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由 cad繪圖 發表于 藝術2022-01-14
簡介那幅畫在初次展覽時曾大受爭議,人們認為它根本就沒有畫完,只是張草圖,更不理解蒙克為什麼把畫面弄得亂七八糟,很多地方還有刮刀刮過的痕跡,還有些地方則被松節油洗了又擦,擦了又抹,整張作品一片狼藉,斑駁的機理觸目驚心

吶喊油畫值多少錢

《你應該都懂的100幅世界名畫》系列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名畫概要】

畫名:《吶喊,1893》The Scream

作者:愛德華·蒙克(Edward Munch,

186

3年—1944年)

時間:1893年

類別:油畫,蛋彩,色彩,卡紙

尺幅:120。5cm×

141

cm

收藏:挪威 。 奧斯陸 。 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Norway )

網址:http://

www

。nasjonalmuseet。no/

確切的說,他“吶喊”了五次,每一次都聲嘶力竭。扭曲的人形、運動的線條和激烈的顏色將無聲畫面的分貝撞擊到了最高值,那是來自內心的呼喊。1893 年,蒙克與朋友走在海邊,他疲憊不堪,落在後面。日落時分的雲,像是被鮮血浸染過,紅得令人不安,他孤獨地站在那裡,似乎聽到了大自然被撕破後的巨大呼喊聲。這個聲音,直穿內心,他有些焦慮,開始發抖。這一年的蒙克剛滿 30 歲,最為著名的作品《吶喊》誕生。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吶喊 第一版》 1893 年 蛋彩木板 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藏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吶喊 第二版》 1893 年 蠟筆木板

同一年,還有一幅《吶喊》。蒙克留在木板上的這幅蠟筆畫,完成度不高,褪色現象明顯,與上一幅相比,難以判斷時間的先後。除了繪畫材料不同,兩幅畫沒有太大變化,畫中的這座橋位於挪威奧斯陸市東南部,附近有屠宰場,還有一所精神病院,蒙克的妹妹就被關在那裡。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吶喊 第三版》 1895 年 紙板粉彩 私人收藏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吶喊 第四版》 1895 年 版畫印製

兩年後,他又完成了兩個版本的《吶喊》。第一幅是唯一被私人收藏的彩色《吶喊》,曾被拍出天價;第二幅是以 1893 年第一版《吶喊》為標準制作的石版畫,蒙克共印製了 45 張,目前存世不超過 20 張,他在這一版作品的底部寫下了一段德文——我聽到一聲刺耳的尖叫,正穿破自然——那是困擾他許久的聲音,也是這幅畫原來的名字:大自然的尖叫。蒙克畫筆下的這個瘦弱人物沒有可以區分性別的特徵,TA 總是捂著耳朵,試圖躲避周圍傳來的刺耳聲音,TA 張開嘴巴,整個身體被那聲巨響穿透。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吶喊 第五版》 1910 年 蛋彩木板 蒙克博物館藏

1908 年秋,蒙克變得越來越焦慮,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後,他結束巴黎和柏林的多年遊歷,返回了奧斯陸。在故鄉,他的病情有所好轉,偶有復發。兩年後,最後一幅《吶喊》完成,這是五個版本中最為“恐怖”的一幅,畫中人物的眼睛空洞無物,臉上佈滿綠色,身體扭曲幅度增大,像是隨時消失的幽靈。。。蒙克的焦慮正在加深。實際上,焦慮、恐懼和死亡,從未遠離蒙克。

