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博聞|從古蜀到世界:來自歷史深處的青銅之美

由 錦觀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2-06-28
簡介我在參與“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的時候,曾經非常細緻地觀察過三星堆參展的青銅器,特別是青銅人頭像、神樹等古蜀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看到這些青銅文物上面存在分範時所形成的範線、為了保持器物的厚度均勻而使用的芯撐(墊片)、器物內範等,這些都是“塊

鳥類分為幾大類群如何區別

三星堆考古近日再“上新”,又一次將世人的目光聚焦於震古爍今的古蜀文明。

青銅神壇、龜背形網格狀器、頂尊屈身倒立銅人像……這些令世人驚歎的青銅器,將遠古文明的熠熠光輝投射到現代,向全世界展示了歷史深處的文明之美。

青銅器誕生於文明之初,熔鑄了上千年文明蘊藉的青銅器已然成為國之“重”器。千百年來,中國的青銅器吸引了無數人為之深深著迷;今天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幾乎都會看到青銅器的存在。

許多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看見一個青銅器卻不知其為何用,而很多青銅器的名字都很生僻,見字而不知其為何名,青銅器上精妙絕倫的紋飾,更讓人不知其為何指。

為此,四川博物院副研究員郭軍濤博士接受了本報的專訪,帶我們從古蜀出發,揭開籠罩在青銅器上的神秘面紗。

三星堆的青銅器

可能是古蜀祭祀場景的見證

記者:近日,三星堆遺址7、8號坑又有很多重磅器物出土,其中就有許多精妙絕倫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最大的功能是什麼呢?

郭軍濤:2019年以來的祭祀坑發掘,已經出土13000餘件各類文物,尤其是各種青銅文物的出土,極大地豐富和推進了人們對古蜀青銅文明的認識,甚至可能修正我們以往的很多認識。因為考古資料尚待進一步整理、研究和公佈,這些青銅器的功能也需要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再來確定。

這次8號坑出土了一件青銅神壇,其高大宏偉、造型獨特、工藝複雜,極具視覺震撼。再結合出土的各類青銅文物來看,我感覺三星堆文化時期的古蜀人用青銅器營造或者記錄了一個場景,這個場景有可能是古蜀文化中祭祀場景的真實記錄,也有可能是古蜀文化中宗教、思想、藝術等方面綜合性的物化呈現。

博聞|從古蜀到世界:來自歷史深處的青銅之美

三星堆青銅器

像是“立體雕塑”

記者:在您看來,古蜀的青銅器最大的特點或者亮點是什麼?

郭軍濤:我認為,古蜀青銅器與商周文化及我國其他區域青銅文明相比,最顯著、最大的亮點是“立體雕塑”特別發達。相較於商周文化以青銅容器為中心的器物制度,三星堆出土青銅器中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青銅人頭像、青銅面具等,這些採用立體鑄造的青銅器物,在參觀時給人最為震撼的觀感,給我們的印象最為深刻。

三星堆青銅器的“立體雕塑”特徵,在與之同時期的世界範圍內,也是十分突出的。我們知道,同時期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其雕塑十分發達,風格以寫實為主;三星堆青銅雕塑與之相比,毫不遜色,而且抽象化特徵更為明顯。

我們曾經在義大利古羅馬時期的建築中舉辦過一個展覽,羅馬時期雕塑與三星堆青銅雕塑同時陳列,三星堆青銅雕塑一點不輸於前者,極具視覺衝擊力。

記者:古蜀青銅文明在世界青銅器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郭軍濤:1986年,三星堆遺址1、2號坑的發掘,使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2019年以來啟動的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發掘,古蜀文明再度引起轟動,每一次電視直播,幾乎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就同時期世界範圍來看,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器,特別是以“立體雕塑”為特徵而形成的雕塑群,其所代表的製作技術、藝術審美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星堆“異乎尋常”的青銅器群,豐富了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內涵,改變了我們對商周青銅文化格局的認識;這一時期的古蜀青銅器,其技術成就、藝術成就都具有世界性。

博聞|從古蜀到世界:來自歷史深處的青銅之美

三星堆的“青銅雕塑群”

在同時期世界範圍中獨一無二

記者:您參與過一些青銅器的展覽,如前段時間的“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您覺得古蜀青銅器與中國其他地區青銅器的聯絡是什麼?

