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飲料冒充保健品、假扮工作人員入戶檢修......這些詐騙手段需警惕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4-12
簡介小禮品引誘,假專家宣傳,真飲料冒充特效藥2017年2月至10月間,被告人張某等十餘人為實施詐騙行為而組成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豐臺區等地引誘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免費健康諮詢”活動,謊稱賈某、張某等人為知名醫院的專家,騙取

賣保健品需要什麼證

飲料冒充保健品、假扮工作人員入戶檢修......這些詐騙手段需警惕

近年來,犯罪分子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案件頻發。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釋出的資料顯示,從發案趨勢上看,近5年來,詐騙老年人案件數量呈上升態勢。北京一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譚勁松表示,涉老年人詐騙案件集中表現為三個特點,一是詐騙事由多樣化,但主要集中在養生保健領域;二是犯罪手段專業化,犯罪行為具有明確針對性;三是被害人眾多,犯罪數額大,追贓挽損難。

法院建議,老年人群體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防範意識,勿輕易洩露個人資訊,勿輕信推銷,遇到無法辨別真偽的情況及時向家人或者有關部門求助,同時記得儲存轉賬記錄、收據、對方身份資訊等客觀證據。人民網整理了相關案例,以作提醒。

小禮品引誘,假專家宣傳,真飲料冒充特效藥

2017年2月至10月間,被告人張某等十餘人為實施詐騙行為而組成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豐臺區等地引誘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免費健康諮詢”活動,謊稱賈某、張某等人為知名醫院的專家,騙取被害人的信任,並以現場看病、開藥的方式,將“百邦牌天元膠囊”“百邦牌銀杏丹葛膠囊”當做特效藥品銷售給被害人,騙取百餘名被害人90餘萬元。法院認為,張某等人透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被害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考慮到各被告人詐騙老年人等情節,對各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3年至7年不等,並處罰金。

法官釋法:以高價售賣保健品的名義騙取老年人財物,是詐騙老年人最常見的犯罪手段之一,此類犯罪一般有固定的實施流程。前期,業務員透過發傳單或者打電話的方式聯絡老人,以領取禮品或者健康補貼的名義吸引老人參加“健康講座”。舉辦講座當天,由假冒的醫療專家在現場推銷產品,謊稱售賣產品為可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特效藥,實際上所謂的特效藥成分僅為澱粉、果汁、水等,並無任何治療效果。講座現場也有專門的財務人員負責收款,備有pos機供老人刷卡,若遇到老人忘帶錢的情況還會有業務員以幫忙送貨上門的名義跟老人回家取錢。

此類詐騙犯罪人員眾多,分工明確,專門針對十分關注養生保健的老年人群體實施,且利用老人渴望關懷的情感需求,透過言語上對老人的關心,騙取老人信任,使老人心甘情願交付錢款。

冒充燃氣檢修人員上門行騙,威脅獨居老人人身財產安全

2016年4月至5月間,被告人殷某夥同他人,冒充燃氣公司工作人員檢修管道,以被害人家中燃氣灶漏氣需要更換為由,騙取高額安裝費用,實施犯罪行為13起,騙取被害人錢款3萬餘元,被害人年齡在65歲到82歲不等。法院認為,殷某夥同他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錢款,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予懲處,對其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罰金人民幣5萬元。

法官釋法:本案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物件多為獨居老人,被告假裝燃氣維修人員,透過上門檢修燃氣的方式,判斷老人家中狀況,並利用老人防備心差,對燃氣等裝置不夠了解的特點,騙取高額安裝費用。雖然每筆詐騙數額僅數千元,但是多人上門行騙對獨居老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亦是重大威脅。

獨居老人應提高防範意識,不讓任何陌生來訪人員輕易進屋,若是有正當事由上門人員,應要求對方出示證件,確有必要可聯絡親友或居委會尋求幫助。

虛構身份,利用封建迷信騙取老人款物

被告人沈某於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9日間,冒充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大展評委、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等身份,並虛構“三爺”“太爺”等會特異功能、法術的虛假人物,在北京市海淀區以做道法、拜師、辦書法展為由,騙取被害人張某現金共計人民幣7萬餘元及鯽魚、柴雞等食物,後用于歸還個人借款和日常消費。法院認為,沈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予懲處,對其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

法官釋法:本案被告人利用了被害人的書法愛好,又利用了部分迷信心理,在與被害人交往接觸過程中多次騙取被害人款物。若不是被告人身份被揭穿,老人往往意識不到這是騙局。

老人用書法等愛好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本身是為了增強幸福感,但是要謹防他人藉由個人愛好接近自己,從而行騙。對於封建迷信活動要有分辨能力,勿被騙術矇蔽。老人的子女家屬要關注老人的個人生活和交友狀況,及時幫助老人識別別有用心的騙局。

(人民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