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野豬或從“三有”名錄刪除 專家:依然是保護物件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9-19
簡介12月12日,澎湃新聞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釋出《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曾於2000年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

福建野豬是保護動物嗎

野豬從“三有”名錄刪除後可任意捕殺?專家:依然是保護物件

野豬或將失去“三有”陸生野生動物這道“護身符”,但這並不意味著民間可以任意捕殺?專家認為,只能是計劃性捕獵,實際上野豬依然是保護物件,無論是民間捕獵還是食用野豬肉都不會被允許。

12月12日,澎湃新聞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釋出《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曾於2000年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野豬已被刪除。

意見稿稱,本次名錄調整,以科學評估陸生野生動物物種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為核心,充分考慮種群變化動態、面臨威脅、社會關注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名錄調整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生態優先;二是維護科研需要;三是有利於社會發展。

人豬衝突20年:14省開始治理野豬危害

2000年,野豬被列入“三有”保護名錄之後,許多地方老百姓即使遇到野豬破壞莊稼,甚至傷人的惡性事件也只能選擇驅趕,不能隨意捕殺。

這樣的的尷尬局面是否會因這次擬將野豬剔出“三有”名錄而打破?

近期,全國許多地方野豬氾濫成災,地方組織民間捕獵隊計劃性捕殺野豬的訊息不斷登上熱搜,人(野)豬衝突問題受到空前關注。

據媒體報道,江蘇的野豬不僅走近了景區,還闖入了校園,貴州野豬上街進了服裝店。在四川,野豬不僅損毀大量的莊稼,不時還有野豬傷人,甚至致人死亡的訊息傳出。野豬已成為國內致害範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野生動物。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造成野豬氾濫主要兩大原因,首先是1996年,我國《槍支管理法》實施以後,規定公民不得非法持有槍支彈藥,依法收繳了社會上的獵槍,非法獵殺野豬的情況極少發生。其次是野豬繁殖速度較快,一年一般產兩窩,一窩5只到10只仔,再加上大型肉食動物數量不多,野豬的天敵少,野豬的種群數量比其他野生動物恢復得快。目前,靠自然平衡來控制野豬的種群數量已做不到,所以野豬在區域性地區就氾濫成災了。

野豬被排除在“三有”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意見稿釋出之前,國家林草局已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廣東、陝西、湖南、湖北、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寧夏等14個省(區)啟動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並將野豬等野生動物危害防控納入林長制考核範圍,並將納入“平安中國”考核範圍。四川通江、江油等地成立了民間捕獵隊,開始對野豬有計劃地進行捕獵。

專家學者:為持續性調控掃清法律障礙

這次國家林草局的“三有”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刪除了野豬,成都律師郭剛認為,這是對將來持續性的野豬種群數量調控掃清法律障礙。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告訴澎湃新聞,他也認為,隨著近些年生態環境的改善,很多野生動物數量種群實現自然恢復之後,類似這樣的調控還會有。

孫全輝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說明生態環境保護的確是有了很好的成效,野豬隻是恢復最快的物種之一。他說,1949年的時候,全國野豬大概在200多萬頭,但當時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一直到1989年,我國第一部野生動物保護法出臺。這個過程中野豬數量銳減,同時,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開發和利用也一直沒有停止,不少地方的野豬實際上已經區域性滅絕。

孫全輝說,現在看似一些地方人和野豬的衝突比較明顯,但是中國這麼大,各個地方情況不不一樣,可能有的地方氾濫,有的地方還沒有到很嚴重的地步,不能“一刀切”。他說,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到50年、甚至100年之前,可能現在的野豬數量並不算多。現在看似它們經常進入人類領地,實際上,這些地方可能本來就是它們以前生活的地方,人去了,數量減少了,現在種群數量恢復了之後又回來了。

他說,一個野生動物種群,不是多了就一定要捕殺,主要是看它的種群數量是否超過了環境的承載力,如果超過載量,可能導致病菌蔓延、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這種情況下,人工干預本身就是一種保護。

但這種干預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上,首先要看它野外的性比、繁殖率、死亡率等等,有了這些基礎資訊才能制定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從生態系統作用來看,讓自然界發揮調節作用是最好的,只是這個過程非常緩慢。

孫全輝說,即使將野豬從“三有”名錄中刪除,民間也不會被允許自由捕獵野豬的。特別是非法盜獵還存在的情況下,如果允許合法狩獵,野生物保護的挑戰會更加嚴峻。可能在未來幾十年、上百年後,我們的野生動物種群足夠大了才會開放。

其他一些國家雖然可以狩獵,但國情不一樣。比如美國,他們國土面積和中國差不多,人口密度卻很小。因此一些保護區每年可以有一部分狩獵經濟收益,這些收益也是用於野生動物保護。而且,也是在經過多年的野生動物種群監測,每年自然增長多少,死亡多少,收穫多少不會影響野生動物的自然增長基礎上,計劃性捕獵。

人類病菌多與動物有關

目前,“三有”陸生野生保護動物名錄是將野豬刪除還只是一個意見稿,還未最終確定。 即使最終透過也還會涉及到一些相關配套措施出臺。比如:如果對野豬種群計劃性捕獵,那麼誰來執行,如何執行,捕殺之後的野豬如何處理都需要更明確的規定。

孫全輝認為,獵殺之後的野生動物應該禁止食用。目前,科學界公認的野生動物攜帶了大量人類未知的病菌、病毒、微生,75%的新發傳染病都來自動物,包括野生動物家養牲畜,野生動物和人類,但是從生態系統上來看都有一個保護機制,正常情況下,它們的病毒不會跨界傳播給人。因為它們有自己的棲息地、活動空間。

他說,過去幾十年、上百來看,動物傳染人的病菌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打破了這種邊界。比如:抓捕、食用、利用、運輸野生動物的過程中,造成了跨界傳播,最後在人類社會中擴散蔓延,這樣的趨勢和風險是不斷加大的。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去吃一次蝙蝠、果子狸、野豬就會發生這樣跨界傳播,通常需要一個載體,透過一個物種之後再經過變異再傳播給人類,病毒比人類古老,它們的生存策略就是不斷變異,找到新的宿主。因此,人類野生動物就是保護自己,它們的生存環境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

四川農業大學朱礪說,在西南地區大山裡長大的人,1970年代之前出生的應該都吃過野豬肉,但是味道的確不怎麼樣,進食的風險還很高。他說,家養的,對其環境進行了控制,品質相對有保證,比如:寄生蟲、病菌、瘟疫的感染機會肯定更低,而野外長大的野豬不敢保證。現在已經明確,野豬可以傳播非洲豬瘟。他說,上次就是西班牙的野豬將非洲豬瘟傳到了周邊幾個國家。因此,他認為,還應該根除一些人認為野味就是好東西的習慣。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實習生 林雅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