郭軍濤:青銅器的成形技術,一般分為鍛造和鑄造兩種。鍛造成型在青銅時代的西方比較流行,中國也有,但不普遍;鑄造是青銅時代東西方青銅器最主要的成型技術。青銅器鑄造技術又可分為“失蠟法”和“塊範法”。中國青銅鑄造技術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塊範法,這也是中國青銅文化在技術層面區別於世界其他青銅文化最顯著的特徵。

“塊範法”是將一件器物製成模型,即就是模或母範;在模型的外面用泥土做成外輪廓,也就是外範,外範要分成數塊,以便於從模型上脫下來;此外,還要製作一個與器物內腔大小相當的範,稱為芯或者內範;外範和內範組合之後,中間會有一定厚度的空隙,就是型腔,銅液注入型腔冷卻後,除去外範和芯就會得到要鑄造的器物。

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技術是上古時期世界文明中最突出的技術成就之一。甚至有美國學者認為,我國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所體現的高階的技術水平、複雜的生產組織、多源的資源配置,堪稱“公元前12世紀的波音飛機”。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青銅器最能代表古蜀青銅文明的發展水平。古蜀青銅器與我國其他地區青銅器就鑄造技術體系而言,同屬於“塊範法”鑄造技術系統,是同一個技術體系。

我在參與“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的時候,曾經非常細緻地觀察過三星堆參展的青銅器,特別是青銅人頭像、神樹等古蜀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看到這些青銅文物上面存在分範時所形成的範線、為了保持器物的厚度均勻而使用的芯撐(墊片)、器物內範等,這些都是“塊範法”鑄造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說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神樹等均是使用“塊範法”鑄造而成的。

就青銅容器而言,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尊、罍都是借鑑中原商文化青銅器中的器類;另外,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尊、罍中,與其器形、紋飾、風格相同或相近者,在長江流域其他地區也有發現,例如展覽中湖南嶽陽出土的“魚紋罍”,除魚紋外,造型、紋飾風格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罍非常相近;最著名的要屬龍虎尊,安徽曾經出土一件,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而1986年三星堆遺址祭祀坑也出土了一件龍虎尊;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牌飾、青銅尊等與二里頭文化、漢中寶山青銅器群等均有聯絡。

這些都說明,三星堆文化時期的古蜀青銅器,與商文化、長江流域其他區域文化存在技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聯絡。

博聞|從古蜀到世界:來自歷史深處的青銅之美

古蜀文化中動物形青銅器

其文化含義很複雜

記者:對比商周文化中動物形青銅器,古蜀文化中的動物形青銅器有什麼特點?

郭軍濤:在商周青銅器中有很多動物形青銅器,主要見於尊、觥,這兩類青銅器均為酒器,其中以青銅尊比較常見,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的鴟鴞尊、豕尊、象尊、魚尊、鳧尊、兔尊、犧尊等。根據《周禮》記載,鳥獸形尊是盛專供祭祀時使用的不同酒的酒器,而考古資料顯示,出土動物形青銅器的墓葬級別都很高,這類青銅器是使用者身份的標誌物。它們的造型既有寫實的,也有抽象的,將造型與紋飾完美結合,是我國青銅藝術的精品。

例如,1955年出土於陝西眉縣李村、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盠駒尊,就是一件十分寫實的青銅器,其造型就是一匹憨態可愛、生氣十足的小馬駒,根據上面的銘文可知,這件器物的來歷是周王在舉行“執駒之禮”時,賞賜給盠兩匹馬駒,盠作駒尊以示榮耀,使後代子孫永誌不忘。這一件將西周禮制與現實動物相結合的青銅器,在商周青銅器中極為罕見。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動物形青銅器,與商周文化中動物形青銅器的功能是有區別的,多是大型青銅器的構建或者附件,例如1986年出土的青銅人首鳥身像,就是青銅神樹的構件。古蜀文化中動物形青銅器,其文化含義是非常複雜的,需要科學、深入地研究,它們可能體現了古蜀人的自然崇拜、宇宙觀、宗教意識等。

博聞|從古蜀到世界:來自歷史深處的青銅之美

青銅紋飾

是時代特徵的解讀符號

記者:在青銅器上有非常多精美的紋飾,這些繁雜美麗的“文身”有怎樣的指向和意義?

郭軍濤:我國古代青銅器上豐富多彩的紋飾,與各種奇巧造型相結合,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青銅文化藝術,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青銅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是當時藝術成就的表現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政治制度。

我國青銅紋飾一般分為兩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商到西周,青銅紋飾幻想性、抽象性更強,更多地體現神秘性,例如饕餮紋,就是將很多動物的特徵綜合而形成的一種獸面紋;西周流行的鳳鳥紋,在紋飾上可以發現多種鳥類、禽類的特徵,也是一種綜合性紋飾;第二階段從西周晚期開始,包括整個東周時期,青銅紋飾開始簡化,寫實性趨強,更多地體現裝飾性,很多都是一種簡單紋飾造型的模組式重複,例如四川博物院藏的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其紋飾可見有采桑、習射、宴樂、弋射、水陸攻戰等內容,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貴族生活等場景的展現與記錄。

青銅器的命名

是一種學問

記者:鼎鬲甗簋彝罍盉匜尊爵角斝……這些青銅器是如何命名的?有何講究?

