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網路IP改編如何打破“同質化”套路?專家熱議《雪中悍刀行》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藝術2022-02-14
簡介打造反套路“逆向”成長的新武俠形象在傳統武俠型別式微之際重寫武俠,《雪中悍刀行》帶著一股俠義之風迴歸熒屏,力求還原國人心中熟悉的那個江湖

網路舉報能查到ip地址嗎

張若昀主演的新武俠力作《雪中悍刀行》已於12月15日在CCTV8和騰訊影片同步播出,講述了世家子弟徐鳳年一人、一刀、一腔熱血在江湖中磨礪成長,最終扛起北椋戰旗,護佑眾生、守衛和平,成為北椋王的俠義故事。該劇不僅引得眾多原著粉絲和“武俠迷”熱議,也在行業內引起了高度關注。日前,《雪中悍刀行》在京舉行專家研討會,製片方代表及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該劇的內容主旨、型別特點、行業價值、社會意義等角度展開熱烈討論。

網路IP改編如何打破“同質化”套路?專家熱議《雪中悍刀行》

打造反套路“逆向”成長的新武俠形象

在傳統武俠型別式微之際重寫武俠,《雪中悍刀行》帶著一股俠義之風迴歸熒屏,力求還原國人心中熟悉的那個江湖。作為深受武俠精神激勵成長的一代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乘虎充分肯定了該劇的迴歸意義。“這是我在近年來看到的武俠作品中間,向經典致敬最全面的一部作品。在它的身上能看到古龍的影子,還有金庸的風骨,以及梁羽生等一系列原生武俠的故事元素。這種迴歸和致敬,讓我們70後看起來頗為親切。”

但是,《雪中悍刀行》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也在當代的語境中重新書寫了一個異於傳統的武俠形象。例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就指出,這部電視劇對於主角徐鳳年的塑造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成長書寫方式,“以往的成長敘事都是年輕稚嫩的兒子在神聖的父輩幫助引領下成長、成人,但是在這部劇裡,這種成長書寫走向了一種新的格局,那就是“逆向性”的成長書寫。第一,主人公徐鳳年的成長曆程不再是人格涵養逐步提升的漸進過程,而是讓其似乎天生之才得以穩步實現的展開。第二,過去的成長特徵是漸進,其背後是社會進化理念的支撐,而該劇的成長特徵是實現,是主人公開始就藏拙,然後在複雜的廟堂與江湖紛爭裡,實現自己的家國壯志。第三,過去主人公需要歷經千難萬險才能成長,而該劇則將這條線化為了暗線——徐鳳年從小接受無雙國士的諄諄教導,又經三年遊歷看到民間疾苦,這也是他後續維護世間正義公道的動因。第四,過去的主人公總是樂於接受父輩引導而成長,而現在的主人公有自己的閱歷和想法,顯得有些“叛逆”,總要對抗父親,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愧本心。

主人公遵從本心、反套路化的成長曆程構成了故事最鮮明的特點,同時也彰顯了新一代創作者對於武俠的一種全新的理解。《文藝報》新聞部主任徐健認為,“這裡的行走江湖不再是過去那種對於生存之道的恪守和闡釋,而更多的是對於處事之理、本心之真的還原,它追求對於自我生存之路的肯定與確認,這種個體選擇的主動性或者由自我的意志帶來的行動後果,成為這部作品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動力,也體現出了年輕一代創作者對於武俠和江湖全新的認知。”

網路IP改編如何打破“同質化”套路?專家熱議《雪中悍刀行》

江湖廟堂雙線結合,融入家國情懷、時代精神的新武俠敘事

既向經典武俠致敬,又反套路、逆人設,這正是《雪中悍刀行》呈現出的一種“新武俠”特色。當然,這種“新武俠”之“新”不僅體現在主人公不一樣的成長方式上,更體現在該劇對於廟堂和江湖、個人與家國社會的關係處理之上。楊乘虎將這部劇中關於廟堂和江湖的敘事概括為“雲泥相容”。“過去我們經常說雲泥有別,所以俠客出身要麼揹負血海深仇,要麼就是出身名門,這種人設的固化顯得俠義在天而不在地。但是《雪中悍刀行》中主要人物徐鳳年,在江湖中間是一個異類,在廟堂之中也是個異類,他的成長路徑把江湖之高、廟堂之遠都做了很好的表達,實現了從泥走向雲的武力進階和造福社會的可能性,這種雲泥的相容對於當下的觀眾是有調動力的。”

