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由 潛溪文學 發表于 娛樂2022-07-18
簡介石桅巖三面環水,楠溪江繞山而過,水到了這裡變得溫軟了,柔媚了,輕盈而俊秀,溪水彎彎曲曲,如少女婀娜的身姿,盡顯妙曼窈窕的曲線之美

雲南有個麗水嗎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最美石桅巖

溫州我去過四次,次次都遊楠溪江,看過的景點太多,實在記不住了,但要讓我選一處最好的,我以為,最美不過石桅巖。

與全國其它地方的景區相比,石桅巖不算大,溪水、岩石、山峰、棧道、亭閣……至多一天時間就可以游完。幾次遊石桅巖,都是在秋天。腦子裡回想它的景緻,感覺總是美的,這種美不好言說。論雄奇險峻,人文名勝,它都比不了那些大川名山。三山五嶽,雄奇靈秀,各具特色。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恆山之奇、嵩山之絕早已聞名於世,與那些名山相比,這裡的山不險、不奇、不雄、不絕,

但是石桅巖的山獨有一種俊美俏麗的風韻,更為精緻耐看

。山之不同,亦如人面,細微處需要慢慢品味。石桅巖景區美在自然,美在適度,美在和諧,渾然天成,不加修飾,不見斧痕,它是我見過最美的山之一。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進景區大門,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峽谷中那塊巨大無比的岩石——石桅巖,平地拔起,孤立眼前。它高306米,通體皆石,呈褐紅色,巖頂分開,形成雙峰並峙,比肩而立之態。巖體似刀削斧砍般聳立,恢宏偉岸,氣勢磅礴。令人驚奇的是岩石全部裸露,只有頂部生長草木,蔥綠奪目,如玉石點翠,為其增色。石桅巖三面環水,它與附近的山峰拉開一定的距離,人們走近,更感覺到它的雄奇壯觀。若是處於遠處的山上,或與群峰相近相連,那效果就要差很多,不過是一座普通的山峰而已。

石桅巖遠觀,據說如船行水面,與扯起的桅帆相類。我去過幾次,凝神觀望,總覺得這名字有些牽強,也許與我的想象力匱乏、不瞭解船桅有關。進入景區,近距離臨石仰望,石峰確是高大無比。山石山形,任憑人們想象,叫什麼不重要,看著美就好。觀景睹物重在心理感受,面對壯美奇景,遊人自會感動,自有體味。

景由心生,不管它像什麼,天地間突現此石,我生出的只是震撼,感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遊石桅巖景區可分兩路,步行船行皆可,兩種方式我都走過,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韻味,最好是兩者結合,步行進入,坐船返回,反之亦然,沿途風景盡攬,各種體驗嚐遍,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走陸路,沿山體的峭壁建有一條棧道,道路寬敞平緩,登高的階梯不多,下面是水,上面是山,緩步而行,峰迴路轉,兩岸美景盡收眼底。途中建有亭臺可供遊人歇息,且走且停,老少皆宜。景區不是很大,沿棧道步行,全程大約一個小時,一般遊客不會感覺疲勞。除了景美,遊著不累,是我到石桅巖的切身體會。

行至山頂處最為驚心動魄的是一條不長的玻璃棧道,俯瞰腳下,谷深溝險,溪清石亂,立於崖邊,身若懸空,膽小者不免心悸腿軟,手腳冰涼。好在玻璃棧道只佔路面的三分之二,靠山體一側有窄路可以通行。全國各地景區修建玻璃橋道的地方不少,若論驚險刺激,這裡不過是牛刀小試,點到而已。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回程,可選擇坐船,在兩山峽谷中的溪上暢遊。景區由東向西型如9字,頂部是石桅巖山峰,下方轉彎處便是小三峽。這名字起得爛俗,全國號稱小三峽的太多,有拉大旗之嫌。不管它叫什麼,這裡的風景確是美的,河道彎彎,水聲潺潺,兩岸重巒疊嶂,峭壁不絕,山林竹木,鬱鬱蔥蔥。

石桅巖周邊有九座比它矮小的山峰,環形拱衛,相分相離,眾星捧月下更襯托出石桅巖孤峰獨立之雄奇。九座小山形態各異,間距錯落,高低有致,如同巨大的山石隨便堆放在那,近看遠觀皆相宜,這些山若是一味地崇山峻嶺,高聳雲天,連成一片,石桅巖便掩沒其中,沒了味道。山的名字我記不住,上面林木繁茂,植被密佈,但山體並不是單調的綠色,岩石裸露的地方現出山的本色,灰中帶白,白中泛黑,深淺相間,變化多端,再加上樹木雜草的綠色覆蓋其上,真是景色怡人,妙筆難畫。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溪邊河床遍佈裸露的怪石,大的數尺盈丈,小的不足一掌,它們在水中橫七豎八,恣意無束,或臥或立,形狀奇絕,變化多端。

