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唐伯虎——一生為茶痴的風流才子

由 宮明GUUMINN官方 發表于 藝術2022-05-31
簡介唐寅還留有多首茶詩,其中《陽羨茶》、《翠峰遊》讚美的是宜興和家鄉蘇州的歷史名茶

茶畫作品事茗圖的作者是誰

唐寅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後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裡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遊蕩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唐寅晚年生活十分窮困,有時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濟生活,54歲即病逝。

唐伯虎——一生為茶痴的風流才子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在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唐伯虎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據《吳門四才子佳話》載,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四人一日結伴同遊,至泰順,酒足飯飽之後,昏昏欲睡。唐伯虎說:“久聞泰順茶葉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藉以提神。”頃刻間,香茶端上。祝枝山說:“品茗豈可無詩?今以品茗為題,各吟一句,聯成一絕。”聯句如下:午後昏然人慾眠(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甜(祝枝山)。茶餘或可添詩興(文徵明),好向君前唱一篇(周文賓)。

唐伯虎——一生為茶痴的風流才子

泰順茶莊的老闆對此聯讚不絕口,祝枝山建議將詩送與老闆,以換四包好茶。茶莊老闆令夥計取來四種茶葉,分送四人。自此,茶莊便將當地名茶四味,包裝成盒,謂之“四賢茶”,並將四才子這首聯詩刻印傳佈,於是,泰順茶葉也隨之名揚四方。

由於仕途不得志,唐寅在飲茶作畫中經常流露出懷才不遇、孤芳自賞的情懷。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事茗圖》,畫面翠峰如黛,巨巖崢嶸,飛瀑直下,溪流淙淙。位於參天古松下的數間精緻茅舍內,側室一人正在煮茗烹茶,正室則有一人面對壺具,若有所待。屋外流水小橋上有一老翁倚杖緩行,抱琴侍童緊隨其後,正應邀前來品茗聚談。畫面清幽靜謐,人物傳神,流水有聲,動靜結合,是文人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唐伯虎——一生為茶痴的風流才子

唐寅還留有多首茶詩,其中《陽羨茶》、《翠峰遊》讚美的是宜興和家鄉蘇州的歷史名茶。從唐伯虎的這茶畫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畫作品,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上面說過,明代的茶藝思想,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愛,和諧共飲。這些意韻,在兩幅茶畫中都得到很好地反映。

明朝人飲茶逐漸改變了煎煮的喝法,儘管是將鮮嫩的一葉一芽摘下,但還是要碾成茶末,煮沸水沖泡。照今天人們的品茶方式,觀賞不到杯中一旗一芽的美色,但這的確是飲茶方式的重大轉折。明朝寧獻王朱權在其《茶譜》中提到的品茶流程證實瞭如此飲法。我曾到雲貴古時茶馬古道的老寨裡看到上了年紀的人還在喝著“百抖茶”。將茶葉放入陶罐中。先在火爐上邊烤邊抖,直至帶些糊味的香氣出來,直接注水再煮。也有人將沖泡完的茶再放在陶壺裡煮一煮繼續喝,也是非常爽口。

唐伯虎——一生為茶痴的風流才子

日漸黃昏,山溪之畔,人在樓閣,靜觀夕陽,景色宜人。山崖上的樹葉開始泛黃,樹上落滿了棲息的老鴉,唐寅借的廟宇之榻,孤寂地對著寒燈,細細品味著一盞新茶。這詩中有畫,真的讓人陶醉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