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孫策臨終囑託: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交接順利不

由 紫陽文史 發表于 藝術2022-04-10
簡介周瑜帶兵千里馳援趕回來力挺孫權,江東在孫策死後浮動的人心才安定下來

歷史敘述指的是什麼

臨終之前,孫策將自己的印信授予十九歲的弟弟孫權,然後又對孫權說了一番一個軍事創業者對後來守成者的政治遺囑:“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策在臨終前準確地意識到兩人在能力上的差別。然後,根據這種差別,孫策為孫權制定了江東日後的執政路線:保守江東。

孫策為什麼要跟孫權做這種交代呢?天下大亂,自己正當壯年,本來是有問鼎天下的機會的,可因一時不察,命喪小人之手;而四個弟弟又都不具備自己的軍事才能。孫策在臨死之前就已經確定,孫氏不可能再向外開拓。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解決面臨的現實問題:

保據江東。

孫策十九歲起兵,二十六歲去世,

只用七年便佔據江東六郡

。但孫氏的江東完全是靠軍事征服得來,靠軍事鎮壓維持,極其不穩定。孫氏只是佔領江東的郡縣,但偏遠山區深險之地的山越仍不服號令。即使那些已經征服的地區,因為孫策的血腥誅殺政策,與地方豪強結下深仇。這些人很可能因他的死而趁機反撲。

孫策臨終囑託: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交接順利不

此時,孫氏能依靠的不是江東人,這些人反而是防範物件。接班的

孫權能依靠的是陪著哥哥征戰多年的淮泗集團,

這些人才是關鍵時刻能信任的自己人。孫策臨終之際告訴孫權,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張昭是徐州廣陵人,周瑜是揚州廬江人,都不是江東人。張昭是徐州名士流落江東,周瑜雖是揚州人但是江北揚州,與江東聯絡不深。看核心圈子就知道,此時的孫氏政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來政權,是一個靠殺伐建立的軍事政府。

孫氏政權即將面臨暴風驟雨般的強烈反噬,孫策清楚這點,張昭也明白。能不能挺住,孫策其實也不敢確定,所以他也為孫氏做了最不利局面下的對策,就是緩步西歸。說白了,就是實在挺不住,北撤江淮。當然這是萬不得已時才走的。實際上,局面比孫策預想的還要糟。不僅是外人反叛,連自己人都反水。孫策的死訊傳出後,江東六郡幾乎都反了。全亂了。

孫策意外身亡,令江東政權陷入險境

。未滿弱冠之年的孫權倉促接班,江東陷入不安與動盪,暗潮洶湧,危機四伏。剛剛打下的廬江,太守李術聽說孫策身亡首先不聽招呼。孫權給他下命令,這位兄弟壓根不聽,明確表示了單過自己小日子的意思。新設的廬陵郡,

太守孫輔是孫賁的弟弟,也對孫權缺乏信心,私下派人過江去曹操那裡表忠心

,表示願意跟著中央走,身在江湖心繫廟堂。

孫策臨終囑託: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交接順利不

豫章太守孫賁,孫堅死後孫策出世前孫氏的首領,經受過考驗的革命幹部,也挺不住了,也派人向朝廷示好,為自己找後路。江東西面的三個郡,太守都是這個反應,下面就不用說了。

孫氏賴以立足的東三郡,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從孫策到孫權都是兼任會稽太守,勉強壓住陣。吳郡是孫氏的另一個大本營,孫策雖兼領會稽太守但長期坐鎮吳郡。孫策攻廬江時吳郡大姓陸氏宗族死傷大半,他們之間的關係至少現在是相當緊張的,但

先跳出來鬧事的還是孫氏自己人。

孫堅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家裡有兩個兄弟。大哥孫羌,三弟孫靜。大哥孫羌早亡。長子孫賁,次子孫輔追隨孫策轉戰江東,身先士卒,立有戰功。孫賁、孫輔分別以戰功封豫章、廬陵太守。曹操為拉近與江東孫氏的關係,為兒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結為姻親。正因為這層關係,兄弟倆在江東發生危機時,與曹操的關係都很暖味。