186

8 年,母親因肺結核病去世,作為醫生的父親沒能搶下死神的鐮刀,自責不已,精神一度抑鬱失控。那時的蒙克剛滿 5 歲,父親沒有意識到,自己如此外露的負面情緒將會影響並伴隨這個男孩一生。姐弟五人中,蒙克與年長兩歲的姐姐感情最深,不幸的是,姐姐在幾年後也因肺病去世,她的離去,再度刺激了蒙克的敏感神經。而不久之後,妹妹精神分裂症的發作,對他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進入20世紀,現代藝術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馬蒂斯將平面色彩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愉悅人們的心靈和視覺;畢加索打破了事物表象的結構和空間關係,重新用藝術家的感受和思考建立畫面的秩序。而在北歐,有一位畫家繼承了凡•高的傳統,專注於情感深處,以他的畫筆描繪著靈魂的震顫和生命的恐懼,人們把他稱作“人類心靈的畫家”。他就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ward Munch,

186

3年—1944年)。

蒙克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吶喊》創作於1893年,是奠定蒙克表現主義藝術大師地位的成名版畫作品。畫中的天空、雲彩如血般猩紅,一個骷髏般的人,站在一條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公路橋上,扭曲著身子,眼盯著前方,雙手緊捧著頭,捂著耳朵,如驚弓之鳥,驚恐萬狀,魂不守舍,聲嘶力竭,高聲尖叫。整個作品給人以淒涼、恐怖之感。面對這樣一張作品,無需多言,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它與古典繪畫的不同:它沒有情節故事,沒有對人物性別、身份、地位的描述,畫中的人沒有任何具體性,也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人是誰?是男是女?他為什麼而喊叫?在叫什麼?從畫面中都無從知曉。這是一個抽象的人,用中國的話說是“魂”,他雖然孤零零地站在前景中,但卻似乎帶有所有人的共性。

悲劇性的形象來源於當時展出過的一具骷髏,它真實記錄下人在死亡面前顯示出的哀傷和絕望。至於為什麼要創作這樣一張令人不安的作品,蒙克自己是這樣描述的:“尼斯,1892年1月22日,我和兩位朋友正在大道上散步,太陽已經下山了,天空突然間變得像血一樣紅,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種悲傷憂鬱的氣息。我止住腳步,輕輕倚在籬笆邊,極度的疲倦已經要使我窒息了。火焰般的雲彩像血,又像一把把利劍籠罩著藍黑色挪威海灣和城鎮。我的朋友,他繼續走著,而我卻呆呆站在那兒,焦慮得不停發抖,我感到四周似乎被一聲巨大而持續不斷的尖叫聲震得搖搖晃晃……”可以說,那個前景中的人物正是蒙克自己,他憑知覺感受到現代社會即將給人帶來的疏離、孤獨、焦慮和迷惘。回過頭來看,這尖叫如此具有穿透力,它預言了20世紀生活的重壓、戰爭的恐懼、經濟的蕭條、種族的歧視、社會與個人心理之間的衝突。儘管連蒙克自己都認為只有瘋子才能畫出這樣的作品,可如今,它已是一個經典的標誌,發洩出所有人內心無法承受的那些東西。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病孩》 The Silk Child 愛德華。蒙克 布面油畫

188

5年——

188

6年 119。5cm*118。5cm 挪威 。 奧斯陸 。 國立美術館

蒙克藝術的精神氣質在早期作品《病孩》中已有體現。那幅畫在初次展覽時曾大受爭議,人們認為它根本就沒有畫完,只是張草圖,更不理解蒙克為什麼把畫面弄得亂

七八

糟,很多地方還有刮刀刮過的痕跡,還有些地方則被松節油洗了又擦,擦了又抹,整張作品一片狼藉,斑駁的機理觸目驚心。只有陰鬱苦澀的黑色縈繞著、旋轉著——美麗少女臉頰蒼白,漸漸消失的眼神顫抖地望著窗外;屋子裡瀰漫著瘟病的氣息,親人已不堪承受突如其來的厄運,緊握著少女的手,無以言表的痛苦撕扯著人們的心。這位即將死去的少女正是蒙克心愛的姐姐,他們二人感情極深,她的死劇烈剌激了蒙克的神經。“我總認為,那些自然主義畫家,沒有一位在體驗他們作品的時候,達到了我所畫的《病孩》這類痛苦主題的程度,這不僅是我自己坐在那裡,而且有我最愛的人。”姐姐去世不久,他的一個妹妹又患上了精神分裂,而在1889年父親去世後,蒙克的性格變得愈發憂鬱而孤僻。他的所有親人都因病痛離他而去,孤獨、絕望、死亡等感覺深深地困擾著年輕的畫家,他需要釋放,而且只有透過繪畫。

