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成都這隻“狗”,火出圈了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娛樂2022-10-05
簡介談未來:期待機器狗真正融入社會場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哥達這類民用消費領域落地的產品,政府和行業運用,是德魯動力的主攻市場

成都最大的狗市場在哪裡

成都有一“狗”,名哥達(音譯)。會走路、能爬坡、會唱歌、能跳舞,還可語音互動。近日被央視財經直播報道後,火了。

當然,此狗非彼狗。

哥達的學術名為四足機器人,由成都本土研發團隊德魯動力自主研發,是一條家庭陪伴型機器狗。

這條“火出圈”的機器狗長啥樣?12月13日,紅星新聞記者牽著它,在成都高新區一園區內,溜了一圈……

看稀奇:

未來售價約2萬一臺,目前全球預訂量近千單

“哥達哥達,跟我走。”

流暢的金屬腰身,36公斤重,“剛滿一歲”。在記者的指令下,哥達昂著頭,四條腿發出咯噠咯噠的聲響,跟在後頭走出了驕傲的步伐。記者直走,它也直走;記者停下,它也停下;記者轉彎,它也跟著一起轉彎。

你能想象帶著這樣一條機器狗出門遛彎兒的結果嗎?

13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在成都高新區一園區裡帶著哥達遛彎時,不斷有人圍過來。稀奇的路人對著它拍照合影,也有“技術宅”和工作人員現場探討背後的技術。

成都這隻“狗”,火出圈了

正在測試的機器狗原型

哥達是德魯動力推出的民用消費領域的初代機器狗,於去年9月完成概念機制作。除了基本行走、後退,哥達還會很多,比如,爬坡、趴下、後蹲、扭一扭、播放音樂等,最快移動速度可達每秒3。5米。

在德魯動力的研究室內,分佈著多臺原型機器狗。這些機器狗與哥達的區別在於,體重更輕(約17公斤),且功能各不相同。

在研究人員的操作下,一條機器狗緩緩下蹲,猝不及防往前一撲,記者一行人驚得齊齊往後一退。末了,它又前爪離地蹲在地上,前爪交疊做出“恭喜發財”的動作。

“它可以滿足一些特定場景的使用,比如家庭陪伴,但離我們心中理想的機器狗仍有距離。”德魯動力CEO李學生坦言,由於關節限制,它走路的姿勢仍不夠自然,做一些動作時機械感較強。但他相信,隨著技術升級和版本迭代,未來,機器狗會越來越靈活。

成都這隻“狗”,火出圈了

機器狗哥達

這樣一臺面向家庭場景的高配版機器狗,第一批全球預定量近千單,“使用者大多以資深技術宅、高收入群體為主”,計劃明年初開始交付。

“未來機器狗一定是具備情感交流能力的AI智慧體,它不僅僅能夠處理簡單的工作,還能和人類實現實時協作和溝通,這也是哥達的方向。”他提及,隨著技術迭代,真正交付的機器狗會具備更多人性化功能。比如,回到家後,它會像真狗一樣繞著主人跑幾圈,透過視覺技術達到只“認”主人的效果。“但它又比真狗更加智慧。”比如,它會和各種體外智慧裝置繫結,隨時監測主人身體健康狀況,提醒主人運動鍛鍊。主人不在家時,它也可以在屋內巡視,發現煤氣洩漏、異物入侵時發出警告,等等。

李學生預計,未來3至5年內,隨著市場需求的爆發,德魯動力面向家庭的中低端機器狗價格會降至2至3萬元一臺。

談未來:

期待機器狗真正融入社會場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哥達這類民用消費領域落地的產品,政府和行業運用,是德魯動力的主攻市場。

李學生表示,AI機器人解決方案應用非常廣泛,人力重複勞作可以替代,人力難以到達危險的場景,機器人也可以替代。比如,一些特定場景如消防救火,對人生命威脅較大,機器人可以在區域性替代消防人員偵查火情,降低風險。“當然,以現在的AI機器人技術程度,只能做到區域性的替代。”他說。

德魯動力提供的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公安消防、石油化工、公共事業等領域落地。比如,與消防救援團隊合作的基於仿生機器狗的堤防險情巡查成套技術裝備,透過堤壩險情智慧識別技術、感知技術、自適應正則化模型預測控制技術等,實現在滲漏、管湧、滑坡、塌陷等常見險情的自動識別,代替傳統人工巡堤查險,降低風險。

成都這隻“狗”,火出圈了

德魯動力

至於為何要做四足機器人,除了實現商業化落地,“好玩兒”,也是李學生做四足機器人的原因之一。

德魯動力的創業史要追溯到9年前,其前身為2013年成立的專注於機器人感知智慧與認知智慧的成都陌雲科技X實驗室。2018年,針對輪式機器人在複雜區域性地形無法作業的行業痛點,李學生提出開發足式機器人的想法。同年,德魯動力將此前的技術積累如聽覺、視覺、控制、感知等核心技術整合應用到機器狗一個產品上,一年後,就誕生了一個原型機,也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哥達。

面向家庭場景應用、主打情感陪伴的機器狗產品,以及在行業進行落地是德魯動力未來的兩個重點方向。除此之外,李學生表示,這條賽道太大難點太多,僅靠一兩家企業去挖掘機器人商業場景應用,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我們更傾向於做賦能型的平臺公司,整合行業。”

關於未來,他說,可以期待的是機器狗將真正融入社會場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已有醫療機構定製一批小型機器狗用於替代醫療人員的部分工作,比如檢視輸液進度,監管病人身體狀況等等。也有相關部門計劃定製一批巡邏犬,利用大資料、人臉識別等技術,配合工作人員在街道進行安防巡查。他們也計劃和成都社群合作,對特殊人群如視障者提供導盲犬服務等。

“未來,大家逛街溜的狗可能就是機器狗。”他說,這樣的場景,隨著技術進步,也或將實現。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呂國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