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由 深圳文學 發表于 娛樂2022-02-28
簡介斑竹村是俞強的祖籍地,這次他又為俞氏修譜而去

俞姓祖籍是在河南嗎

原題:《走進斑竹村 | 金坤發》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在我的印象中,

奉化的斑竹村,素有名氣,只可惜一直沒機會去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元旦,總算得一機緣,隨好友俞強、永敢先生去了斑竹村。慈溪到斑竹,驅車才六十多公里的路程。

斑竹村是俞強的祖籍地,這次他又為俞氏修譜而去。俞氏家譜已有百來年沒修了,他是修譜的顧問之一,可見他的熱情與責任。

這是一個隱藏在四明山區的世外桃源,村落被群山翠嶺環抱,兩條溪流——西晦溪和茶坑溪交匯於此,山水美景與村間的古道、古橋、水塘、大樹、石砌的老街與老房,交相輝映

。俞氏祖先京賓公早在北宋年間,“愛斯地而寓斯境,釣於水而樵于山,遁跡躬耕,不求聞達,隨時取樂,寵辱不驚,何必居城市州閭之廊也。”近千年前,俞氏故人尚能如此超脫,作為出生在近代且久居鬧市的我輩,只能感嘆連連,嘆與故人的時代如此遙遠,嘆與那時的環境天壤之別,嘆像他們那樣的機遇不會再有。對故人如此明智的選擇與追求,只有心存敬仰。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斑竹村是溪口與葛竹村的必經之地。葛竹村是蔣介石的外婆家。

1949年2月,蔣介石在大陸最後的日子裡,他和他的家人,滿懷著複雜的鄉愁情愫,不停地穿梭在親戚族鄰之間。那天從葛竹村返回溪口時,曾在斑竹村逗留,在村口金井橋上小憩,隨行的蔣經國在日記裡這樣記述:“晨起(1949年2月23日),陰霾四布,早餐後,即攜兒女隨父展謁外太祖母及賢甲舅公墓……途徑斑竹園……鄉人以烤番薯、煨芋艿設席,真“菜根香”也……”。這樣的故地重遊,儘管帶著顯赫的身份與地位,一大家子行走在鄉野雖也其樂融融,但在大人們心中,難免悲慼萬分。

葛竹村由於與斑竹村很近,我們幾個還是不由自主地趕去看了眼。

蔣母王採玉的孃家在村裡當屬殷實的大戶人家,住所是典型的三合院,天井用鵝卵石鋪就,五馬頭的山牆,清中葉建築

。王採玉清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於此,初嫁蹕駐曹家地的俞某為妻,不久夫染時疫而亡,遂回孃家,在村附近的金竹庵帶髮修行。後經堂兄王賢東(溪口玉泰鹽鋪帳房)說合,於1886年再嫁到溪口,生有二子二女。

金井橋,據俞氏老譜記載,此橋乃清乾隆年間由鄉人集資建成(《溪口鎮志》記載的建成時間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蔣介石去葛竹外婆家,常在橋頭駐足歇息)。之前的竹木橋,至今在溪石上還能清晰地見到橋樁的兩隻孔眼。竹木橋建於何時、毀於哪年,已無從考證。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今年的元旦,格外寒冷,我在幾棵有著幾百年以上樹齡掩映下的金井橋上,不停地徘徊、端詳、思索與拍照。

民國時代的蔣家王朝雖說早已逝去,民國領袖曾經走過、小坐的石橋,卻依然默默地橫臥在茶坑溪之上

。看上去,它已是那樣的斑駁與蒼老,在它身上,再也無法承受現代車輛的碾壓與載荷。多少張曾在橋上過往的面孔,儘管都早已不在人世,但橋還是這座橋,樹還是這幾棵樹,溪還是這條溪,誰也無法更改它們對過往行人的恩施和對歷史的見證。

金井橋兩側早先都是良田,如今都已變成了現代建築

。斑竹村在二十年前還是鄉政府的所在地,鄉衛生院、中小學校、郵電所、信用社和供銷合作社等機構與設施,一應俱全。金井橋往西不遠,才是斑竹村的本真。新的建築,佔用的全都是斑竹村世代傳承下來的良田。想當年,為本村成為方圓百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俞姓前輩們在巨大利益的割捨中,不知承受了多少煎熬與隱忍。

舊村落裡,新房挨著舊房,家家戶戶逼仄而擁擠,幾百年的歷史光線不時穿越在窄小和曲折迂迴的巷陌之中

。在山區,除了山林,最稀缺的無疑是土地,俞氏族人為了僅有的耕地少被蠶食,連唯一的祠堂也沒有根據條件的改善去擇地新建。他們明白,離開了土地和山林,這裡的人們也就成了無本之木。靠外出闖蕩討生活,能有多少勝算?能有幾個成功?因此這裡的村民與全國所有的農民一樣,把世世代代的居所選擇在山坡、山腳和一些不毛之地,留出儘可能多的肥沃之地去耕種,去播灑生的希望。

不像現在,糧食安全的觀念已越來越淡漠,人們的居住,居然毫無顧忌地向著大片良田進發。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俞氏族人也與許多家族一樣,隨著歲月在不斷地繁衍與擴充套件,有限的山林和耕地資源,迫使著各家各戶去思考明天和未來,去改變現狀與困厄。

幾百年間,這裡的子孫比他們的祖先似乎更有想法,更有大膽的行動。好多人懷著對家鄉無比的眷戀而背井離鄉,去求學,去求財,去求優渥,去求發展,去出人頭地。好多子孫在外地打拼成功,再也沒有回來,他們留在了他鄉,遠的甚至留在了異國,一個個頂天立頂,成家立業,在異地為俞氏開枝散葉,以輝煌的成就和業績,光宗耀祖,為俞姓贏得一個又一個的驕傲和榮譽。

斑竹村尤其在這幾十年裡,人口像是在空氣中蒸發了一樣。尤其是在鄉政府撤併以後,除了尚存著的一大片樓房和長滿雜草的操場,昔日的繁榮早已煙消雲散,人口數量為此直線下降,擋都擋不住。如今常住在斑竹自然村的俞姓人口,已不到五十人,這些人的年齡幾乎都在五十歲以上。可想而知,村裡的好多房子已空置,留守著的村人,要走上一大圈,才看得到他們三五一群,捧著暖爐,撥著炭火,圍坐在牆根,曬著冬日裡難得露臉的太陽,有一句沒一句地閒磕著各家的悲喜人生與無盡過往。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在次日返程的車上,我和永敢先生攛掇俞強,這麼好的祖籍地,應該購置幾間房子,有空來小住,

畢竟這裡有秀麗的山水風光、清新的空氣和純樸厚道的宗親,實在太難得了。他沒有展開,只回答說:出去了,還要回來嗎?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作者簡介

老家山水靈秀、空氣清新、鄉情純樸,出去後的人們還會再回來嗎?

金坤發,59歲,浙江慈溪滸山人,當過潛水兵,上過軍校,當過連長和參謀。轉業地方後,先後供職於人事、民政部門與鄉鎮街道,現為四級調研員。慈溪市作協會員。出版過散文集《虎嶼聽雪》,有文章獲得過全國、省、市徵文比賽獎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