觀景,我以為還是自然的好,看的是山是水是風光,原始天真,和諧自然,不扭捏不造作,一經人為的修飾就假了。這裡的山雖沒有豐厚的人文景觀,但我以為最好看的就是山的本身。石桅巖的美全在山水間。這山、這水是獨一無二的,自然、靈秀、靜謐、精緻。船行碧波上,人遊美景中,看過石桅巖,何必慕三峽。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我雖非仁者智者,卻喜歡溫州的山和水,喜歡石桅巖的山和水。這裡的山是美的,眾峰林立,峭壁危巖、造型獨特,姿態萬千。但我以為,石桅巖除了山美,更美的應該是水,它是景區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地方。

山缺了水便無魂,山水總是連在一起的,如影隨形,相依相伴

。石桅巖三面環水,楠溪江繞山而過,水到了這裡變得溫軟了,柔媚了,輕盈而俊秀,溪水彎彎曲曲,如少女婀娜的身姿,盡顯妙曼窈窕的曲線之美。我以為,這裡的水美就美在這蜿蜒變化之中,山巒多姿,溪水多彩,曲徑通幽,變幻無窮。當然,趕上枯水期,船是沒法坐的。我上次來的時候,水不多不少,領略了水的絢麗,水的美妙。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都說青山綠水,這裡的水卻不止一個綠字。

船行江上,溪水隨著光線的變化和水的深淺而呈現出多種顏色。水深陰影處,水或湛藍或碧綠,兩岸的山崖峰石、花草樹木以不同的色彩投入到水的懷抱,掩映其中,濃淡相宜,水中的倒影如同綵緞輕舞,畫卷慢展,讓人竟不知是景在水中,還是水在景中。水淺光照處,溪水清澈見底,潔淨如洗,水下的石頭灰白黑褐、深綠淺黃,五彩斑斕,清晰可見。

水的特點自然是動,石桅巖的溪水寬窄不一,深淺不同。落差大處,澗深水急,溪水與石頭撞擊,浪花似雪團迸出,嘩嘩的水聲傳出,清脆悅耳,富有節奏,伴著兩岸啾啁起伏的鳥鳴,在清幽、靜謐的峽谷中,這聲音此起彼伏,空靈迴盪,有如天籟。此時此刻,身處此境,真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

石桅巖的水流視雨量大小或急或緩,我見到的平緩之處為多,有的如鏡子一般平靜,

山影臨水,草木倒映,微風過處,波瀾不驚

。四外景物,如真如幻,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谷深山幽,畫意天成。這種意境,實在是人間難得的美景。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名山易得,好水難尋。如果說石桅巖的怪石奇峰是一顆顆光彩照人的珍珠,楠溪江就是一條晶瑩華貴的絲帶,將它們和諧地緊緊串連,渾然一體,熠熠生輝。它蜿蜒曲折,款款流淌,如詩如畫,如醉如痴,向遊人揭開一道道神秘的面紗。

溪水賦予石桅巖以生命,以靈魂。因為水,這裡顯得婀娜多姿,因為水,這裡變得鮮活靈動。

山水一體,山水交融,正是因為水的滋養,水的孕育,水的映襯,石桅巖如同一塊美玉屹立在楠溪江岸邊。

好山好水好地方,石桅巖有這樣的好山好水,自然不愧是楠溪江沿岸最美的景緻。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麗水街印象

溫州永嘉流行一句話:“

不到麗水街,未遊楠溪江。

”悠遠綿長的三百里楠溪江,景觀星羅棋佈,據說有一百多處,永嘉如同一座大花園,處處皆景,美不勝收,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說是麗水古街。

此麗水非彼麗水,與相隔百公里之外的浙江麗水市沒有關係,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麗水古街屬於楠溪江眾多古村落中的一個,坐落在溫州永嘉巖頭村東緣的蓄水堤上,四周群山環繞,溪水潺潺。規模不大的蓄水堤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為方便村民灌溉農田之用,堤上遍種花草樹木,建亭修橋,沒有屋舍建築。到了清代,巖頭村長堤成了擔鹽客的必經之路,客商往來,歇息易物,住店吃飯,於是屋舍成片,商賈雲集,漸漸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街道。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這是一條不長的古街,只有三百多米。依河而建的木製長廊,簡單古樸,廊廈的頂部由木檁搭建,不做任何裝飾,斜坡出簷,以遮陽避雨,便於人們行走。臨河的一側排列著九十多家店鋪,石牆古屋,灰白斑駁,店鋪多為二層,門面營業,後屋住人,雖然古舊簡樸,但是儲存完好,整潔異常。

曾經的繁華與熱鬧隨著歲月的更迭而不復存在,只有這些百年老屋還保留著些許記憶,向人們再現著往日繁華的景象。

遊走古村落,更多的是需要想象,讓記憶回到過去,體味先民的生活狀態。走在鋪滿鵝卵石的街道上,慢慢地走,細細地看,心底的蒼涼油然而生。這每一間屋舍店鋪會有什麼故事?500多年的麗水街承載著多少傳說?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街口,兩臺破舊的佈滿青苔的老水車有氣無力地緩緩轉動,像是沉重的嘆息,叩問著時光的流逝。數棵古樹之間兩座蒼老樸拙的木亭,如同古街的守衛,迎候著四方來客。一為“乘風亭”,一為“接官亭”。路邊建亭原為供路人休息之用,“接官”則有迎接舉子科場高中榮歸故里之意。溫州永嘉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是中國耕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出過數百名進士,