孫策臨終囑託: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交接順利不

三弟孫靜在孫策下江東時起兵相迎,立下功勞。孫靜有三子,長子孫暠、次子孫瑜、三子孫皎。孫暠很有可能跟隨父親上過戰場,他想奪權。孫暠此時屯守烏程,

聽聞

孫策死訊,

隨即

整兵授甲,

攻進

會稽。虞翻警告孫暠:

“主公英年早逝,部屬已由主公之弟孫權統攝。重兵已圍城固守,同郡吏士皆願以命相搏,為新主除害。你自己權衡利害吧。”

孫暠被迫撤兵奪權失敗

。孫暠愛鬧事的基因遺傳給了他的後代孫峻、孫綝,這倆貨成功地在孫權死後將東吳折騰得烏煙瘴氣,不過那是後話。

丹陽郡的情況更糟。這裡是江東最主要的兵員產地,孫氏一直都極為重視此地,郡守都是嫡系中的嫡系。孫策渡江後,擔任太守的是他的舅舅吳景。孫權接班後可能是考慮吳景年事已高就讓三弟孫翊接任。丹陽太守孫翊上任一年便被部下所殺。

孫權接班後形勢之嚴峻險惡用危機重重已不足以形容。關鍵時刻,還是孫策指定的兩位股肱之臣出來才穩住局面。屯兵巴丘的周瑜接到孫策死訊,立即帶兵往回趕,他深知孫氏的根基不穩,那些搖擺不定的牆頭草很可能會趁亂渾水摸魚,關鍵時刻,只有軍隊才能鎮住場面。

周瑜帶兵千里馳援趕回來力挺孫權,

江東在孫策死後浮動的人心才安定下來。

孫策臨終囑託: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交接順利不

接著上場的是張昭,他是

定海神針

。孫權十九歲接班,面對內憂外患的混亂局勢,顯得不知所措,內心緊張焦慮加上害怕,更思念去世的哥哥,連日伏案痛哭。有哥哥在的時候,哥哥撐起一片天,護佑孫氏一家人。現在,他要接過哥哥交給他的重擔,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擔起這副重擔。

張昭對埋頭痛哭的孫權說:

“現在是哭的時候嗎?方今天下,四海鼎沸,群盜滿山。哀親戚而不理軍政,猶開門而揖盜。”孫權這才不哭了,在張昭勸說下脫去喪服穿上盔甲,陳兵而出,巡視三軍,將士見新主視事,知有所歸,眾心乃定。

張昭又發文給各地郡縣:中外將校,各令奉職,不得妄動。不給陰謀動亂分子以可乘之機。

與此同時,

張昭又上表朝廷

,其實就是告訴曹操,我們這邊換領導了,麻煩您給蓋個公章。曹操此時正忙著跟袁紹打仗,也希望後院安定團結,順手就給批了。朝廷的任命很快下來,

封孫權為討虜將軍

,領會稽太守。直到這時,孫權才有合法身份,成為名副其實的接班人。奉天子的好處就是可以批發官位,擁有蓋章的權力。

孫策臨終囑託: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交接順利不

當時曾有傳言,說孫策想趁著袁曹對戰,偷襲曹操的許縣,將天子接到江東,將蓋章的權力搶過來,這個好處實在多多。其實,稍微看看孫策死前的處境,就會明白,這純屬痴人說夢。許縣距江東千里之遙,而且你要穿越重重封鎖,去曹操的大本營搶人,簡直是笑話,曹操會讓你搶?孫策別說搶人,他都不敢離開江東。他死後江東的混亂已經說明,他的統治極其不穩定,這時候就算曹操請他去許縣接人,他都不敢。

孫權的官位也僅僅是個太守,孫賁、孫輔人家也是太守。孫權年紀輕輕,威望不夠,能力也受到質疑。很多人並未將孫權當作君主,用當時的話說是

“未有君臣之固”。這時,

在江東素有威望的周瑜、張昭主動向孫權行君臣之禮,以身作則

,給大家做表率。有帶頭的就有跟

,孫權的位置才算坐穩,而他真正贏得威望,成為眾人心中的江東之主,還要等到九年後的赤壁之戰。

話說曹操為啥對江東孫氏突然這麼好呢?先是封孫策討逆將軍,後又封孫權討虜將軍,還讓兒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跟孫家結親。因為他就要跟袁紹開戰,為專心對付袁本初,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手裡有公章,批發幾個官位就能收買一波諸侯,這個買賣划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