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黨建聚合力 強基見實效——長沙市天心區加強小區(網格)黨建工作推進基層治理側記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藝術2022-06-12
簡介裕南街街道東電社群打造“幸福家”網格黨群服務中心,以小區黨支部書記為主心骨,整合志願者、黨員以及社會力量,為居民提供代買、代辦、家政、維修等志願服務,成為社群居民的幸福之家

金碧文華屬於什麼街道

黨建聚合力 強基見實效——長沙市天心區加強小區(網格)黨建工作推進基層治理側記

金盆嶺街道赤嶺路社群二機小區透過“有事好商量”機制協商解決小區治理問題。

(天心區委組織部供圖)

張福芳

“現在不僅環境好了,管理也非常到位,越來越多的居民踴躍成為小區的‘守護者’,住在這裡很安心,也很舒心,不搬了。”5月31日,家住長沙市天心區文源街道鐵四院小區的胡意珍由衷地感慨道。

鐵四院小區曾因環境太差、矛盾太多成為“問題小區”。老業主胡意珍的家人一直想要她搬出去住,但胡意珍捨不得老夥伴們,一直在猶豫。2020年6月,鐵四院小區被納入了天心區老舊小區改造,開始了環境的“華麗蛻變”。今年,小區又成立了黨支部,為守護環境和提升管理群策群力,整個小區內外來了場大提質。這下,胡意珍徹底打消了搬走的念頭。

胡意珍的選擇,是長沙市天心區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案例。自2021年以來,天心區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推進基層治理“12345”舉措,即建立一個體系,明確兩項職責,育強三種力量,健全四項機制,落實五類保障,進而推動小區(網格)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區成立網格(小區)黨組織398個,業主委員會208個,探索出了一條小區黨支部領導下的城市居民小區治理新路徑。

小區建起了黨支部

小區是基層治理的單元細胞,小區治理不好,管理跟不上,上訪和矛盾就多,社會就難以和諧穩定。

去年底,位於天心區黑石鋪街道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進行社會化移交,研究所170多名退休黨員要轉入銘安社群。

從單位轉入社群,不少老黨員心裡有落差:“移交後是不是就沒人管了?”“移交後有問題找誰?”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銘安社群黨委作出承諾:移交不等於不管,而是讓大家多了社群的關心。

隨後,銘安社群在四十八所推行網格化管理,完善架構,成立了4個離退休黨支部,推選出23名新樓棟長,推進“紅星能力所”黨建陣地的打造。4個離退休黨支部充分發揮引領、引導、服務作用,和社群一起把困擾了小區2年的垃圾收集站點擺放地的問題妥善解決了,贏得了小區業主的廣泛認可。

“小區黨支部建起來了,心齊了,事情辦好了,自然就得到了大家的信任。”銘安社群黨委書記張敏說。

還有金碧文華小區,隸屬於金盆嶺街道赤嶺路社群,業主大部分來自五湖四海,屬於“陌生人”圈子。再加上物業服務不到位,小區矛盾頻發,投訴不斷。

“一個社群往往有幾個小區,有的小區甚至有幾萬人的規模,僅憑社群力量根本解決不了多少問題,總是疲於奔命。”赤嶺路社群黨委書記詹莉雲直言。

如何開啟這個結?成立小區黨支部!今年3月,小區業委會主任袁傑初、專職委員周建均順利當選為金碧文華小區兩個黨支部的書記。

“有了黨支部發揮作用,意味著小區有了‘主心骨’,才能更好地激發小區黨員身份亮起來、工作做起來、有事站出來。”赤嶺路社群黨委書記詹莉雲說,兩個黨支部透過調研,目前已梳理出了包含衛生環境、消防安全、鄰里糾紛等5大類共60餘個問題,將透過“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志願者”四位一體網格治理模式一一化解、處理。

一位書記就是一面旗幟

支部建在小區上,不僅要解決矛盾,還要滿足社會變革背景下群眾不斷變化的需求,而這,需要帶頭人、領頭雁,小區支部書記就是不二人選。

前不久,天心區委組織部專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小區(網格)黨建工作推進基層治理的若干舉措》,明確提出,選優小區黨支部書記,將小區(網格)黨員中有威望、有熱情、有能力的居民黨員,選拔為黨支部書記。

去年以來,金盆嶺街道黃土嶺社群星電花園4個退休黨支部承擔起了星電花園小區第二階段自來水改造協調工作任務。黨支部書記作為協調牽頭人帶領一群年近七旬的退休黨員,從確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到工程完工的檢查;從通知住戶到監督安裝質量……幾個月下來,協調組與施工隊對接幾百次,解決較大矛盾十餘起,協調小的問題不計其數,最終在今年4月底,星電花園小區近500戶住戶供水系統改造圓滿和諧完成。

組織和籌建社群老年大學,走進學校、社群講述黨史故事,協調鄰里糾紛……4個退休黨支部的書記也因此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寶藏”爺爺,“有困難找支部、有疑問找書記”已經成了小區居民的共識。

老舊小區聚集、基礎設施薄弱、物業費低廉、居民老齡化嚴重、需求多樣多元……這樣的小區,該如何管理?

裕南街街道東電社群打造“幸福家”網格黨群服務中心,以小區黨支部書記為主心骨,整合志願者、黨員以及社會力量,為居民提供代買、代辦、家政、維修等志願服務,成為社群居民的幸福之家。

東電社群二支部書記吳麗芳主動參與“幸福家”網格黨群服務中心的管理,只要有空,就“泡”在服務中心為居民服務,如今社群在黨建領航下,成立了巡邏、辣利婆、五老紅等6支志願服務隊,問題有人牽頭管,而且一管到底。

這正是,黨組織挺起來,黨員站出來,就是一面旗幟。

多方聯動解民憂

有了小區黨支部,有了帶頭人,還不夠,還需要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形成合力。目前,天心區已有413家社會組織參與到小區(網格)治理之中。

在這一點上,黑石鋪街道一力社群做了很好的嘗試。街道透過“黑石聚力會”這個社會組織和黨組織培育的“雙培”基地,加強對轄區社會組織的引導和培育,提高他們的生存力和競爭力,讓它們在社群治理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街道透過‘黑石聚力會’這個平臺,政府購買一家專業社會組織,再由這家社會組織孵化了24個社會組織。”一力社群黨委書記吳雅介紹,孵化什麼樣的社會組織,則是由老百姓說了算。

比如,黑石鋪社群關心下一代協會,就是由黑石鋪社群退休黨員志願者組成的隊伍,主要為青少年寒暑假期間書畫培訓;螞蟻幫幫幫志願服務隊則主要參與小區的治理,矛盾的調解等;披塘自治小組則主要服務於雅禮融城小區2棟房屋49戶業主……

新開鋪街道木蓮社群則透過網格化為抓手,構建“黨建引領、多方共治”的小區治理架構,在小區設立鄰里驛站,把社群和黨員志願者力量下沉到小區,零距離為小區居民服務。

“老百姓在小區的鄰里驛站就能找到工作人員,有問題和訴求第一時間反饋、解決,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木蓮社群黨總支書記肖曉輝說,該舉措也使得社群工作人員和黨員志願者實現了從“隱身者”轉變為“領跑者”,凸顯了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先進性。

還有雙向交叉任職機制、共駐共建共享機制、民主協商議事機制、問題分級處理機制以及落實“鄰里中心建設、強化資金投入保障、發揮聯點幹部作用、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完善督導考評機制”這五類保障,讓天心區在城市小區這個居民最集中、基層社會矛盾最集中的“最後一百米”,走出了一條小區(網格)黨建工作的新路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