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由 大咖說史 發表于 娛樂2021-10-19
簡介中元節是我們國人非常熟悉的一個傳統節日,從古到今,在這一天人們會不約而同舉行一些普渡、祭祀的活動,中元節和上元節、下元節合稱為“三元節”,這個說法最早源自於道教,和原始教義中的天官、地管、水官有關,據說三位是天帝派到人世間的代表,在這三個日

原子之蔽履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是我們國人非常熟悉的一個傳統節日,從古到今,在這一天人們會不約而同舉行一些普渡、祭祀的活動,中元節和上元節、下元節合稱為“三元節”,這個說法最早源自於道教,和原始教義中的天官、地管、水官有關,據說三位是天帝派到人世間的代表,在這三個日子裡會對人間進行功罰的判定。

不過,如今三元節中要屬中元節最為特殊,原本地官在這一天對各路鬼眾進行檢點,民間又說七月十五地府會開門放魂,兩者結合,中元節也就成了老百姓口中的“鬼節”。

那麼大家知道三元節之間如何劃分嗎?中元節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鬼節”的呢?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開門放魂劇照

一、追溯“三元節”的始末

三元節的說法最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形成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上元節,所謂上元節,就是我們熟悉的元宵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吃點湯圓的日子。

在漢代的時候,官方崇拜的主神之一為天帝“太一”,也就是《太一生水》中記載的創始的神靈,漢武帝在位的時候,

在甘泉宮旁邊就修建了供奉太一的祠堂,每年正月的“上辛夜”都會進行祭拜,這就是後來正月十五祭拜天神儀式的由來。

既然是皇帝拜神,那麼排場就必須有,於是正月十五的時候燈火輝煌,通宵達旦,這就是民間正月張燈結綵的由來,上元節成為民間流行的節日,這還得到了東漢佛教進入中原以後。

漢明帝是忠誠的佛教徒,他下旨在正月十五晚上點燈祭佛,於是老百姓也就跟著學了起來。而在這一天開始吃湯圓,就要追溯到宋代了,原本的名字叫做“圓子”。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老百姓過上元節劇照

再來看看中元節,這個節日是上古時期基於自然崇拜出現的,即天子要祭天、地和水,關於儀式的過程,闡述的思想等等,這在《禮記》中都有詳細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後來在這一天,天子們還會順帶祭祀自己的祖先來表達敬意,天子影響諸侯,諸侯影響百姓,也就約定成俗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中元節並非七月十五,而是在立秋後第一個月圓日,

古人認為這一天是陰氣最盛時。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祭天儀式劇照

最後說說下元節,這是道教水官大帝的誕辰,每年這個時候,水官都會對工作進行總結匯報,主要是平定人間的各種是非,為人們解厄。

道士們會在這一天做相關的道場,民間開始祭祀亡靈,還順帶拜一拜水官,

這一套下來稱之為“謝平安”。古人覺得老天都為凡人著想,那麼朝廷也得表示一下,於是下元節的時候,皇帝往往會下旨禁止民間屠宰牲畜,並且延期執行各種極刑。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道士做道場劇照

二、中元節的“蛻變”

1、文化的重心所在

中元節既然是祭祀大地之神靈的節日,為啥會變成“鬼節”呢?不要急,咱們一步步看。上面說過,這一天天子會拜拜老祖宗表達感恩之情,

這就起到了“視死如生”的作用,並很快形成了一種傳統。

在中國的文化圈內,認為祖先雖然去世了,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存在的方式,就像《韓詩外傳》中說的“鬼者,歸也”。什麼意思呢?人死了,成了鬼,不過是重新迴歸了,可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換言之,這只是生命進入寂靜的一種狀態。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拜老祖宗劇照

另外,古人還覺得人的凡胎才是陰氣匯聚的地方,而人們的精神力恰恰是陽剛之所在。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肉身就被稱之為“魄”,而精神力稱之為“魂”,一陰一陽。

如果精神力,也就是所謂的魂,一旦離開了陰氣濃郁的肉體,那就成為了真正的“陽魂”。從宗教的認知來看,人們死後,恰是“神化”的時候,也就當是祭拜的物件。

古人把祭祀、祈禱和宗教以及傳統孝道進行了融合,

所以有宗教意義的先祖靈位也是可與神像、神位放到一塊的,二者合一,成為了古人的精神寄託所在。

儒家興起後,視孝道為人倫的基礎,也是核心,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對活著的長輩無比尊重,對逝去的長輩要進行祭祀,對於幾乎全部儒生來說,“生孝死祭”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之一。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祭拜先祖的靈位劇照

2、演變成“鬼節”

道教為了把典籍中的救贖思想和中元節放到一起,於是把儒生們非常重視的上古聖人大舜給請了出來,還加了個“中元地官清虛大帝”的名號。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舜帝一生光明磊落,重情重義,尤其是對待老一輩的人可謂“至孝”、“極孝”。道教這麼一整,中元節在民間就有了另一個名字——“孝子節”。

東漢蔡倫革新了造紙術,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他的嫂子見利忘義搞出很多低劣產品,結果名聲一落千丈,壓貨嚴重。

這個女人心生一計,自己躺在棺材裡,家人跪在地上痛哭,還拿賣不出去的紙張燒掉,說是在陰間可以用。當鄰居們都來圍觀的時候,蔡倫的嫂子突然從棺材裡坐起,說自己在陰間受了不少罪,因為家人燒紙到地下變成了錢,才把小命給贖了回來。

這事在今天看自然是荒唐至極,可當時人們不這樣想,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認為給去世的人燒紙就可以讓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吃得飽穿得暖。

事實上這裡體現了道教重要的一點:人生前欠了債,過世後親人也得還錢。

中元節是道教傳統節日,為何成為鬼節?它和上元、下元有何區別?

圖片:燒紙劇照

再往後,佛教進入中原,盂蘭盆節也和中元節進行了融合,因由是“目連救母”的故事。這個操作就把印度宗教內的“地獄”概念引入了,把錢財也變成了功德,透過某種儀式後就可以轉變為給先人的東西。

隨著歷史的不斷髮展,咱們民間的中元節實際上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因素,這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融會貫通的典型代表。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