《雪中悍刀行》的這種創新敘事,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楊慧看來,很有可能形成一種新武俠型別化的趨勢和旗幟。“其一,傳統武俠很多時候雖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可能沒有遵循秩序和規則。但該劇當中,以徐氏父子為典型,他們成為了當下社會秩序的維護者,為天下和平承擔責任。其二,傳統的武俠中江湖和廟堂的關係是比較難處理的,可能會有對峙。但是在這部劇裡江湖和廟堂渾然一體,江湖參與到了整個社會制度和社會建構當中,而不再像以前一樣,江湖是江湖,廟堂是廟堂。其三,傳統武俠當中有大量的對師門,對門派,對‘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的描述,但這部劇強調了家庭敘事,這一點與現代社會對家國情懷、家國關係的認知是比較符合的。”

江湖與廟堂的結合、武俠精神與家國情懷的相容,也給這部劇帶來了十分積極的社會意義。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編輯、研究員胡祥指出,“主角徐鳳年的身上體現了一種現代性的,突出人的主體性的一種創作手法。他從追求自己個人的自由享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這個價值觀轉換的意義非常重要。文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增進人民的精神力量,《雪中悍刀行》中從個人到國家社稷層面的價值轉移,體現了現代性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提升的手段和路徑,和當下的時代精神實現了連線。”

網路IP改編如何打破“同質化”套路?專家熱議《雪中悍刀行》

書寫中國意向的武俠精神和江湖氣魄

在網路文學改編劇陷入過度商業化、同質化、程式化,越來越難出圈的當下,《雪中悍刀行》充分體現了題材自覺和文化自覺。中國作協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文藝評論家範詠戈認為,“這部劇瞄準了網生代已經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力的市場環境,研究如何使二次元文化和傳統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既迴應了粉絲群體的高度期待,又進一步從正能量上培養他們和劇集的黏合度。”

王一川在研討會中指出該劇在描寫主人公時有意識地傳承了中國古典心學傳統,楊乘虎也認為,主人公的成長不僅體現出古典心學傳統,還有儒釋道傳統合流的特點。“主人公父親徐驍所代表的廟堂大業來源於儒家的情懷和處境,但是在徐鳳年身上卻有釋和道這兩個方向的特徵。儒釋道不同文化主張和價值在故事當中相互碰撞、融合,是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中鮮明的特點,在這部劇裡得到了很好的貫徹體現。這正是一種文化價值的古今相通。”

專家也對劇集出色的審美表達進行了充分肯定。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衛華認為,“這部劇在美學風格方面,十分具有古典意境和意韻。雖然是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但是從精神氣質上面來看,體現了非常瀟灑、飄逸的魏晉風度。劇裡也利用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例如人名、武功修為的幾個層次,還有江湖的一些門派等等,讓觀眾能夠很清楚地感受到有很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部作品具有豐富的東方之美、意境之美和武俠之美,已經具備了走向國外的可能性。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典林也指出,如《雪中悍刀行》這樣的精品創作能夠也應該向海外市場輸出。“從市場效益角度來講是一個增量,從社會公共角度來講,也是對國家文化海外傳播的一份助力。”

男頻IP在創造性改編中沉澱同類題材方法論

在目前的IP改編劇市場中,面向男性受眾的成功作品屈指可數。而作為男頻IP改編劇的代表,《雪中悍刀行》的創作模式給行業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鑑的優秀樣本。

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何天平認為,一直以來IP改編劇的市場似乎都沒有找到一種滿足男性觀劇快感的創作邏輯。很多男頻作品推向市場之後既沒有男性買單,更得不到女性青睞。“但是《雪中悍刀行》跟《慶餘年》一樣找到了一種處理男頻IP比較自洽的思路和方法,至少在型別意義層面上形成自己的拓展,讓作品形成一種整體性的獨特風貌。”

作為《慶餘年》和《雪中悍刀行》兩部男頻IP劇的製作方,新麗傳媒在該型別作品的創作和探索中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和方法。在男性題材不被看好的市場中,新麗歷時五年時間,克服重重壓力打造出《雪中悍刀行》這樣的作品,既有傳統武俠的風範,又加入了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的玄幻元素、智謀鬥爭,有力地影響了該型別作品的整體創作環境,在行業中起到了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對於該劇在型別意義上的創新,何天平總結出以下三點:第一是改編的底氣。忠於原著不是唯一的指標,影視化一定有它自己的語法和轉碼的規則,所謂“建設性改編”是要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做更多能動性的發揮。第二是傳達的銳度。主人公徐鳳年的人物形象設計非常好,鮮明的人物軌跡能夠讓觀眾去捕捉和共情,同時這個角色也帶著充分的現代性想象。第三是模式的啟示。《雪中悍刀行》不只是有文字層面的價值,背後還有一種產業向、模式向的經驗。在整個市場對男頻市場還沒有那麼大的接納度時,新麗能夠把男頻題材做出一種特色,得出了自己的方法論,再依託背後閱文的大量IP加持,形成生態化的開發,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探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