地看著弟弟和弟妹,接過父輩的刀鏟和笊籬,為他們的兒女,烹製熱氣騰騰的生活和芬芳馥郁的歡樂。

人生代代無窮已,總有一種習俗,是對父輩優良傳統的堅守,更是愛和責任的延續。故鄉渺邈思難收,總有一道美食,一頭連著味蕾,一頭連著故鄉,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關於“過油”的那些事

總有一種習俗,是對父輩優良傳統的堅守,更是愛和責任的延續。故鄉渺邈思難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