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由 篳路襤縷 發表于 娛樂2021-09-26
簡介他曾這樣評價過金庸及其作品他說金庸假,小說人物假,為人也假“口口聲聲說信佛了,為啥不把億萬財產都捐出來”蠻橫無理的態度實為好笑,依照這樣的行為來看李敖實在是高出王朔,王朔的批判都浮在表層,而李敖卻能字字戳中金庸的痛點

李敖是個什麼人物

金庸,一位心中擁有武俠夢的作家。他的武俠小說內容生動,故事人物極具性格,曾受到了眾多人的追捧開闢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而金庸本人卻是個極其低調內斂的人,雖名氣日漸增長有了傲人之本,但他絲毫未變。

時代會留下峰頂的腳步,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關於武俠世界的虛構之文,人物內容全都由他編撰。作品出彩,看的人自然多了,但不同的人對待事物的喜好也不同,有人喜愛就有人厭惡,對金庸作品批判駁斥之人比比皆是。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金庸不理會他人批評,只默默寫著自己的作品讓筆尖替自己說話讓時間為自己證明。然而批判物件之間有兩位最為特殊的人。一位是和金庸關係密切稱得上朋友的李敖,一位是與他未曾蒙面的王朔。可令人驚奇的是金庸回覆了王朔,卻對數次批判其的李敖置之不理。這三人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瓜葛,讓我們進入三人的世界探尋下真相。

少年遊子,心中有夢

1924年,在浙江海寧的一個小鎮金庸出生了。金庸原名查良鏞,後作筆名金庸。查家是當地有名書香世家有著豐厚的文學底蘊,由此金庸的童年在書海中度過,無數的典籍古事讓他心生興趣俠義的故事也在他心中埋下了種子。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那個動盪的年代,早期的金庸沒有時間和精力寫小說,他的第一篇文學作品與小說完全不同是一本學生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自此金庸的文學之路便有了開端。

1941年,他在壁報上寫諷刺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校方開除,後其輾轉各地。他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這為他後期的小說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於此之後,他輾轉各地做著與小說無關卻時時與文學掛鉤的工作,其所擔任之職位為後期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牢固的後背。

三十一歲,剛過而立之年,正好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點,不早不晚不慌不忙,金庸開始寫第一部武俠小說,因有了早年豐富的經歷才讓他的作品更入人心。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1955年,他正式以金庸為筆名,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華麗的辭藻有趣的故事線,瞬間點燃人們心中深藏的武俠夢,金庸這個名字,也徹底在中華小說界留下印記。之後,其創作了一系列其他小說,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王老虎搶親》《射鵰英雄傳》《碧血劍》等一些列眾人皆知的武俠小說。

在他的筆下所有人物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如古靈精怪的黃蓉,充滿俠義風範的喬峰,愛憎分明的阿朱等。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極具個性,以人易情。

1955年至1970年間,金庸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這是眾多作家一生都無法匹及的高峰。金庸開創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後來他被評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著十足過人的才學。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王朔批評,金庸迴應

文壇需要發展必不會少一番唇槍舌劍的爭辯,關於金庸發展的“武俠熱”讓許多作家都拉起自己的筆桿準備衝鋒陷陣一番。但金庸對他人的評價幾乎不放在心上,然而十餘年前當時資歷尚淺的王朔在報紙上發表的一篇《我看金庸》的文章引起了金庸的注意。照常理來說,倆人相距二三十年的歲數本不該有交集,但文學卻將他們連在了一起。

王朔那篇文章直言直語,通篇內容下來說金庸的文章是“媚俗之文學”。原文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那些故事和人物今天我也想不起來了,只留下一個印象,情節重複,行文口囉唆,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他給金庸的作品蓋棺定論稱之為是四大俗,並且還對港澳的文學進行了批判。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金庸看過這篇報道後回了王朔,他先用佛家思想表達了自己不爭不奪淡然處之的態度,將自己置於制高點,他的回覆有這樣幾句話極具深意:“風八不動,是佛家的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孟子的話:“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大概意思是人會受到詆譭,有時會獲得讚美。

金先生四兩撥千斤的回覆較王朔的言辭譏諷明顯道高一尺,在他的眼中王朔之言瞬間被瓦解成為小孩子的打鬧,於是乎這場文學界的神仙打架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老友上陣,神仙打架

李敖也曾批評過金庸的文學,但金庸從未回過隻言片語。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李敖攻擊人的段數實在太過高超,罵人不吐髒字,還引經據典逼得人啞口無言。

他曾這樣評價過金庸及其作品他說金庸假,小說人物假,為人也假“口口聲聲說信佛了,為啥不把億萬財產都捐出來”蠻橫無理的態度實為好笑,依照這樣的行為來看李敖實在是高出王朔,王朔的批判都浮在表層,而李敖卻能字字戳中金庸的痛點。

其二,李敖在文學界的資歷較深,文筆犀利,對許多文學作品都作出批判,他的文學不單單浮於表面。

其三,李敖與金庸是好友,二人相識多年。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古往今來,文學的發展需要新鮮血液,需要革新與批判,只有在思索中不斷進步才能使文學論壇開出新春。王朔之於金庸的批判雖將自身的情緒放入其中,但也只有關注了才會寫出這樣的文章。

金庸回王朔這是禮,是一個文學的先行者對後來者的回答,其中盡有深意。別人批評你你如果回覆是禮貌,如果不回覆也未嘗不可,金庸與李敖是故友,日子的長久使他們的友誼沉澱,不會因為這種原因而決裂,做出嘲笑行為的大多都是我們這些看客。

文學交流的深度,皆是為了文學界之發展,口長於人,我們都有著不同的思想,看法不同自是正常,不過談笑幾句。

李敖和王朔都批評過金庸,為何金庸只回了王朔,背後有何深意?

今日事今日畢,金庸武俠的世界已然遠去,但眾人心中仍有一股熱血沸騰的勁頭。遊俠夢如心,心中易安然,任爾東西南北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