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了凡四訓》: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由 自由的讀書人 發表于 娛樂2021-12-30
簡介了凡先生在《立命之學》中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水什麼無魚

了凡先生在《立命之學》中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這個世界並非有純粹一物而成形,它是複雜的,多面的。即使最高的、最純粹的“道”,也是由既相生又相剋、既矛盾又融洽為一體的“陰與陽”組成。

《了凡四訓》: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有陽必有陰,有晝必有夜,有淨必有汙,有尊必有卑,因為陽由陰生,晝由夜來,而淨自汙中生,尊貴者必源其謙卑。沒有哪個人生來便是最高智慧的聖賢,即便孔子也是從“吾十有五至於學”開始,透過一生不斷的積累,學而知之,最終從“無知”慢慢修得為“聖賢之師”,而這才是最為真實的世界。

地之穢者多生物。大自然的偉大在於其海納百川,育生萬物,並能使萬物和泰共生。同樣,成為聖賢之人,則在於其心的“包容大度之廣,虛懷若谷之深”,對於人世間,看透卻不看破。

古人言“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天生都會嚮往遠方,然而,雖志行千里,卻必須始於足下。猶如九層之臺起於壘土,猶如合抱之木始於毫末,成就偉大,就要先懂得卑微。

人總是嚮往高處,然而攀登的越高,人煙越是稀少,這便是以此換來的代價——有得必有失。當人身在高位,即使身在人群之中,也有一種離群索居的孤獨,對於聖賢而言,他的“孤獨”並非蔑視他人的存在,而是承認現實的差別,懂得在這個世界裡共生。

世間並無絕對純淨之地,亦無所有人公認的純淨之地。對一個人而言的“純淨”,或許並不適合其他人。並非所有人都想成為聖人,亦非所有人都想成為庸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立的價值判斷,但他們存在的共性,都是屬於大自然中的生命,即使這個生命細如微塵。

《禮記》中說:“故君子蒞民,不臨以高,不道以遠,不責民之所不能。今臨之明王之成功,而民嚴而不迎也;道以數年之業,則民疾,疾者闢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統絖塞耳,所以弇聰也。

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過,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親而不離。

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則不可教也,不習則民不可使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