永嘉學派、永嘉四靈,聞名遐邇,享譽中華。

朗朗書聲,鄉野遍聞,“接官亭”便是這一傳統的體現。它因位於荷花池畔,又名花亭。據碑文記載:“花亭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因依荷花池得名。方形、八柱,重簷攢尖頂式木構建築。天花用五層斗拱疊成八角藻井,隱喻五行八卦。層面垂脊8條,分別立有‘張果老騎白驢’塑像,脊段塑有‘劉海獻錢’圖案,結構嚴密,外觀古樸典雅。”

亭子旁邊不遠處即是同樣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麗水橋,又名“永樂橋”。橋不長,只有23米,寬僅3。8米。橋面由48塊條石構成,橋下有三孔石柱支撐,與花亭遙相呼應,湖光山色,組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花亭不大,石橋無欄,卻古舊拙樸,歷經五百多年而無損壞,盡顯歲月的蒼桑。

麗水街依河而建,修在麗水湖的堤岸上。湖我沒有見到,想必是不大的塘而已。街旁的河不知其名,不寬、不深,也許叫溪吧。溪水清澈見底,波紋不興,水面澄淨如鏡,兩旁的屋舍樹影倒映其間,水天一色,如真如幻,如一幅靜美的畫卷慢地展開。這種意境,實在是人間難得的美景。

河是彎的,沿街而建的街便也是彎的,

我以為,麗水街的美便美在這彎彎的弧線上,有了曲線的變化

,不長的街景像是一眼望不到邊似的,若是直筒筒的一條直街,一目瞭然,那味道就會大減。街上百間古屋依河半環而建,便有了曲徑通幽的感覺。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麗水街不像是景點,遊人並不多,也許是我沒有趕上旺季,十月的永嘉不冷不熱,身著單衣即可,但這裡的遊人甚至比當地的居民還少,顯得有點冷清。其實這正是我喜歡麗水街的原因。這幾年遊走各地,重建的、仿建的古街看過不少,人頭攢動,喧聲如潮,參觀如同趕集一般,疲憊的身心何曾得到片刻的放鬆。

但是麗水街不一樣,安靜有序,處亂不驚,像一個不施粉黛的鄉下少女,不張揚,不做作

,安詳悠閒地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古街上的商鋪本不算多,零零星星還有歇業的,門板都沒卸下。即使是開門營業的商鋪也都是不緊不慢、有一搭無一搭地做著生意,即不攬客,也不吆喝,好像他們不以賺錢為目的,開店營業只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幾家小店門前駐足觀望,貨品多為本地的特產和小吃,店主人態度平和,面帶微笑,臉上看不出急切推銷的神情。幾個老人坐在竹凳上喝茶聊天,順便照看生意,偶爾抬頭看兩眼遊客,精力似乎並不在意是否賣出貨物。看得出,

古街的居民過著一種閒適平淡的生活,他們習慣了這種慢節奏,喜歡這種慢節奏。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觀景需要入靜,麗水街的靜正是我喜歡的。沒有嘈雜的喧聲,沒有如織的人流,這樣的古鎮古街現在已經很難尋了。

古街不長,適合慢遊

,不急不緩地走在街上,遠處,是藍天、白雲、綠樹、青山;近處是古屋、石牆、木廊、燈籠,靜若處子的古街,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

說到燈籠,我以為是古街的一大亮點、一大特色。廊橋簷下懸掛著一個個紅燈籠,長圓盈尺,綢布製成,它們排列整齊,恰到好處地掛在形如彎月的廊沿上,耀眼奪目,但並不豔俗,如同水墨畫上出彩的點睛之筆,烘托出古街祥和喜慶的氣氛。

走累了,可以依在臨河的美人靠廊椅上小憩,看三三兩兩的行人慢慢緩行,聽對面窗內傳出的永嘉戲曲,咿呀有聲,悠遠綿長,韻味無窮。

溫州麗水,與雲南麗江一字之差,卻趣味不同景緻相異

古街的建築都是保持完好、原汁原味的老房子。原木的門面古色古香,老舊的店櫃不經雕琢,就連我們喝茶的木桌木椅,據說都是由古船木做成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街,

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商業的侵蝕,沒有人為的修飾,沒有遊人的襲擾,自然純淨,恬淡幽然,固守著自己的傳統,沉澱著深厚的內涵。

置身其中,摸一摸這些石牆、木欄,恍如隔世,似乎穿越到了過去的年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旅遊景區不在於大小,關鍵要看有沒有特色。

麗水古街居民悠閒、環境幽靜、景色誘人,這是一塊世外桃源

,這是一處夢裡家園,這裡的一切,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原載《延河》2020年8期 作者:張映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