郭軍濤:青銅器的名字好多都是生僻字,如果不接觸青銅器,有的字普通人一生也碰不到幾回。青銅器的名字是怎麼取的?看似簡單的一問,其實涉及了青銅器研究的基礎性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青銅器的分類與定名。將青銅器分類與定名相聯絡的是器物的功能,所以現在學界都是基於功能和用途對青銅器進行分類的。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最正確、最妥當的定名,就是以器物被使用時的名稱為準。但是,青銅器早在幾千年前就被埋在了地下,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人們當時是怎麼稱呼它們的。後世學者都是根據古代文獻,對青銅器的名稱進行匡定的。

宋代,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系統性對青銅器進行分類、定名研究的時代。宋代因為金石學興起,開始了對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系統研究,直至清代,金石學家們多是依據同類相聚的方式,對青銅器進行分類,也是按照功能、用途分類思想的萌芽。

隨著青銅器資料的進一步積累和學科的發展,在晚清、民國時期,學者們根據相關的金文、古文字資料,對宋代的研究做了一些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考古學資料的豐富和考古學科的發展完善,青銅器研究的科學化、系統化,青銅器的定名也更加科學和規範化。

青銅器的定名,首先是一個分類的過程。以朱鳳瀚先生的研究為例,他依據功能將中國古代青銅器分為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五大類,容器之下又可分為亞類,如食器、水器、酒器……再依據更具體的用途分小類,如食器中的鼎、酒器中的爵、兵器中的戈……

青銅器的名字,有通用名和專有名的區別。有的青銅器銘文中會出現“自名”,即銘文中的自稱,學者們認為“自名”最可靠。現在使用的青銅器名字中,有一部分就是依據自名確定的。

如何辨別

“長得像”的青銅器具?

記者:當我們來到博物館欣賞青銅器時,如何分辨它是鼎、是鬲、是簋還是其他器形?

郭軍濤:對一般觀眾來說,我認為這是一種專業性的追求。我可以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比如聯想式記憶,看到“鼎”聯想到“三足鼎立”這個成語,三足就是鼎的最基本特徵;用“加官進爵”來記住青銅器中作為酒器的爵,聯想升官之後要飲酒慶祝;藉助“觥籌交錯”認識青銅酒器觥等;再有,就是定點式記憶,在食器、酒器、水器、武器等各類中,選擇有特點的器物進行特別記憶,然後透過組合聯絡,進而記住更多的青銅器,例如觚爵相配、鼎簋組合等,當然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

記者:青銅器被稱為“火與金的藝術”,這些看上去是藍綠色、暗綠色、黑色的青銅器跟“金”有什麼關係?

郭軍濤:首先要強調一個常識性問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青銅器顏色,不是它本來的顏色,而是青銅器被掩埋在地下千百年表面所形成的銅鏽的顏色,因為以綠色為主要鏽色,故被稱為青銅器。

青銅器鑄造出來,起初的顏色是金色,所以在我國周代青銅器銘文及文獻記載中,青銅被稱為“金”和“吉金”。我們一定要注意,在漢代以前的文字資料中,“金”一般是指青銅。“火與金的藝術”中,“金”就取的是青銅的意思。

中國古代青銅器

是世界認識中華文明的

標識性文化符號

記者:青銅器被認為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青銅器的使用,是否標誌著人類文化發展到了某一階段?

郭軍濤: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銅是人類利用金屬的開端,青銅是人類主動認識並使用的第一種合金。

一般認為,青銅是銅、錫、鉛三元合金,錫、鉛不同比例的加入使青銅具有了熔點低、硬度高、易於鑄造的特點。因此,在人類歷史上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內,青銅被廣泛地用於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等。人類歷史上以青銅器作為標誌的歷史時期,就被稱為“青銅時代”,是人類物質文化史進入金屬時代的開始。

記者:東西方青銅文明中出現過哪些相似的文化符號,這些相似的文化符號是否可以證明古代東西方青銅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影響?

郭軍濤:青銅時代,東西方青銅文化交流一直沒有間斷過。現在一般認為青銅冶煉技術最早可能起源於西亞,向東傳播影響到我國。在此基礎上,中國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青銅技術體系,這也是我國青銅文化發展的基礎。

但是,東西方青銅文明中所見的相似的文化符號,例如古蜀文化中的面具,西亞、古希臘地區也流行;權杖,在西方青銅文明中流行,也見於古蜀文化,這些能否說明,在青銅時代,上述區域與四川地區存在直接的文化交流,我認為未必。青銅文化的傳播和影響需要證據鏈的,兩地相隔千山萬水而出現的相似的文化因素,中間沒有傳播交流的證據,要將二者直接聯絡,須慎之又慎。

記者:在今天東西方文化交流中,青銅器有著怎樣的地位與意義?

郭軍濤:世界各大博物館,只要有東方或者中國主題的展覽,中國古代青銅器是必不可少的展品。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例,該館中國藝術展廳最為精彩的就是中國古代青銅器,其中尤以1901年出土於陝西寶雞戴家灣的一組西周柉禁組合青銅器,最為引人注目。

中國古代青銅器,不僅是我國先進的物質文化史的實物證據,更是中國古代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見證。以博物館交流為例,在今天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展覽是最為常見的展覽主題。就像三星堆出土的古蜀文明青銅器,每赴國外展出,均會引起轟動一樣,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世界認識中國、認識中華文明的標識性文化符號。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段禎 吳雅婷 實習記者 澤登旺姆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劉永豪 圖片 各大博物館提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