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娛樂2022-03-12
簡介2016年,一位79歲的醫生退休時,有近500人自發送別↓↓↓她是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錢惠茵教授,行醫53年,工作近2萬天,救治患兒數十萬人次

卷卷貓怎麼了

導讀

這幾天,全國各地都沉浸在降溫、嚴寒之中。不過,天氣再冷,總有人能讓我們感到無盡的溫暖。比如文中的這些人和故事……

日前,一組照片刷屏了↓↓↓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故事是這樣的:1月11日下午3點51分,重慶市中醫院住院部婦產科,一個男子攙扶著妻子焦急地找醫生。原來,他的妻子距離預產期還有十多天,提前破水了。

檢查顯示:臍帶已經脫垂,孩子隨時可能因缺血缺氧出現生命危險。

於是便有了這一幕:助產士文靜跪在產婦兩腿之間,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和中指,穩穩頂住孩子的頭部。

一場爭分奪秒的接力賽開始了……4點05分,跪在病床上的文靜和產婦一起被推進手術室。

本應將產婦移到手術檯上,但此時文靜一動孩子、產婦都將面臨危險。於是,手術室內,助產士文靜跪在床尾,主刀醫生王曉霜單腿跪在床左側,開始手術。

7分鐘後,一個女嬰被醫生順利取出。

產房中,每個產婦都被劇烈疼痛、對新生兒擔憂、身體虛弱……各種感受折磨。這個時候,唯有醫務工作者能帶來無盡的安全感。

@卷卷貓的圈子:給這個醫生點贊,現在這樣的醫生不容易

@糯米蠻蠻:我想讓孩子以後也學醫救人

@批發總店:總有一些人,讓人覺得這個冬天特別溫暖

@張張在不在:不希望你理解 只希望你尊重

其實,這些年,關於醫患關係的探討不絕於耳。不少人表示,別學醫,因為:

@今年終於可以換名字了好開心:別學,千萬別學。太累了

@愛吃醋的肉食動物:千萬別,學醫真的很累,還不被人理解

@百葉窗折射的倒影:別學,千萬別學。期末考試要死人的。而且本科上完研究生,研究生上完又是博士。學歷要求太高

@小仙女vivianus:醫生很辛苦

然而,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是每個人一生必須面對的課題。很難想象,這個世界,如果缺少了醫務工作者,當我們陷入最無助的時刻,應該找誰?

看過了下面這些故事,不知道你會有什麼感受?

2017年5月,有這樣一則新聞:陝西省一名66歲的村醫付彩紋因病去世。

據當地村委會主任描述,全村1500多戶村民,幾乎每戶村民都送來了花圈,以示緬懷,這種場面此前從未有過↓↓↓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根瞭解,付彩紋,1975年從衛校畢業,已在馬王村衛生室工作了40多年。她為村裡接生過幾百個孩子,只要誰家有需求,她每次都能做到“隨叫隨到”。

遺囑中,她告訴晚輩:一定要心懷善念,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所謂“蒼生大醫”,大致就是意思吧。

其實這不是個例。2016年,一位79歲的醫生退休時,有近500人自發送別↓↓↓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她是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錢惠茵教授,行醫53年,工作近2萬天,救治患兒數十萬人次。有的一家兩代甚至三代人都經過她的診治。一直到退休前一天,她仍像往常一樣7點就來醫院坐診。

於是,當她即將離開工作崗位時,曾經的病患、學生、同事……近500人自發送別↓↓↓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很多醫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病人盡心盡力。

下圖,穿著住院病人服,外面套著藍色手術服,坐在輪椅上,聚精會神地在為一位患者做手術的人,是寧波市中醫院普外科主任戴春山主任醫師↓↓↓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2017年11月28日,戴春山出了車禍,左腳踝關節粉碎性骨折。做了手術後,他給已經預約的手術病人一一打電話請辭。但有幾位患者堅持要他手術。

於是,手術後第12天,身體稍有好轉,戴春山就立馬上了手術檯,坐在輪椅上做手術。拍照那天,他2個多小時內連做了3臺手術。

還有,最近大火的“尬舞”護士。這個故事來自山東淄博市第一醫院肺功能檢測室。為了保證患者深吸氣、深呼氣到位,同時達到相應的呼吸頻率,肺功能檢測室的護士們就創造了一套聲情並茂的舞蹈↓↓↓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孩子的反應應該是最真實的。

2017年12月7日,溫情的一幕發生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兒科門診:一名3歲男孩向該科楊惠琴主任醫師鞠躬致謝,楊惠琴深深鞠躬回禮↓↓↓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原來,幾天前,3歲的軍軍(化名)突發高熱,被送至醫院時已意識模糊,雙眼上翻,四肢抽搐,牙關緊閉。是楊惠琴迅速應對,軍軍的情況得到了好轉。

8日,父母帶軍軍到醫院輸液複查。走出診室後,父母對軍軍說,快謝謝楊奶奶。懂事的軍軍向楊惠琴鞠躬致謝。楊惠琴也鞠躬回禮。

歷史總是驚人的詳細。有張老照片,展示出了百年前的相似的醫患關係↓↓↓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黑白照片中,一位四五歲、穿著長衫的中國男童與一位頭戴禮帽身穿西裝的洋人互相鞠躬。這是1900年左右,時任廣濟醫院(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的英國人梅滕更查房時,面對小患者鞠躬致謝。深諳中國禮數的梅醫生也深深鞠躬回禮。

醫務工作者到底有多辛苦?此前,一封來自醫生妻子信,曾讓朋友圈動容。文章的作者是山東省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郭鋒的妻子徐松俠。

這篇名為

《無論凌晨幾點,我接你回家》

的文章寫道:

凌晨1點,四周一片寂靜,偶爾看到一兩個病人家屬出入,我斜坐在駕駛位上,緊緊盯著住院部的出口,足足仨小時,屁股都要長出壓瘡啦,老公還是沒有出來。

18:30約定手術結束後給我打電話去接他的,21:30還沒接到電話,於是開車到醫院裡繼續等,這樣既不打擾老公,也能讓他早一會兒回到家,早一點休息。

可是沒想到,直到凌晨1點,老公還是沒忙完。

……

14年了,他在醫院的時間遠遠大於在家裡的時間,陪伴病人的時間也遠遠大於陪伴家人的時間。1天24個小時,他能在家裡呆足12個小時,我都覺得是莫大的幸福。剛參加工作那幾年,常常連續36小時、48小時值班,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更是家常便飯。因為我也上夜班,兩個人接連兩三天見不上面也不是稀罕事。

真心覺得,我嫁給了老公,老公嫁給了醫院。

……

有一種醫生叫“外科醫生”,有一種手術叫“急症手術”。有一種理解,叫“無論凌晨幾點,我去醫院接你回家。”

文章裡,徐松俠以一個妻子的角度,描述了她眼中的丈夫,以及從事醫生職業的丈夫的工作、生活。她說,自己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人瞭解醫生這個職業。”

其實,每年,和醫務工作者有關的新聞都在不斷上演。其中,暖心的不在少數。

別學醫,又苦又累不被理解?那這些故事怎麼說……

無論你是身在其中的從業者,還是“圈外人”,這一個個讓人動容的故事,是否讓你讀懂了“醫者仁心”四個大字?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編輯:駱沙)綜合整理醫學界(丹萌 ID:yixuejiezazhi)、重慶晨報 現代金報 人民日報、新浪微博、湖北日報(記者:餘瑾毅通訊員:馬遙遙)、魯南商報、華商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