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由 紫禁城 發表于 娛樂2022-06-11
簡介京城舊景之 賣柿子的北京的昌平、順義一帶產柿子(還產核桃、栗子等),所以京城秋天賣柿子的很多,出售的都是漤(音懶,就是用開水或石灰水泡過,去掉澀味,否則不能吃)過的,有大蓋柿(個大,扁狀)及梓頭柿(個小,高椿狀)

蟈蟈冬天怎麼過冬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喜歡北國者,大抵都愛北國的秋。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紫禁城的物候·立秋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郁達夫 作家

北平秋天重度愛好者

郁達夫要不遠千里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便是因這份秋色。

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訓鴿的飛聲。

——郁達夫《故都的秋》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陶然亭慈悲庵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冰心 作家

北平的秋天,是用來享受的!

冰心先生說秋天在北平是最適宜遊人享樂的季節。

沒有風,沒有雨,太陽整天暖融融地照著;蒼穹是那麼高,那麼澄清;淺灰的雲,追逐著雪白的雲,有時像在緩緩地散步,有時又像在相互擁抱。

——冰心《北平之戀》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老舍 作家

北平之秋,是人間的天堂!

老舍先生的表達更為熱烈直白。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老舍《北平的秋》

……

上個世紀裡那些文人筆下的北京的秋,彷彿擁有最澄澈的天、最悠閒的雲,最冷冽的月色、最盛大的紅葉、最豐碩的秋實……有時一群白鴿盤旋在天上,鴿哨聲聲,曠遠中卻透出幾絲悲涼。

但如今,這樣最深的秋意似乎早已隱入文人們的書寫中,成了莫言筆下的那個“傳說中的北京的秋天”。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東安市場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莫言 作家

北平的秋天,似乎懷念更多些。

那樣的秋天是依附著低矮的房舍和開闊的眼界而存在的,那樣的秋天是與螞蟻般的車輛和高入雲霄的摩天大廈為敵的,那樣的天親近寂寞和悠閒,那樣的天被畸形的繁華和病態的喧囂扼殺了。

——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措辭的嚴厲,流露出他期待落空的失望和對老北京秋天已逝的遺憾。自古逢秋悲寂寥,如今的秋悲,或許要變成難以“逢秋”的惘然。

所以喜愛北國的人,還是想到書中去尋得一些秋味來,或寄託幽思,或添補遐想。

透過名家的散文、詩歌、小說,舊京的風華彷彿又熠熠生輝起來,散發出一種既繁華靡麗,又悠閒簡單的獨特氣韻。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大葫蘆寶瑞興醬菜園

而更為直觀的秋味尋覓,或許要從畫作入手。

在一位於北京生活了九十多年的畫家筆下,那些在時間河流沖刷中逐漸淡去的北京世俗百態重新被賦上色彩,一部

《北京夢華錄》

,因這一抹秋色,更加飽滿起來。

從文字到圖畫,這座積澱了六百年曆史文化的故都,又多了一個能夠被後人窺見的視窗。

入秋之味

彼時,剛一入秋,老北京的時令吃食紛紛上市。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賣菱角米、雞頭米的

賣菱角米和雞頭米的買賣,早早就下街了。

菱角有鮮的、有熟的(煮熟後)。賣熟的時,用一把像鍘刀似的小刀,把菱角切成兩半賣給顧客。

“雞頭”(就是芡實)是鮮的,渾身是刺,扎手,用一塊似刷子樣的木板釘兩個鐵釘,把“雞頭”進行預處理。

吃的時候,可以用腳把它踩碎,滾圓的雞頭米就出來了。

洗淨煮熟,就可食用,孩子們很愛吃。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賣柿子的

北京的昌平、順義一帶產柿子(還產核桃、栗子等),所以京城秋天賣柿子的很多,出售的都是漤(音懶,就是用開水或石灰水泡過,去掉澀味,否則不能吃)過的,有大蓋柿(個大,扁狀)及梓頭柿(個小,高椿狀)。

除了新鮮柿子,北京人還喜歡把熟透的柿子壓扁,晾乾,做成結滿柿霜的柿餅兒吃。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鮮魚口