《吶喊》可以說是蒙克長久以來,由於家庭一連串的不幸,積聚在心中的抑鬱之氣的一次爆發。他採用了更為大膽的形式,更不刻意留心畫面的技巧問題,他著意超越自然物象的表面,直接表現潛伏事物本質當中的神韻與靈魂。他可不想再像學畫的時候一樣,邊伸著懶腰,邊給畫室裡的模特測量比例,“這些工作使我疲倦而厭煩,有時累得甚至失去知覺”。蒙克清醒地知道那不是他的任務,他要畫的是那些在痛苦、在愛、在呼吸的人們。從這個意義上講,吶喊並不屬於蒙克個人的,只要有人存在,只要生活繼續下去,我們就會時常聽到這樣的聲音,難道那個吶喊的人不是我們自己麼?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病中的孩子 蒙克 油畫 1889 年

多年後,蒙克對家人的相繼離世依然難以釋懷,作品《病中的孩子》中的姐姐索菲亞面容憔悴,正被疾病吞噬,這是深埋在蒙克心裡的一根刺,他需要用繪畫的方式將其拔出。但當這幅畫展出時,蒙克收到了保守派肆無忌憚的言語攻擊——“骯髒、魚雜碎。。。你作畫猶如一頭豬,愛德華!”

他站在自己的畫作前,無言以對,蒙克後來回憶道:“在挪威,從來沒有一幅畫激起過如此大的憤怒。。。”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春》是《病中的孩子》的“傳統”版,完成於同一年,為的是能夠獲得獎學金。畫中,姐姐坐在椅子上,正對著陽光,等待著死亡。

這幅稍顯溫和的畫終於被學院派接受,蒙克如願以償,得以留學法國,開始學習印象派繪畫。

在法國,土生土長的馬蒂斯與這個外來者有天然的相似性,他們是同一代人,都曾痴迷印象派,後又將其拋棄,他們都對線條和色彩有強大的把控力,但最終卻開出了不同的花:馬蒂斯沐浴在陽光下,作品熱烈而有魅力,他不描繪悲傷,因為戰爭時期的生活已是如此艱難;蒙克站在角落裡,作品憂鬱而直接,他主動表現情緒,這是他生命得以延續的出口。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病房裡的死亡 蒙克 1893 年

他曾說:“印象主義已不能讓我酣暢地表達,我必須尋求表現內心的感受、表現觸動我靈魂的東西。”而死亡,始終是蒙克內心難以擺脫的頑疾。《病房裡的死亡》像是一場佈景戲,6 個

黑衣人

各自表達著悲傷,遠處的白衣女孩最後一次坐在椅子上。每個人都知道在等待什麼,也包括這個孩子。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分離》 蒙克 1896 年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吻》 蒙克 1897 年

蒙克也表現甜蜜和愛慾,但仍是充斥著揮之不去的黑暗和過於激進的熱烈。他的初戀是一名中產階級貴婦,“專職”出軌,當他們第一次接吻時,這個瘦弱俊朗的挪威人甚至不知道“性”是什麼。被分手後,蒙克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質問、祈求、跟蹤。。。紛紛上場,但終無結果。

名畫085《吶喊,1893》The Scream

《吸血鬼》 蒙克 1894 年

表現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藝術運動,凡•高是其前驅,愛德華•蒙克是主要代表。它釆用扭曲、誇張等手段,配以強烈的色彩,達到表現畫家內心情緒的目的。

-- 完 --

CAD繪圖

微信公眾號:Cadoop

學為無用 設計讓生活和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