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三字經》新說(二十)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由 天涯孤旅a 發表于 娛樂2021-05-09
簡介意思是說小孩子在學會做人後就要開始學習一些必要的數理知識和其它文化知識

明經讀史是什麼意思

首孝悌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從這裡開始,《三字經》就開始講對孩子的啟蒙教育的先後順序。身而為人,首要的就是要孝敬父母尊長,然後才是學習其它知識。這就是這句話的本義。

首,是首先;孝,是尊敬的意思;這裡的弟,是個通假字,通“悌”,表示弟弟要尊敬兄長;次,是相較於首先而其次的意思;見,是目之所見,聞,是耳之所聽的意思;知,是知道通曉,識,是懂得理解的意思。中國傳統教育向來主張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長,然後再學知識文化。孝敬父母,就是立德,立德又以“孝悌”為根本。就是孝敬父母尊長尊敬兄弟。現在的學校教育注重分數而忽視了品質,不能不說是現代教育的失敗。而小孩子有關品質的教育大多源於家庭父母的言傳身教。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的競爭日益強烈,大多數的父母都在為生存而辛苦勞作,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也就有心無力。同時,也有為數不少的父母因其生活困頓,家庭失和,夫妻爭吵不斷,小孩子無形中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心靈扭曲也大有人在。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正是危害國家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所以,我們對幼兒的教育,首先就得教會她們尊敬父母尊長,尊敬兄長,這樣使之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品質。在這個基礎上,再教導他們學習各種文化知識,以免他們將這些良好的德行只用在嘴上,而需要他們透過自已所學而廣泛傳播,在最大程度上力求大眾的共識。

我們首先是學會做人,做人的基礎就是尊敬父母尊長,然後才是學習各種知識。不會做人,有知識沒用,或者說不會做人的有知識的人更可怕,因為這些德行不好又具備了一定知識的人一旦作惡,他們會利用自已所掌握的知識對國家民族社會的危害更大,影響更深,流毒更廣。所以,教育孩子首先注重德化教育,就是尊敬父母尊長。知某數識某文,這是隨著前面的次見聞說的。意思是說小孩子在學會做人後就要開始學習一些必要的數理知識和其它文化知識。為今後人生的發展打好文化基礎。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我國採用的是十進位算術法。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數字。十個一是十,十個百是一千,以此類推。

全句話沒有任何高深不難理解的地方。只是代表數字多少的幾個最簡單的漢字而已。這也是啟蒙教育基礎中的基礎。這是隨著上文“知某數”而來。這幾個數字雖然簡單,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比較複雜的。

中國傳統文化將一三五七九這幾個單數稱為陽數,又叫剛數;將二四六八十這幾個雙數稱為陰數,又叫柔數。這些陰陽之數的稱呼在其它典籍中經常用到,所以,瞭解這些數字的別稱或特別所指也是為讀懂其它典籍而打好基礎。中國古人曾有“剛日讀經柔日讀史”之說。意思是終其人的一生,一刻也不能放鬆學習,剛日柔日就包括了人一生中的每一天。現在有些人借用古人這句話,直接解釋為逢單的日子就讀經書,逢雙的日子就讀史書,說是這樣可以讓人更靈活地接受知識。這種認知是片面地,曲解了這個意思(諸君讀到此處,也不妨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看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剛日讀經柔日讀史這句話)。我個人認為,這句話是告誡大家,對於學習不能有絲毫懈怠,不能放鬆。並不存在別的含義。另外,在《易經繫辭》中,古人又將陽數稱為天數,將陰數稱為地數。並認為,一是天地萬物之始。所以,《說文解字》這部書就將一字放在首位講。它說,“唯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意思是說萬物形成之初,道就建立了一,然後就分出天地再變化出萬物。“道立於一”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是這樣解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中國古代文化對宇宙的基本認識和高度概括,並影響了中國文化二千餘年,至今仍生生不息繁榮昌盛。一是數字的起始,而十就是數字的終結。其中,十字的一橫在方位上表示為東西,一豎表示為南北,橫豎相交表示為天地圓滿之意。這是人文方面說的。另外,數字間都是十進位制,十個一為十,十個十為百,十個百為千,十個千為萬以至無究無盡。中國古代注重算術之學,這些數字規律性的進化即是中國古代稱為算術的基本方法。經過現代考古發現,中國古代算術最早可以推到商代。在發現的甲骨文中有多處出現一至萬的字跡。這是文字的記載所反映的。在日常生中,人們最初是繫繩為記,用繩子作為一個符號代表某項事物。而繩子的多少則表示為數量上的變化。至春秋時期,九九乘法也已被總結出來,成為人們計算時的共識。至漢代,中國的算學發展到了另一個高峰,這以《九章算術》著作的完成作為代表。後人在生活中不斷總結,依據《九章算術》又推引出《算經十書》。名為《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經》。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算學的發展。其中,歷代數學大家以李淳風,賈憲,秦九韶,李治,楊輝,朱世傑,吳敬,程大位,李之藻,李善蘭,華衡芳,馮祖荀,鄭之藩,秦汾,胡敦復,姜立夫,何魯,熊慶業,陳建功,蘇步青,華羅庚,陳省身,吳大任,程民德等為代表。在中國古代,算學可以說是最為發達的。猶以天文算學最為領先。另外,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分類上,算學屬於子學的範圍。

最後,我們再將中國曆朝的詩人就有關數量詞在詩詞中的巧妙運用摘抄如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宋代詩人蘇東坡《水龍吟》;“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宋代詞人葉清臣《賀聖朝。留別》;“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庚信《小園賦》;“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錦瑟》;“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僧齊己《早梅》;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宋代詞人人晏殊《破陣子》上闋;“故園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唐代詩人張祜《宮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這些都是我國曆代詩人詞人將數量詞在詩詞中的經典運用。這些例句不知凡幾,我們在閱讀欣賞過程中可細細體會數字之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