舊時,前門外大街最熱鬧的地方,除大柵欄就數鮮魚口了,口內有不少有名的老字號和小吃店。炒肝、炸糕、炸丸子、羊霜腸、蓮子粥、各類時令瓜果……應有盡有。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灌腸鋪

入秋之玩

待到秋日再深些,京郊的農民提了蟈蟈擔到城裡賣,大都是小孩買了玩些日子,就死掉扔了。

有專養蟈蟈的人,挑幾個大、長、足狀的,精心餵養,能使其過冬。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賣蟈蟈的

蟈蟈養在“蟈蟈葫蘆”裡,這種葫蘆用木製或竹製,雕鏤精緻,堪稱藝術品。

冬天揣著懷裡,有時放出蟈蟈來在陽光下曬,它們即鼓翅長鳴。

這時的蟈蟈已不是翠綠色,而是紫褐色了。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匏制獅子戲錢紋葫蘆蟈蟈罐

窮苦人家的小孩兒找樂子也很簡單,大家喜歡玩一種遊戲——打拐。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打拐

“拐”就是羊腿關節上的一塊小骨頭,吃羊肉的時候把它保留下來,或者到羊肉鋪討要。洗乾淨後作為玩具,也有的染成紅色。

入秋之節

除了吃的玩兒的,夏末秋初,老北京還有許多節令習俗。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放河燈

中元節有各種燈。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蒿子燈

蒿子燈,是採一棵香蒿,用細紙條把一根根的香粘在小枝上點燃,像一株繁星樹。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荷葉燈

荷葉燈呢,則是找一張較大的荷葉,中間插蠟燭。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糞桶燈

還有糞桶燈,桶和勺都是秸稈紮成的,中燃蠟燭,這是惹人發笑的燈。

中元節過後一個月就是中秋節了,除了賞月、吃月餅,老北京中秋節還要供奉月光神碼。

神碼上畫著月宮裡的瓊樓玉宇,還有嫦娥娘娘和玉兔的形象。

這是手工著色的民間版畫,非常漂亮。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中秋節月光神碼

中秋節還要給兔兒爺上供。

兔兒爺是用黃泥做胎,中空,晾乾後塗白粉,再晾乾後用顏料著色,盔甲使用金粉,俗話說:“金甲紅,花兔兒爺”就是說它的顏色鮮豔。

有的兔兒爺後背插著旗、傘,威風凜凜。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孩子們最喜歡的兔兒爺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詳細記錄汴京生活,從皇家慶典儀式、王公貴族宴飲娛樂到庶民百姓的娛樂生活,無一不備。

全書細膩瑣碎,並無微言大義可言,但惟其如此,我們反而能從物質生活的瑣碎點滴,遙想北宋士子庶民的耳目口腹之樂,犬馬聲色之娛。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京城舊景之 轉糖得彩的

而在《北京夢華錄中》,盛老用一枝包含情感的畫筆,將一座記憶之城的根於魂深埋畫紙之上。

綠樹、紅牆、琉璃瓦,一座座金壁輝煌的皇家建築;

海子、蘭槳、銀澱橋,浩渺波光中漾起的粼粼塔影;

衚衕、沙燕、鴿子哨,茵茵碧草槐影婆娑的四合院;

挑子、吆喝、大碗茶,熙熙攘攘規矩識禮的北京人……

這裡曾是六百年的帝都,一景一物,都有它的來頭,都是老北京安身立命之所在。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北京夢華錄》畫冊按內容編排,分為

商號店鋪

京城百業

市井風俗

古都風貌

四個主題,囊括盛老創作的七百餘幅作品。

這些畫作,形似中不乏寫意,寫意中不忘肖形。觀之讀之,清新自然,不流於俗,在雅俗之間找到一種平靜之美。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盛老的創作多為對老北京的回憶性追述,兼具人文與歷史,觀之而有身臨其境、昨日重現之感。

對於民俗文化研究者與愛好者來說,這套畫冊無疑是瞭解老北京風俗百態的珍貴影象資料。

今日話題

你對老北京有哪些深刻印象?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來自: 故宮書店《晚風習,秋色濃,方寸之間憶北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