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他是清代“吳中七子”之一,與朱珪並稱“南王北朱”

由 好看貓 發表于 娛樂2021-10-25
簡介王昶《金石萃編》注重用石經文字及緯書材料來考證校勘板刻儒家經書,用石刻文獻補充、糾正史書,碑史互證,體現出以金石材料考證經史的學術觀念,代表著清代金石學的主流,是乾嘉考據方法在金石學領域具體運用的體現

清朝有個官員朱桂嗎

他是清代“吳中七子”之一,與朱珪並稱“南王北朱”

王昶 字德甫,號述庵,一字蘭泉,又字琴德,學者稱蘭泉先生。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祖籍浙江蘭溪。史料記載他“少穎異,博學,善屬文”,肄業於紫陽書院。在書院讀書時求教於惠棟,學習音韻訓詁。當時書院院長是沈歸愚,把王昶與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升之、曹仁虎、黃文蓮七人合稱為“吳中七子”。他們之間的唱和詩流傳到日本,大學頭(即日本古時的大學校長)默真迦見而心折,上書於沈尚書求詩,又每人各寄相憶詩一首,一時傳為藝林盛事。

他是清代“吳中七子”之一,與朱珪並稱“南王北朱”

他考中進士後,歷官內閣、軍機章京、刑部主事等職。仕途上開始一帆風順。但在朝廷查辦兩淮鹽物案的時候因洩密而被罷職。後因緬甸發生戰事,雲貴總督阿桂聘請王昶來做幕僚。平定叛軍後,又協助溫福平定小金川、大金川等。在戎馬生涯中,他不畏艱險,殫精竭慮。軍中一切檄文、上奏、往來文書、捷報等均出自他手,立下大功。凱旋之日,以戎服行禮,賜宴紫光閣,賞賚優渥。奉旨升鴻臚寺卿,賞戴花翎,在軍機處行走。至此,王昶的仕途可謂達到頂峰。在後來的官位上,王昶的政績也可圈可點。比如,在任江西按察使時,“六十餘日決獄百餘案”。在任雲南布政使時,發現當地銅政繁複,“公盡發古籍,著《銅政全書》,示補救調劑之術。” 主持順天鄉試時,以經術取土。士之出門下為小門生及從遊受業者二千餘人。又主持婁東、敷文兩書院。主持編纂欽定《通鑑輯覽》、《大清一統志》、《續三通》等書。

王昶其人體貌修偉。在京師時,與朱珪互主騷壇,有“南王北朱”之稱。“所至朋舊文宴,提倡風雅;後進才學之士,執業請益,舟車錯互,屨滿戶外。士藉品藻以成名致通顯者甚眾。”

王昶天資過人,於學無所不窺,尤邃於《易》。哲學上宗朱子,兼及薛瑄、王守仁諸家之學。詩歌上宗杜少陵、玉溪生,而參以韓、柳。古文則以韓、柳之筆,發服、鄭之蘊。

他是清代“吳中七子”之一,與朱珪並稱“南王北朱”

另外,他早年就嗜金石之學,及宦遊所至,無不訪求。自三代至遼金,積千五百通,而甄錄之。著《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凡其文漫漶見於他書者,則為旁註以記其全。篆隸及見古文別體者,摹其點畫,加以訓詁。金石之書,至此可謂集大成。” 清代金石學與考據學聯絡緊密,在乾嘉時期體現得尤為明顯。王昶《金石萃編》注重用石經文字及緯書材料來考證校勘板刻儒家經書,用石刻文獻補充、糾正史書,碑史互證,體現出以金石材料考證經史的學術觀念,代表著清代金石學的主流,是乾嘉考據方法在金石學領域具體運用的體現。

除《金石萃編》外,他還著有《春融堂詩文集》、《明詞綜》、《國朝詞綜》、《湖海詩傳》等。經學方面有《群經揭櫫》、史學類有《五代史注》。可謂著作等身。

前文提到,他作為"吳中七子"之一,在文學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的文學思想多與學術思想相通。最突出者,莫過於將"以經史為本"的治學精神與"專於一家的文學思想結合在一起。 王昶認為詩歌是詞的源頭,文雅是詞的審美追求,協音律詩詞的創作準則,學問是詞的基礎。

《蒲褐山房詩話》是王昶唯一的詩話體著作,散附於《青浦詩傳》和《湖海詩傳》之中,尤其見於《湖海詩傳》的《蒲褐山房詩話》部分具有極高的文學史料價值,對此後史書的撰寫、詩話著作體裁的變異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王昶本人詩作很多,有一首《過昭陽湖》寫的很清新動人:“湖山重疊淡於煙,斜掩篷窗自在眠。風外誰驚清夢斷,數聲漁唱夕陽天。”

他是清代“吳中七子”之一,與朱珪並稱“南王北朱”

王昶晚年,受到朝廷很多優待和封賞,可謂風光一時。受邀參加過千叟宴,自建“春融堂”。

王昶於八十三歲時去世。去世前自定喪禮,囑託阮元寫神道碑文。死前聽到雞鳴,他長嘆一聲“時至矣!”就去世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