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娛樂2022-12-28
簡介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斷流、傳統能源停產等影響,許多歐洲國家出現了嚴重的能源危機

火腳多少錢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題: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作者 張乃月 何路曼

2022年,北半球的凜冬如約而至。

“剛從一個令人顫抖的夜晚醒來,我已經累了。”民眾在冰點以下的嚴寒中瑟瑟發抖,德國聯邦電網局卻呼籲——“儘管天氣寒冷,還是想請大家注意天然氣的使用”。

陡然升級的烏克蘭危機,從上一個冬天的尾聲開始,近乎蔓延了一年。在炮火和制裁的阻攔下,能源和糧食供給遭遇困難,全球供應鏈受到波及,通脹海嘯席捲而來。隨著俄烏和談被無限期凍結,經濟困境和能源危機之下,又一個不可預知的寒冬到來了。

烏克蘭之冰

“我預計下一個冬天,甚至再下一個冬天會比這個冬天糟糕得多。”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資料圖:烏克蘭馬裡烏波爾亞速鋼鐵廠。

2月24日清晨,普京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剛一宣佈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之後,烏克蘭多地遭遇襲擊,硝煙四起。

10個月來,俄烏局勢多次出現重大轉折,在亞速鋼鐵廠、北頓涅茨克、赫爾松乃至多個核電站爆發激烈衝突,雙方談判幾度折戟,核安全問題、糧食供應、能源危機此起彼伏。

俄烏之間的隔閡越積越厚,加上西方多國不斷宣佈對烏軍援,令本就不斷降溫的俄烏關係雪上加霜,一度接近取得成果的談判也被擱置,凍結成冰。

與此同時,降雪已經覆蓋了烏克蘭東北部大片地區,多地氣溫也徘徊在冰點以下。最激烈的局勢從南部轉移到東部頓巴斯地區,巴赫穆特成為目前最緊張的地方之一。

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首都基輔全市實施宵禁。地鐵站成為民眾的避難場所。圖為烏克蘭基輔的地鐵站。

25歲的烏克蘭居民阿納斯塔西婭住在26樓,因為擔心樓層高無法躲避導彈來襲,她在11月時就選擇離開並前往父母的住處,“為我們生命中最糟糕的冬天做準備”。

“最好的情況是這種情況儘快結束,然後我們希望一切恢復正常。”50 歲的俄羅斯民眾克謝尼婭說。

年歲交替之際,寒潮再度侵襲東歐大地。軍事行動是否會提速?分析人士各執一詞。但從目前來看,不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的普通民眾,即將迎來的仍是一個希望渺茫的春天。

能源供給之冰

“我有兩個熱水袋:一個放在腳邊,另一個位置靈活,用來溫暖任何一個寒冷的身體部位。”

——德國民眾蘇珊娜

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資料圖:“北溪-1”天然氣管道。

俄烏局勢的動盪,影響到全球的方方面面,乃至每一個人的生活。在英國,超市裡的葵花籽油供應短缺;在德國,能源密集型的小公司瀕臨破產;在法國,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又重回高點……

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斷流、傳統能源停產等影響,許多歐洲國家出現了嚴重的能源危機。上一年還是電力淨出口國的瑞典,今年卻宣佈冬季可能會“偶爾斷電”。英國政府則被曝進行“作戰演習”,對全國停電7天這種“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提前操演。

雖然歐洲多國已將天然氣儲氣庫填充至90%以上,但仍然“心裡沒底”,為了節能奇招頻出:實在太冷?多穿件毛衣,爬爬樓梯;熱水不夠?加速洗澡。開車費油?出門騎車,多在家辦公。

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當地時間5月4日,英國一慈善專案的志願者正在倉儲中心處理食品。在英國,對食品銀行和社群食品中心的需求飆升。

危機之下,高漲的能源和食品價格又推高了通貨膨脹,給民眾生活帶來巨大壓力。一位英國食品銀行的主管發現,有越來越多來領取食品的人表示自己沒錢付燃氣費和電費,也沒法使用微波爐或熱水壺。

為了準備過冬,不少歐洲家庭買起了秋衣秋褲、電熱毯、暖手寶等節能又好用的“中國過冬八件套”。還有許多人計劃關閉暖氣,用木柴這種“最古老的燃料”取暖。

最近,隨著來自北極的風暴抵達,歐洲的氣溫逐漸降低,這也意味著歐洲取暖需求將不斷增加,到時候,歐洲本就脆弱的能源系統又將如何應對?

大國關係之冰

“寒潮即將來臨……”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

面對經濟和能源困境,許多國家各有主張,嫌隙漸生,關係如墜冰窖。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對俄發起多輪制裁,從限制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到凍結俄資產、頒佈出口禁令,再到討論對俄能源限價,對俄羅斯四面“圍堵”。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直言,這是“對自己的肺開槍”。

冰與火 | 凜冬已至,歐洲的春天還有多遠?

資料圖: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援。

複雜形勢下,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大動脈“北溪-1”天然氣管道經歷數次降氣和檢修,供應量大大減少,最終宣佈無限期關閉。接著,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北溪”事件,深海下的爆炸令管道受損空前,讓歐洲對“北溪”“死了心”,也讓俄歐關係“結了冰”。

此外,一些歐洲國家旗幟鮮明地支援烏克蘭,甚至冒著被捲入危機的風險提供軍援和軍事培訓,俄歐之間猜忌叢生,使堅冰更加難以融化。

而面對遭遇能源危機的歐洲,美國選擇藉機“發財”,以3到4倍的價格向歐洲出售天然氣。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指責美國搞“雙重標準”,如此高價出售能源“不是真朋友該做的事”。

當各國工業集團不堪能源成本重負、歐洲遭遇經濟窘境時,美國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透過競爭性補貼“偷襲”歐洲。任歐盟,以及德、法等國輪番喊話,發出“可能引發供應鏈斷裂”“分裂西方”的嚴厲警告,美國政府仍“我行我素”,堅稱不需要作出道歉,讓歐洲很難對自己大西洋彼岸的盟友不寒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洲面臨的艱難局面也非一日所成。氣候的寒冬終會結束,但這三重寒冰,何時可消融?又能否在明年春天來臨之時融化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