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1973年他拎著一斤二兩珍珠到杭州賣了497元 訊息傳遍整個諸暨!如今山下湖成百億財富小鎮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藝術2021-12-13
簡介練有基是廣東人,師從一位香港的珠寶師父,學成後他把目光瞄準諸暨山下湖,來這裡開了一家珍珠來料加工廠

米粒珍珠怎麼形成的

都市快報訊 在大禹治水的年代,諸暨曾叫“珠璣”。

自古一畝山地三分田,遠山近山環抱,沼澤一片,諸暨山下湖這個浙江小鎮,一直在鉅變。如今,它的名字在國際珠寶界聞名遐邇。世界淡水珍珠95%以上產自中國,而中國80%以上的淡水珍珠,來自浙江諸暨。

如今,當地珍珠產業的從業人員,達到上萬人。山下湖的居民,有70%以上的人,數十年如一日追逐著珍珠之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這裡,快報記者記錄下他們一整天“珠光寶氣”的生活。

1973年他拎著一斤二兩珍珠到杭州賣了497元 訊息傳遍整個諸暨!如今山下湖成百億財富小鎮

“異想天開”的“蚌二代”

清晨7點,諸暨人郭偉鋒的身影,出現在500多畝人工開挖的湖邊,這裡是山下湖浙江清湖控股集團基地。

他是來“檢閱”珍珠蚌的,身邊珠光點點,珠蚌浩若煙雲。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珍珠蚌,有15年壽命,和小狗一樣。

40多歲的郭偉鋒,父親是老珠農,有一幅景象從小就印在他的腦海裡:一把鉤針、一片胡刀,父親開啟一個貝殼,切開芝麻大的一塊肉,用鉤針輕輕送進另外一個貝殼的體內。幾年後,就會長出一顆大珍珠,這個過程很神奇。一個河蚌,把一粒珠核變成一顆珍珠,最少需要3年的磨礪。

郭偉鋒的養珠事業,源於當地一個人的勵志傳奇。

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山下湖人何木根在家宅旁邊,養起珍珠。1973年12月27日,他懷揣著一個小口袋,裡面裝滿了散碎珍珠,來到浙江省醫藥公司裡,那點珍珠,一斤二兩,賣了497元。在當年,這筆錢是什麼概念呢?可以買下十頭豬,甚至造兩間房子。

這個訊息傳開,讓山下湖的人近乎瘋狂,也傳遍了整個諸暨。此後的數十年間,珍珠產業在諸暨風生水起……

郭偉鋒子承父業,也研究起了珍珠。父親採用傳統養殖的手法,最大的珍珠還不到十毫米。有一次,他和父親開玩笑說,“我將來養珍珠,個頭要大兩倍。”父親看了看這個“異想天開”的兒子,笑了,沒說話。

小鎮裡走出了上市公司

上午9點,在山下湖鎮外的開蚌廠,已經是“人山蚌海”。遠近水塘裡養殖成熟的珍珠蚌,在此交匯,形成一片蚌殼的“海洋”。

開蚌、取肉、採珠……為珍珠忙活的人多得數不清。

1973年他拎著一斤二兩珍珠到杭州賣了497元 訊息傳遍整個諸暨!如今山下湖成百億財富小鎮

1973年他拎著一斤二兩珍珠到杭州賣了497元 訊息傳遍整個諸暨!如今山下湖成百億財富小鎮

王大姐左手抓蚌,右手持刀,刀光一閃,大蚌殼迎刃而解。嫻熟的開蚌技法,來自時光的積累。她說自己這技術,每天開蚌過萬。

她開蚌40多年了,她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她學習開蚌的那幾年,山下湖已經有了自己的珍珠市場,當時僅有50多個攤位。她的同鄉中,有一對夫妻,叫何小法與陳夏英,在山下湖鎮開了店鋪,做起了珍珠小買賣。

令人做夢也想不到,小店鋪發展成一家上市公司,後來敲響了中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的開市之鐘。

上世紀90年代末,他們成立了諸暨山下湖珍珠有限公司,開始淡水珍珠的規模化養殖。2007年9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股票名稱“山下湖”。再後來,這對夫妻定位高階珠寶品牌,首次開展電子商務業務,與全球接軌。

王小丫的提問給諸暨人一個啟發

中午1點30分,諸山路上,40多歲的王水鳳,扒拉幾口飯後,就趕到珍珠工坊裡。

眼前的珍珠,成千上萬,在LED燈光照射下,光芒耀眼。這些珍珠,上午在開蚌廠裡被開蚌清潔後,轉運到這裡。珍珠的形狀各異,“越圓潤,個頭越大,瑕疵越少,品質越上乘……”王水鳳說。

珍珠形成珠寶商品,在這裡分四道工序:頭道工序挑顏色、第二道挑選光澤度(瑕疵)、第三道挑形體,最後一道是加工墜飾完成商品。

王水鳳的工作,是這裡面的第三道。

公司負責研發的李小龍博士說,珍珠和其他珠寶不一樣,鑽石可切割,玉石能雕琢。但一顆珍珠能不能在珠寶圈裡有所成就,其實在貝殼裡就決定了,這就是珍珠的原生品質:光澤度、正圓度、形體大小……

