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由 青史基石 發表于 娛樂2021-10-21
簡介詩歌贈答唱和是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階層,進行交往的最主要方式

語言不通順怎麼評價

清代越南使臣在華期間交往群體比較廣泛。在中華文化中,士人群體居於精英階層,他們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最高水平。靠著文人之間的這點惺惺相惜之情,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階層往來酬唱贈答,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文學交流,聯合構建出了中越文化友好交流的橋樑,深化了雙方作為同文之邦的認同感。

越南使臣自鎮南關入關後,便開始了漫長的燕行之路。這一路之上,例有伴送官員陪行,途徑地方,每到一站都有地方官員接待。除此官方往來之外,越南使臣與所經地方的文學名士亦多有交流。這些人構成了越南使臣在華期間接觸最多的一個群體——中國士人階層。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階層交往機會頗多,但是由於當時漢文只是越南的官方文字,並未深入拓展至日常交際中,所以越南使臣雖然都認識漢文,但是多數無法使用漢語直接進行交流。

越使黃碧山所作《北遊集》中收有《廣西省湛恩亭系攬》一詩,詩中就曾提到越南使團初到廣西省城時,中越雙方竟然出現了喧闐重譯邦交語,語不通音忙爾汝的窘況。因此,中越雙方士人在交流過程中只能以筆墨傳其意,交往方式可謂多種多樣。

詩歌贈答唱和是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階層,進行交往的最主要方式。越南使臣來華創作的燕行文獻,以唱和詩為主體。詩歌贈答唱和需要有特定場合,多在宴會之上進行。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道光十三年,阮朝使臣李文馥等一行赴廣東公幹。越使因仰慕繆艮文名,託由清人劉墨池居中引介,於是年七月五日在廣州海珠寺,舉行了一場中外群英會。當時與會的有中國士人繆艮、梁毅庵、劉墨池、劉伯陽四人,以及此番來華的越南使臣阮文章、李文馥、汝伯仕、黃文炯、黎文謙等人。

中越雙方士人於席間揮毫代喉舌,飲酒兼賦詩,酬唱贈答,相與為歡。關於此次中外群英會的盛況,越南使臣汝伯仕在其《中外群英會記》中作了詳細記載。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中越雙方士人皆乃文采斐然之輩,整場宴會也因此而熠熠生輝。除中外群英會之外,此次來華部分越南使臣,還參加了清人陳任齋組織的樓船會、潘漢石組織的宴會等,席間都有中越士人唱和詩作存世。

由中國士人發起的這些宴會,在招待越南使臣的同時,也為中越士人進行以詩歌唱和,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大大深化了雙方的友誼。雖然這些唱和之作中大多充斥互相恭維之辭,但這是唱和詩的通病,在此不作深究。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請序題詞也是當時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階層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請序題詞作為一種風尚在越南文壇盛行已久,很多越南使臣借北使之機徵序於華。越南使臣來華期間往來酬唱贈答,創作、積累了大量詩作,按照通例,越使一般會將其編錄成集,以便日後帶回本國供同僚、後人參看。

若詩集之中能收入幾篇中朝士人所作序跋或題詞,于越南使臣來說更是無上的光榮,足以作為回國炫耀的談資,詩集也會因此而身價倍增。因此將所作北使詩集示予中朝士人,請其為之作序或題詞,在當時是比較流行的做法。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越南使臣是越南漢文化的代表,他們在華期間與中國士人的文學交流活動,還常常透過詩文鑑賞點評的方式來進行。在序文中,作序人一般都會插入些許對作品的鑑賞評價之語。

越南使臣在與中國士人交往過程中,言語不通給雙方帶來很大的交流障礙,漢文遂成為聯絡中越士人文學交流的唯一橋樑,而以漢文筆談則成為重要的溝通方式。與詩歌贈答唱和、請序題詞、鑑賞點評等交流方式相比,筆談雙方可以面對面交流,有問有答,其承載的資訊量更大,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也大大提高。

清代越南使臣與中國士人交往中,言語不通是雙方交流最大的障礙

越南使臣黎貴惇所著《北使通錄》中,曾多次提到中國官員邀其以筆談詩論文,筆談方式多是中方官員提問,越南使臣回答,內容通常比較龐雜,涉及制度、禮儀、物產、歷史、地方沿革等。

越南使臣出使清朝時,與中國士人交遊事例之多、方式之廣,實在是不勝列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透過多種形式的交往活動,越南使臣在華期間,確實與中國士人階層結下了深厚友誼,這對歷代北使之臣來說,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