公司的樓琪福主任說,“珍珠的價值,以現有的科技水平,機器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得由像王水鳳這樣身經百戰的員工,反覆精挑細選。”

王水鳳的挑珠工作,快二十年了,“眼睛有點近視了,但近視不影響挑珠,老花眼就不行……”

那些年,年輕的郭偉鋒沒閒著,遠赴安徽和湖北承包了水域,琢磨起怎麼把珍珠個頭變大的技術。他嘗試一種新技術,開發有核珍珠,比如對珍珠蚌做“開胸手術”,模仿海水蚌的養殖。

他對珍珠養殖技術的執念,來自於一期電視節目:王小丫的《開心辭典》。主持人出了一道選擇題:正圓形珍珠,來自於A海水、B中國淡水珠,嘉賓答中國淡水珠,主持人說答錯了,是海水。正圓形珍珠,珠中上品!但為什麼就不能是中國淡水珠?為此,郭偉鋒熬過了上千個日夜,2001年,他的有核珍珠技術終於取得突破。

他把幾顆20多毫米的正圓形珍珠,拿給父親看。父親手捧著珍珠,看了一遍又一遍,又看了看這個“異想天開”的兒子,眼裡閃著光。

躋身為財富聚集地

傍晚6點,華燈初上,華東國際珠寶城裡依舊珠光寶氣,人流穿梭。

見到練有基,我的眼睛一亮:他眉目間,頗有港臺明星周潤發的影子。他剛送走了兩批客商,回到辦公室,泡了一壺茶。

練有基是廣東人,師從一位香港的珠寶師父,學成後他把目光瞄準諸暨山下湖,來這裡開了一家珍珠來料加工廠。王水鳳等人挑好的上品珍珠,可能會輾轉到他這裡,加以焊接,加以掐絲琺琅,加以鉑金亮銀……然後從這裡走向國內外珠寶市場。

在展示櫃前,我眼花繚亂:比黃豆還大的皇冠珠,比米粒還小的粟米珠,用來串珍珠頭花、髮夾、耳環、領帶、胸花、手鍊、項鍊等配件應有盡有。

練有基帶我來到加工坊,操控起一臺顯微焊接裝置。這是一種日本引進的珠寶製造工藝,金絲細密,工藝繁複。他開動眼前這臺意大利進口的顯微焊機,用直徑0。02毫米細若髮絲的金絲,精確將珍珠串接成一串精美項鍊。

對於練有基來說,這麼多年,山下湖鎮的發展有目共睹。

2008年4月,國際上最大的珍珠集散中心——華東國際珠寶城一期,落成開園。許許多多執著於珍珠之光的人,蜂擁而來,其中就包括練有基。

他們用熱情和激情,令山下湖這座浙江小鎮躋身為財富聚集地:這幾年,年度市場成交額一度高揚到上百億元。

早在十年前的2010年前後,山下湖的珍珠吞吐量和加工量,達到驚人的上千噸。目前,像練有基這樣的加工企業,整個山下湖有3000多家。

“我們可不只會養珍珠”

離國際珠寶城3公里遠,是一片人工湖。64歲的老珠農王鵬飛,堅守著自己50多畝的水塘。他採用傳統的養殖辦法:魚蚌混養。池塘裡的鰱魚、鯿魚、草魚、鱅魚們,拉糞便催長著藻類,而豐富的藻類,又養活了珍珠蚌。

1973年他拎著一斤二兩珍珠到杭州賣了497元 訊息傳遍整個諸暨!如今山下湖成百億財富小鎮

“今年插種,明年開採,希望年年豐收……”

郭偉鋒可不滿足於現狀,他告訴父親一個新想法:徹底改變傳統的珍珠養殖方式。

用專業的術語,叫自動化滴灌法養殖珍珠,通俗地說,就是“打點滴”。

2016年,他來到山下湖,承包了500多畝的沼澤地,人工開挖出一片湖泊。極目遠望,湖面上的珍珠蚌養殖點,繁若星辰。

令人驚異的是,每一個珍珠蚌,都連線上一根細細的管道。

這些管道,為珍珠蚌提供著充滿營養的綠藻水,由電腦遠端控制、定時定量。

這種手段,業界稱奇:解決了珍珠養殖與水生態的平衡問題。傳統的養殖,一直是業界痛點:水域汙染。用自動化滴灌方式養殖珍珠,可以提升珍珠的光澤度,也可以避免水體汙染。不用大量投肥,用時髦的話說,清水養珍珠。

今年,他到杭州拱墅區,在河道里投下200多萬個河蚌,不過,這次不是養珍珠,而是環保治理。這是一種智慧生物鏈治理技術。他打算用魚蝦貝螺,來改變水裡微生物菌藻類,達到淨化城市河道富營養水體的目的。

“我們可不只會養珍珠……”這個諸暨人說。

這幾年,像郭偉鋒這樣的諸暨人,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改變一個產業的命運。

山下湖鎮,繼續在悄悄鉅變。

推薦文章